分享

不要误解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秋雨书轩 2017-09-06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通俗易懂的唐诗最近几年出现了二种误解:

   一,把诗中的“床”解释为:胡床、马扎。

   二,把诗中的“床”解释为:井上围栏、井床。

   他们把这首诗理解错了,把床、胡床马扎、井上围栏、井床混为一谈,研究、考证钻进了牛角尖”。    

   他们还找出了很多“根据”,这些“根据”都是他们对古诗词的误解。

   另外,《辞海》中对“床”字的错误解释也起到了误导作用。

   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服他们。

                 第一种误解:“胡床、马扎”说

    《百家讲坛》2008年3月4日播出: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把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胡床(马扎)。说李白是在院子里坐在胡床(马扎)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论据有五:

    一,古代,“床”是指坐具,卧具不叫“床”。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就是指坐具胡床(马扎)。

    二,唐时卧具、坐具都叫“床”。如:胡床(马扎)。 

        李白《寄上吴王三首》:“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杜甫《树间》:“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白居易《咏兴》:“舟中置胡床,床前有新酒。”
        所以说“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就是指胡床(马扎)。

    三,唐时建筑窗子很小,月光照不进屋里,且糊着窗纸,屋里也看不见月光。

        所以说李白是在院子里坐在胡床(马扎)上:“床前明月光,......”

    四,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说诗中的“床”也是指胡床(马扎),是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枝花在院子里坐在马扎上,小男孩骑着竹马绕着马扎弄青梅。       

    五,说书中一般解释为俩小孩在屋里绕床弄青梅,“郎骑竹马来”一步写到屋里“绕床弄青梅”有点电影“蒙太奇”,且床是顶着墙安放,这个“绕床”也不是李白本意。   

     这些说法、考证、对这首诗的理解进入了误区。

     我们探讨古诗必须以古诗为根据。因为,古诗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真实描述、记载。

     后人的解释则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而容易走样。

     下面逐一说明:

    一,说:古代“床”是指坐具,卧具不叫“床”。   

        这种说法不确切。

       《诗经》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古的诗歌总集。   

       《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这“栽寝之床”就是卧具,睡床。不能说古代“床”是指坐具,卧具不叫“床”。

        汉代乐府民歌《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床”在诗中三次出现,无一能解释为坐具、马扎。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意思是刁婆婆坐在床上拍床发脾气。

        老太太若坐在坐具、马扎上,坐具小,怎么槌?槌何处?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意思是小女孩很小,扶着床学走路。

        “床”若是指坐具、马扎,小女孩怎么扶?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和老太太是坐在床上说话。

        若媒人是坐在坐具、马扎上,应该说“媒人起身去”。

    二,说:唐时卧具、坐具都叫“床”。如:胡床(马扎)。 

        这样说法太绝对,因为还有椅和凳。另外,对诗中名词的理解也有偏差。     

        白居易“舟中置胡床,床前有新酒。”实际上是“胡床前有新酒。”诗中由于字数(五言)的要求,前面有“胡床”作铺垫说明,就把后面的“胡”字省略了,变成了“床前有新酒。”是胡床的省略写法,并不是说胡床就叫一个字“床”。

       唐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这句诗就是这种写法。诗中的“床”是指井床,由于字数要求(七言),前面有“井”作铺垫,就把后面井床的“井”字省略了,不是说井床就叫“床”。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题目中有“庐山”作说明,就把香炉峰的“峰”字省略了。

       这种省略写法古诗中比比皆是。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没有胡床省略的说明铺垫,不能理解为胡床。

       而有的确是“静夜”,静夜是在床上睡觉、想家的时间。

       唐朝人不会床、井床、胡床不分都叫一个字“床”。

       看古代大诗人是怎么写“床”的:

       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严谦《红叶》:“薜荔垂书幌(木晃),梧桐坠井床”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这三首诗中写的是床、井床、胡床。

       它们是有区别的,不是都叫一个字“床”。

       胡床是胡人睡觉的床。   

       从北方传入的东西很多,如:胡服、胡饭、胡琴、胡马、胡萝卜。

       胡人当然是穿胡服、吃胡饭、睡胡床。

       “胡床”名字是我们汉人起的,是为了和汉人的床有区分    

       查《辞海》;胡床:“...制本自虏来,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   

       这种解释错误。

       交床是八根棍交叉结构,是一个可卧可坐的大长马扎,古时的折叠床,相当于现在的行军床。

       胡床是榻的形式,窄而矮的小平板床。

       北方冬季气候严寒,“胡天八月即飞雪”,地面冰冷潮湿,游牧民族为了转场放牧、行军作战,使用携带方便的轻便卧具,就连蒙古包都是可拆卸的。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么严酷的生活环境,牧民们频繁地转场、搬家,他们必须制作轻便、灵活

便于携带的卧具:窄而矮的小平板床,这就是胡床。

       我们汉族床也是多种形式,有四条腿支撑平板式、箱式、可分解的绷子床(绳床,四框中间用绳子编成网状,两端用支架)、行军床等。   

       查《辞海》床:亦指坐榻。如胡床。

       榻:无顶无框的小床,又指备客留宿的床。也指床,如:卧榻。

           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  

       范成大《北窗偶书》:“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诗意是躺在胡床上睡午觉。坐在小马扎上怎么“憩午暑”?

       苏轼《立秋日祷雨...》:“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

       白居易《咏兴》:“舟中置胡床,床前有新酒。”

       诗中的“榻”和“胡床”是一个意思。

       这就足以证明:胡床就是榻的形式,矮而窄的小平板床,可卧可坐,这就是胡人睡觉的床。

       凡用“床”起名有二类:

       一,是属床类,供睡卧用家具无论是从用途、形式、尺寸、材料分皆属床类。

           如:双人床、婚床、童床、绷子床、木床、行军床、交床、胡床(榻)。

       二,非床类,它们只不过是用床的承载托起功能形容一下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

           如:井床、河床、海床、糟床、琴床、印床、笔床、牙床、礤床、温床、机床。

       其实,床、榻、桌、案、几、凳的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四条腿支撑平板,只是长、宽、高尺寸不同而用途不同起了不同的名字。

       床的面积大可卧可坐,凳子面积小只能坐。

       把胡床、榻缩小就是小板凳 

       大长马扎(交床)缩短就是小马扎。

       现代家具中可折叠的床、桌、椅、凳都是马扎的变形。    

       南方夏天炎热,人们有把床搬到外面乘凉、睡觉的习惯;榻、胡床、绳床(绷子床)就是最灵便的坐卧家具。

       而白居易“舟中置胡床”、杜甫“乘月坐胡床”则正是写夏天夜晚在外面乘凉的场景。  

       使用这些名词不要把前面的“胡”字丢掉,否则,就没有区别,形式就变了。

       胡萝卜去掉“胡”字就成了萝卜,味道、颜色、形状都变了。

       另外,也不能多加字,桃前面加个“胡”就成了胡桃(核桃),水果变干果。

       床前面加个“胡”,汉人床变成了胡人床,大床变成了矮小的平板床(榻). 

       唐诗中“胡床”是为了区别于“汉族床”;名词不同。

       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诗中的“床”是汉人床。由于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床,就把“汉”字免了。

       杜甫《树间》:“几回沾夜露,乘月坐胡床。”

       这里是胡床,榻:矮而窄的小平板床。

       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当街下马坐人床。”

       杜甫是说“当街下马坐人床”,而不是“当街下马坐胡床”,这就是胡人床与汉人床的区分。

       古代大诗人用词精练、简洁、准确,经得起千百年推敲。

       观复博物馆还把马扎摆到门口橱窗里,坚信“胡床、马扎说。”   

       李白说“床前明月光”,没说“胡床前明月光”。

       李白说“绕床弄青梅”,没说“绕胡床弄青梅”。

       诗中的“床”没有省略“胡”字的铺垫,不能解释为是矮而窄的胡床,更不能解释为马扎。 

  三,说唐朝建筑窗子很小,月光照不进屋里,且糊着窗纸,屋里也看不见月光。

        这种说法不实际。看唐朝和唐前的大诗人是怎么写的,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李白《夜坐吟》:“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杜甫《梦李白二首》:“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

       月光能够照进闺房,落月能照到屋梁。   

        南朝民歌《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屋里可以看见月亮。   

        韦庄《请平乐》:“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魏曹丕《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月光能照到床上。    

        这就足以说明唐朝屋里能看见月光,月光能照到屋里,还能照到床上。

    四,说李白《长干行》“绕床弄青梅”,是小女孩手拿一枝花在院子里坐在胡床(马扎)上,小男孩骑竹马绕马扎弄青梅。

        且床顶着墙安放,这个“绕床”也不是李白本意。

        对“绕”字的理解不全面,不只是转一圈叫“绕”。

        我们平常说“绕弯子”、“绕道走”、“儿孙绕膝“。

        苏轼《蝶恋化》:“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辛弃疾《清平乐》:“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两小孩可以绕床弄青梅。

   五,说两小孩是在屋外玩。“郎骑竹马来”一步写到屋里“绕床弄青梅”有点电影“蒙太奇”。

        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当街下马坐人床。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剪辑得更厉害,“当街下马”直接写到屋里“坐人床”,连院子都不写。

        接下来的事情都发生在屋里。因为,酒瓶在屋里,谁家也不会把酒瓶放在院子里和街上。

        白面郎也不会在街上“指点银瓶”。

        一步写到屋里“绕床弄青梅”没有错。    

       综上所述,把“床前明月光”、“绕床弄青梅”中的“床”解释为胡床、马扎是误解。          

                     第二种误解:“井上围栏、井床”说  

        要说明这种误解,必需首先指出《辞海》对“床”的错误解释,因为它起了误导作用。    

        查《辞海》,床;1.供人睡卧的用具。如:床铺;床位。《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栽寝之床。”古时亦指坐榻。如:胡床。2.安置器物的架子。如:笔床;琴床。亦指水道的底。如:河床。3.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这些解释中,2.解;不准确。3.解;错误。

        床:不指安置器物的架子,是这种安置形式用床起了个名字。卧式用床、台起名,立式用架起名。

        笔床、琴床和床没有任何关系,挪开笔和琴它就是个架子。准确地说它应该叫笔架、琴架。       

        床;不指水道的底。是水道这种地貌用床的托起形式,形容表示一下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河床”。

        河床:指水道的底。      

        我们举例类推对比一下:

        床:指水道的底。如:河床。

        蛋:指人的腮部。如:脸蛋。

        床:指加工萝卜丝的工具。如:礤床。

        鱼:指响器。如:木鱼。

        豆:指地下块茎。如:土豆,马铃薯。

        鼠:指电脑浏览器。如:鼠标。

        显然,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前者不指后者,而是后者用前者起了个名字。

        蛇床(植物名)、明星、熊猫、姑娘、奶妈、背心、鸡眼(脚病)、蛇头、莎鸡(昆虫纺织娘)和组成这个名词的事物没有关系。      

        《辞海》;床:3.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并且很多版本的古汉语大词典都是这种解释。

        这种解释错误。只凭诗中“银作床”三个字,就说床是井上围栏,没有根据;和说床是井盖没什么两样。

        诗中“床”是“井床”的省略写法。由于诗中字数(七言)的要求,前面有“井”作铺垫,就把井床的“井”字省略了。并不是说井床就叫“床”。

        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就是这种写法。

        白居易《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由于前面有题目作说明,就把诗中白狗峡、黄牛峡的“峡”字省略了。

        这种省略写法在古诗中不胜枚举。     

        栏杆、围栏从古至今都叫“栏”。从来不叫“床”、“井床”。

        翻遍古诗也找不出床是井上围栏的根据来。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冯延己《鹊踏枝》:“六曲栏杆偎碧树。”

        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

        而李白把井上围栏直称“井栏”。不叫“床、井床”

        贺铸《减字浣溪沙》:“井栏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幕又斜阳。

        唐李涉《井拦砂宿遇夜客》直称“井栏”。

        “栏”是栏杆自己独有的名字,它不需要用别人的名字形容、表示给自己起名。

        “栏”反而被别人使用。如:专栏、新闻栏。   

        “银床牵辘轳”中的床不能解释为井上围栏,围栏不起汲水作用。

        围栏若牵着辘轳,辘轳就汲不动水了。

        唐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辘轳不会在围栏上转。诗写的是辘轳在井台上汲水。                

       这就足以说明,把床、井床解释为井上围栏是错误的。   

        井床即井台。琴床即琴台。

        河、海周围地貌叫“河床、海床”。而井周围地貌叫“井台”。

        排列对比一下:

                   井栏       河栏       海栏 

                   井床       河床       海床

                   井台     (河台)   (海台) 

        床和台都是平面托起形式,用来形容表达意思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河边、海边的栏杆没有人叫“床”、“河床”、“海床”。

        那么井边的栏杆叫“床”、“井床”?

       

        综上所述;井上围栏不叫“床”、“井床”。井床即井台。       

        王力《古汉语大词典》;床:辘轳架子。“银床牵辘轳”、“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把井床解释为辘轳架子也错误。

        “银床牵辘轳”:是辘轳支撑在铺设漂亮的井台上汲水的意思。

        辘轳是一个整体,是由支架、轴、卷筒、摇把组成。

        “井上辘轳床上转”是说辘轳在井台上汲水。

        要说“辘轳在支架上转”,就等于说“车在车架上转”一样,不合逻辑。

        有的书中也把井床错误地解释为:井架、辘轳架。 

    《辞海》对床的解释有错误;可是人家也没让你把它套用到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上。

    把诗中的“床”解释为井上围栏,那就是你的误解了。

    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古诗词80首》;把诗中的“床”解释为井上围栏。

    大连晚报2005年11月12日文章:《退休教师程实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把“床”解释为井上围栏。摘录如下:

    ...月光即使能洒在床前,但霜是不能落到室内的,所以,不能写出“疑是地上霜”。这样比喻完全不恰当。李白所言的“床”应为井床,而井床是井台上的围栏。如果李白是从床上醒来,他不会将室内的月光疑为秋霜。《辞海》“床”的解释,一项为井上围栏。论文发表后,揭开了文坛多年的错解。论文不但取得了版权,而且被广泛转载,并被译成日、英文在国外流传。后来的文人在理解这首诗时一直存在争议。并和画家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诗人一身文人打扮,昂首于井台之上,围栏之旁,吟诵诗作。并希望在星海湾畔建造诗意图雕塑。    

    一,《辞海》床:井上围栏。解释错误,前面已述。

    二,说“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井床、井上围栏,这是误解。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没有“井床”省略“井”的说明铺垫,直说“床”。

        而有的确是“静夜思”,静夜是在床上睡觉、想家的时间,不是在井上围栏前吟诗的时间。 

        李白没说“井床前明月光”。

        假如,有人提出李白是在河床、糟床前吟“床前明月光”,你能反对?  

        看古代大诗人是怎么写“床”的:

        李白《寄远》:“床中锈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诗中的“床”肯定不会被解释为井床、井上围栏,因为床上有绣被。

        那么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就是井床、井上围栏? 

        严谦《红叶》:“薜荔垂书幌(木晃),梧桐坠井床。”

        杜甫《树间》:“几回沾夜露,乘月坐胡床。”

        这二首诗分别写的是井床、胡床。它们不是都叫一个字“床”。 

        温廷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这里的“银床”是精美的睡床,床上有席还有梦。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这里的“银床”是精美井床(井台)的省略写法(前面有井作铺垫)。

        金、银、玉在古诗中经常用来形容物品的精美,作艺术修饰用。      

    三,说“霜是不能落到室内的,所以,不能写出‘疑是地上霜’。这样比喻完全不恰当。”

        这种理解有误。

        “疑是地上霜”写的是月色,不是霜。是用霜色形容、比喻月色。

        李白说“疑是地上霜”,没说“就是地上霜”;和霜落到室内、室外无关。

        假如李白是在室外,那就不用写“疑是地上霜”,因为外面寒冷,本来就落霜。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能理解为:银河怎么会从九重天上落下来。     

        如: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这两句对偶诗是用雨声形容风声,用霜色形容月色。

        不能理解为:晴天怎么会下雨,夏天夜晚怎么会落霜。  

        苏轼《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

        诗意是:照到屋里地上的月光和雪霜一样白。

        “床下雪霜侵户月”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出一辙。    

        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诗是形容卖酒女服务员长得漂亮,手腕象霜雪一样白。可不要说“霜是不会落到手腕上的”。

        诗中的“霜”和秋季冬季,落到屋内屋外无关。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十个字的诗,诗意归纳起来只有四个字“月夜思乡”。

        可有些人却把这首诗解释得由此光怪陆离,又是“井床、井栏、屋内、屋外”,又是“胡床、马扎、窗大、窗小、举头、低头”,真是令人费解。

四,说李白在“吟诵诗作”,这也是误解。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是李白无声默诵的诗       

        李白当时的意境是什么?

        要说李白是在吟诗那就错了。

        静夜:万籁俱寂,宁静的夜晚。思:想,考虑。

        假如,李白是在吟诵:“床前明月光...”那么静夜将被打破,恐怕吵醒同室客人和邻居,那也就不叫“静夜”。诗名应改成《夜吟》。       

        如同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一样,“推”无声,屋里人不知僧人回来;“敲”有声,屋里人才会出来给他开门。

        李白《静夜思》:“思”无声,“吟”有声。

        这正是诗仙李太白的高明过人之处。 

    五,还画有《静夜思》诗意图:云淡风轻,月光清朗,远山朦胧,诗人一身文人打扮,昂首于井台之上,围栏之旁,吟诵诗作。 

        这幅画不合乎情理。

        深更半夜,黑灯瞎火,寒风刺骨,满地冰霜。李白不在屋里睡觉,跑到井台上,靠着井栏杆“低头思故乡”。

        看着怎么有点怪吓人的。

        我们想一想,谁能半夜跑到井台上去吟诗?(还有在院子里,坐在马扎上)这合乎情理吗!       

        我看李白还是应该躺在床上被窝里想家,这也是我们每个长期旅居外地人的共同感受。 

    六,说后来的文人在理解李白这首诗时一直存在争议。并译成日、英文在国外流传。    

        有什么好争议的。连呀呀学语的孩子都知道床是睡觉的地方。

        不要争议了,明天早上还得早点起床上班,上学。

        在报纸、书刊、电视上说两句笑话就算了。

        不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站、码头、建筑工地、菜市场去争议,因为那里的人不相信。

        更不要向国外流传。 

    另外,2008年6月12日百家讲坛播出一位大学教授演讲、吉林人民出版社《唐诗三百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唐诗三百首》等很多书籍都把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床”解释为井床、井上围栏。

    这些都是误解。

    苏轼《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诗中无“花”又无“影”,由于有题目《花影》二字,我们马上联想到诗写的是花的影子。

    李白明明说:“床前明月光”,

                “绕床弄青梅”。

    可有些人偏偏把床往胡床、马扎、井床、井上围栏上套。

    这是怎么啦???

    通过这些误解,想起一个相声故事:

    问:周瑜、诸葛亮他妈姓什么?

    答:周瑜他妈姓既,诸葛亮他妈姓何。三国里有“既生瑜,何生亮”吗!

        就是姓既的老太太生的周瑜,姓何的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不要古诗中一出现“床”就往胡床、马扎、井床、井上围拦上套,要根据题目、内容作具体分析。

    否则,要闹出很多笑话。

    这二种误解要是出现在教课书中也误人子弟。      

    持这二种误解的人们,我们怎么教自己的孩子?

    这二种误解永远不会被人们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