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疸 - 辨证论治】

 石门易卜 2021-04-13

辨证要点

中医对于黄疸的辨证主要分成阳黄和阴黄两块,在临床见到的绝大多数是阳黄。阳黄一般是由湿热引起的,主要是肝胆湿热、肝经湿热,即热性出现阳黄,患者皮肤发黄,黄疸鲜亮,可以出现火热上攻的症状,如口渴、手脚热、大便干燥、口苦等情况。阴黄主要是阳气不足引起的,一般是脾阳虚或肾阳虚,常常是由于阳黄病久以后导致阳气衰竭,阳气功能不足、下降,出现寒邪或者寒湿阻滞,身体的黄色是晦暗的,身体倦怠,四肢恶寒,怕冷,大便可以出现稀溏。

(一)辨阳黄 阴黄 急黄 虚黄

1
阳黄

阳黄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其黄色泽鲜明如橘,伴湿热之症;

2
阴黄

阴黄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伴寒湿内阻之症;

3
急黄

急黄起病急骤,色黄如金,伴神昏高热等症;

4
急黄

虚黄目黄身黄而色淡,伴气短、乏力等虚证表现。

(二)辨阳黄之湿热轻重
1
热重于湿:

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大便燥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2
湿重于热:

身目俱黄,但色泽不如热甚者鲜明,头身困重,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

(三)辨阴黄之寒湿血瘀
1
寒湿内阻者

黄色多晦暗不泽,或如烟熏;

2
瘀血阻滞者

黄色晦暗,面色黎黑,舌质紫暗,多见瘀斑,或见胁下积块,脉弦涩。

(四)治疗原则

黄疸初期以实证为主:

阳黄清热利湿,通利二便;

急黄清热解毒凉血为主;

阴黄温化寒湿、化瘀退黄;

虚黄健脾生血柔肝;

黄疸的中末期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

1
阳黄:

热重于湿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

主症:身目俱黄,然不及热重于湿者鲜明。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

2
急黄:

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色黄如金。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犀角散。

3
阴黄:

寒湿阻遏

主症:身目发黄而晦暗

治法:温化寒湿,健脾退黄

方药:茵陈术附汤

血虚肝郁

主症:身目发黄而晦暗,面色黎黑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药:鳖甲煎丸

4
虚黄:

主症:面目肌肤发黄,黄色较淡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柔肝

方药:小建中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