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礼教”简评

 青岛田骏 2021-04-14

儒家“礼教”的源初是“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规矩,礼节…,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毀弃痛心疾首,要求从各方面恢复和遵循“周礼”。

但是,孔子同时又反对残酷压迫剥削,又要求保持、恢复和强调相对温和的远古氏族统治体制,又具有民主性因素的仁学思想体系,其礼教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基础之上。确有“吃人”的一面,但还没有发展到极致。

说“礼教吃人”,主要指的是“宋明理学”,经过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精心构建起一架“吃人”的机器。当然,作为当时的理学“礼教”本身还无法“吃人”,毕竟还是一套学术理论体系,但当它被当时朝廷皇权利用,作为政权意识形态确定,并通过政治制度推行后,才能大规模的“吃人”。这就是后现代哲学家福柯那个著名的论断:

“知识生产权力,权力也生产知识…”。当程朱礼教被权力制度化,法律化,它的权力触角延伸民间方方面面,对草民世俗生活整体全面钳制。对百姓残害深重,刘宗周的《人谱类记》有着彻底揭露。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些“贞洁坊”“烈女坊”造成多少女性流不尽眼泪苦难;所谓“明教罪人”将多少进步改革者悲惨遭遇,给华夏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从戴东原、谭嗣同、邹容到陈独秀,胡适、鲁迅、巴金等都对“程朱礼教”彻底否定,展开激烈批判。时至今日,这个陈腐幽灵仍不时在华夏大地游荡,并不断改头换面,或借尸还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