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表论文】潘书朋:物理复习课的翻转课堂尝试(2016.06)

 潘书朋5n2xo3hm 2021-04-14

物理复习课的翻转课堂尝试

  (说明:2016.06所撰写的《物理复习课的翻转课堂尝试》发表在《翻转课堂100问》一书中。)
如今出现的“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教与学的顺序进行了“颠倒”。将原来的课堂学习前移到课前的预学习,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教师再来确定课堂教的内容和策略,这样一来就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学生对于学习就有了选择性和自主性,体现了个性的差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物理复习课的“翻转课堂”的模式基本采用以下流程:课前自主复习梳理(完成基础知识的浅层学习)——课堂进行思维碰撞(完成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课后进行创新探究(完成发散思维的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结合初中物理“力和运动”一章第一课时“常见的力”的复习流程,来梳理反思一下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来完成深度学习:
课前完成知识自主梳理
为了节省课堂复习时间,便于进行思维碰撞,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梳理自我环节(建议采用思维导图,以下是样图),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且对于存在的疑难点做出标记,以备课堂进行“思维碰撞”。
 


另外在学生自主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可以配以“微视频”,例如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微视频:力--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飞天战衣;力的三要素——四两拨千斤;弹力——海绵宝宝变形计;重力--万物凝聚的神力;寒潮来袭,破解摩擦力减小的魔咒……,以上六个微视频,可以有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课堂完成深度学习
第一环节:小组合作,进行重难点问题的第一次思维碰撞。
结合自己自主梳理知识点的情况,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完成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及时将自己的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补充,并且将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为课堂集体探究讨论做准备。
第二环节:全员合作,进行共性疑难问题的第二次思维碰撞。
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小组代表提出问题,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此时需要教师发挥“助学”的效能,尤其应该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疑难点的突破(建议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以下是学生重新进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操作的过程。)

 

第三环节:教师质疑,完成热点问题的第三次思维碰撞。
在所有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教师可以适度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抛砖引玉”。例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最难操作的就是“如何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改进这个实验”,以下是改进前后的两次实验对比。
 

第四环节:达标检测,进行知识查漏补缺的第四次思维碰撞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最后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检测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对于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同样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可以采用集体解答,教师释疑的方式,以达到当堂进行查漏补缺的效果。
三、课后完成创新学习
课后需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根据本堂的复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与中考紧密相关的习题,注意一定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避免出现一些机械性重复性习题,多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有创意的习题,以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例如:在复习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之后,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思考:如何改变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2)实验探究:

 

(3)小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______
问题2: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拉动物体运动速度快慢有关?
(1)思考:如何探究摩擦力是否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2)实验探究:

3)小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______
2.学生继续进行下一个复习专题的知识自主梳理的任务,完成思维导图。例如在复习完“常见的力”之后,下一专题就是“力和运动”,例如以下是基本的思维导图:

 
以上是自己结合“常见的力”的复习流程,展示了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深度学习。总之,“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微课程”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理念,这也是目前最困难的事情,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学会改变,学会适应,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是实现自我的个性化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