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万毫齐力”,王献之就已经差远了!

 聽雨軒sjh 2021-04-14
《集王书圣教序》通篇较为统一的瘦硬风貌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王羲之行书中饱满厚重的一面。在传世唐摹骨肉停匀一路右军诸帖中,我们方能真切地领略其用 笔万毫齐力的沉雄气象。

如《孔侍中帖》的“十七日羲”片段:

图片

入笔后即马上压锋,使笔毫着纸立面丰实,锋尖绞入笔腹,铺毫异常充分,笔锋的运行稳定而沉著,保持着一种一以贯之的对纸面的巨大压力,线型基本无起伏,起收动作简化,重在中截,万毫齐进,点画上下沿多平行一致而罕见不规则的波动。

图片

如 “七”字横画,“点入”和顿收含蓄省净,点画首尾不具有独立的形态,中截几乎就是它的一切,笔腹深蹲,在一种不经过任何调整也不经过任何修饰的状态下平铺推进,质直简朴到了极致,也大气浑成到了极致。

图片

“日”字横折处切换压锋,一拓直下铺毫之深重已到了变点画为团块的地步,空间内部的空隙差不多全被填满,厚重得几乎令人窒息,这样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处理,怕是在整个书法史上也属绝无仅有的吧!

图片

“羲”字上部三横与“戈”字粘连亦形成密不透风的墨象团块,“戈”字的出锋笔毫翻转卷舒匀厚,下引点画内沿的弧线悠长流美,上挑之点画外沿的直线峻拔劲挺,玩之可味曲直相生之妙。

图片

《得示帖》的“雾故也”片断,体现了王羲之“万毫齐力”用笔的另一路变化:

图片

入笔切锋凌空打入的速度感强烈,笔锋行进节奏明快,线型时见起伏,绞入笔腹的锋尖于换锋处往往逸出,铺张充分的笔毫处于一种不停顿的流转状态,圆融无碍,力足气满而又不失闲雅从容的风致。

图片

王献之《廿九日帖》一路行书亦铺毫丰实,笔触柔厚,用笔上较之“大王”书多了些“抹”的意味,故而骨力不及而媚趣过之。

图片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
书谱序 孙过庭草书字卡套装 内含教程毛笔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字典网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