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宋文玲9bwywxbm 2021-04-1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全章内容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所谓“天地不仁”,其实并不完全是说天地不仁义,而是指天地不会偏爱。

这一点,大抵是有产生这一说法的时代背景的。

我们知道,老子生存于春秋末期,春秋时代,科学极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人们更相信天人感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人事不修,天将降下灾异。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然而,聪明的老子却不这么认为,才子认为,天地只是个物的存在,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如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也依循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运行生长,并不像人们相信的那样,天的自然法则对人的行为有干预,因为人事的变化而或行或止,或爱或恨。

所以,天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不仁;地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也不仁。天管天,地管地,万物管万物。他认为天地不与人同性,并非天人同类,更非天人感应。凡是认为天地能干预人事的,都是一种迷信,或臆断,天真的唯心主义。

那么,“以万物为刍狗”又是什么意思呢?

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用草扎成狗的模样,古人用这个祭祀,求雨的时候用,如果不祭祀了,就丢弃掉,用在这里,就是“无心而不相关”的意思。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什么意思?

所以,“以万物为刍狗”,并不是天地对万物不爱惜,不怜悯,而是说天地对万物无所用心、毫无牵挂的意思,就是对应前面的“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地没有感情,对待万物无所挂心,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结合上述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就是天地无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不仁”,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天地无为,对待万物,顺其自然,而万物反而能够生生不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过来看,“多言数穷”,政令太多,不厌其烦,反而会违背自然规律,带来事物的衰败和灭亡。“不如守中”,安静的呆着吧,人家自有人家的规律,切莫越俎代庖,更不要牝鸡司晨,多管闲事。

这里,老子是对扰民和折腾行为的警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