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的语言与渔洋第十法(笔记十五)| 明哥

 Jennifer鲍子贤 2021-04-15

明哥的图片日志 

诗的语言与渔洋第十法(笔记十五)

一、诗的语言 

语言是诗人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是沟通诗人与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诗家语贵在委婉,有言犹不尽,欲说还休的那种神秘感,并讲究词与组合的选择。
(一)词的选择
诗体现的是观感和情感,旨在歌唱生活,落脚点在具体事象上。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没直接说天下太不公道,却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
(二)组合的选择
诗的用词和打撘配自由度很大,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常常产生的美学效应。虚实的组合让诗有很大的情感容量。诗人依据情感逻辑,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语法逻辑,具有超人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神秘的象征、拗仄的句式、怪谬的词语等,往往超出了常规修辞的限度。正如鲁迅所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从诗的艺术性看,诗家语是以趣味性为主要追求目标的语言。注重诗人情感的韵律。
(三)绝句的语言要求
绝句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要有诗的意境、诗的韵味及其感人的魅力。诗的语言要“意新语工”,要“语意两工”。必须精炼、含蓄,形象生动,音韵和谐。
第一 ,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生活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更优美的语言。袁枚说:“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当然,也有不经加工的语言在诗中的。如: 戚继光《七绝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一年三百六十日”是口语,与前句后句都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恰到好处。
第二 ,语意两工。写诗“意”要好,“语”也要好。如: 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得气势磅礴,景象壮阔,读后使人胸襟开阔。后两句翻出新意,把读者引入更高的境界,扩大读者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10个字,既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博磊胸襟,更透出一种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短短20个字,把诗的“意”充分表达出来了,令人读来,意味无穷。
第三 ,词句要活。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写金陵西南江边的三山相当辽远,一眼望去,它好象半落在青天之外,看不清楚;秦淮河的流水,被河中的白鹭洲分为两半,流入长江。“落”与“分”用得都非常活,生动。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非常好的活用。这 一 闹、一 破、一 弄,很形象,这也是平时说的练字。
第四 ,要含蓄。富有象征与暗示,诗给人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直接指定某事某物,往往是意在诗外。如:李白的《五绝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的本意是要抒发离别时的痛苦感情,但却不直接抒发,而是把春风拟人化,说春风是通晓人意的,不愿意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所以故意不让柳条发青。可是现实情况是,尽管柳条尚未发青,但离别还是在发生,这种痛苦痛之痛也。这样曲折、含蓄地表达离情,在感情上更深了一层。
(四)语言的锤炼
第一,炼意。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如 杜甫:“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原句是“桃花欲共杨花语”,虽改了三字,其诗意就显得更加细致、更为形象,也与下句更加和谐。
第二, 炼字。语言要清新自然,真切有趣,做到点石成金。这关系到作品好坏。诗文于草创之后,须不断之修饰润色,反覆求工,方能成为佳作。清 袁子才之【遣兴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于此可证明纵是文坛老手,亦不能废弃练字之过程。务待精心改定,方肯公开发表。
第三,炼句。锤炼句子,使句子达到诗境的理想要求,能充分地满足读者的艺术渴望。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可见,炼句炼字的重要性。
 (五)词的活用
一般来说,汉字的词性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诗中,词性是可以改变的,这叫活用,而且活用的词往往能够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1、名词作动词用。如:刘禹锡的《七绝竹 枝 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雨”字就是作动词用。
2、名词作形容词用。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春”字,是形容“茂盛”的意思;如李嘉祐的“孤云独鹤千山暮,万井千山海色秋”,这里的“暮”字形容“暗淡”,“秋”则形容“萧肃”。这都是名词被活用成形容词。
3、形容词作名词用。如白居易的“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这个“红”字指的是“红花”,“素”字是指素丝;如“万紫千红春满园”,“紫”与“红”都是指花,作名词用。
4、形容词作动词用。如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的“新”是作“变新”用;如陆游“两鬓向人无再青”的“青”字是“变青”的意思;如苏轼“晓雨暗人日”的“暗”字是“使其暗”;如祖咏“林表明霁色”的“明”字是“变得明亮”的意思。
(五)语言应注意时代特征
诗和文,都应有时代特征,反映当下,才会有生命力。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唐诗与宋诗不同,明清诗又与唐宋诗不同。现代人写古诗,应用贴近现实的有时代感的语言,同时还需要锤炼,诗词应该是生活及所思所想的写照,具有现实感、时代感。

二、渔洋绝句第十法 
(一)要点
前三句皆写今事,第四句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二)解读
一、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场景,写今事,第四句写自己往事,但不具体说出啥往事,点到即可,让读者去想。时空中时间变,空间并没变,前三句所描写的今天空间和后一句所写的往昔空间是统一空间。
(三)创作
1、第一、二、三句写今事,第三句的接转,若即若离,前三句如写今事,第三句容易平顺无跌宕。因此在第三句一定要让诗的内容提升,不能和一、二句抱的太紧。
2、第四句,必须有标注往昔时间的词,往昔的事万不可说破,点到就行。
例诗: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风定南溪映碧虚,扁舟选胜百蟠纡。
荇花荷叶明人眼,犹记当年入镜湖。
——又三

新月高高夜漏分,枣花帘子水沉薰。
石桥巷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一

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
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万山

练习:
采用渔洋绝句十二法之第十法以“春”为题意写一首七绝,题目自拟。要求:
1、前三句说今事,后一句说自己往事。
2、掌握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留七分诗味于句号外。
3,用诗家语,注意练字。
(待续)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