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汤 【原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七,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 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 3、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金匮) 【剂量】 1、赤石脂5钱,2.5钱煮,2.5钱磨成末生用; 2、干姜2钱; 3、粳米两匙。 【组成】 赤石脂 姜 粳米 【时机】 1、下利便脓血。 2、这是涩剂,与大黄附子泻心汤正好相反。 【方解】 1、赤石脂胖子用五钱。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着药一起煮,汤煮好了再放赤石脂的粉末,赤石脂生用就是要把药整个固涩在胃里,让肠子固住,不再下利; 2、干姜温中; 3、为什么不用人参?因为人参是补津液的。用人参时肠里面的病毒会不出来,所以用糯米,能生津就好了,不要把它固住,粳米放一勺就好了,不要煮成糯米饭; 4、该方消炎的力量很强,一剂下去就不再下利了。 【应用】 1、大肠炎,西医无治。中医一剂就好。 【比较集锦】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同为少阴病的方子,应用刚好相反: (1)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死的东西; (2)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名家论述: 1、桃花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什么叫桃花汤?桃花是红色的,所以桃花汤煮起来整个是鲜红的,因为里面有赤石脂,少阴证本来就是阴寒的证,如果病人下利便脓血的时候就变成危证了,本来里寒很盛,蠕动不行,这时候得到肠炎,感染滤过性病毒便脓血,会变成肠出血或肠穿孔出血,很危险的,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刚好相反,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死的东西,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桃花汤是【里寒下血】的时候用的。下利分热利、寒利,最轻的一般的热利用葛芩连汤可以治好,还有黄芩汤都是热利用的,桃花汤是里寒下利,也是受到感染而来的。 赤石脂胖人可以用到五钱,有里寒用干姜温中,人参补充津液,生津就好,不要把肠里病毒固住,糯米一勺,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着药一起煮,汤煮好再放赤石脂的粉末,生用就是把药整个固涩在胃里,让肠子固住,不再下利,消炎能力很强,一剂下去就不再下利。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伤寒经方(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