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好的活法:寡

 新用户61391524 2021-04-17

今天是“动听”陪伴你的第434天,请点击收

文字 | 看花回

主播丨颖 辉

清代学者 颜元,曾提出过一个三寡论:

“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寡欲以清心。”

其实,人的一生,本就是越活越寡的过程。

从热衷于呼朋引伴,到喜欢上独处时的清净;

从一个标准的大话痨,成长为话不多说的小沉默;

从一个追求物质丰富的人,变成了物质极简的迷恋者。

寡,才是人生至境。

01 寡染以清身

台湾作家 蒋勋,始终给人一种不染尘埃、宁静悠远的感觉。

每天早起,出门散步是他的生活标配,用手机拍一些池上的美景,再悠闲地往回走。

空闲时,画室也会成为他钟爱的放松地点,静下心来画画,享受洒进画室的阳光,斑驳有意境。

从他的身上,仿佛看不到世俗的烙印,始终温润如玉,寡染以清身。

庄子曾说: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人的精力有限,生活需要做减法。

摒弃外界更多的诱惑,不要什么都想要握在手里,懂得取舍,才能删繁就简,活得清净。

独处的时光,往往才最能成就一个人。

02 寡言以清口

老子曾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动听的声音,往往是无声,水深则无声,人贵则寡言。

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沉默的力量。

不是不说,而是很多时候,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不用说,有些话不必说。

纪伯伦曾说:

语言的波涛始终在我们的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永远是沉默的。

外界越喧嚣,越要少说多做,守住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嘴。

就如这句话说的:“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寡言,才是一个人最高的境界。

03 寡欲以清心

曾看过一个很有感触的故事。

有个人独自到沙漠里寻宝,可一路上他也没有找到宝藏,又累又渴。

当他拿起水杯喝水时,才发现带的水早已喝光。

他非常沮丧,觉得自己肯定会渴死在沙漠里。

刚好,有一尊佛出现了,慷慨地送给他很多水,足够他走出那片沙漠。

然而,当他开始返程时,却发现了一大片宝藏。

没能经得起诱惑的他,开始贪婪地往自己兜里装宝藏。可宝藏实在太沉,很快他就体力不支,口渴难耐。

最终,水被他彻底喝光,体力也彻底耗尽。

还没能走出沙漠,他就死在了沙漠里。

很多人喜欢在最开始时,拼命做加法,想要的太多,反而成了一种累赘。

康德曾说: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就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其实,生活不过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简单地过,清静地活,比什么都强。

寡身,才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扰;

寡言,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减少麻烦;

寡欲,才能守得住自己的内心,清静养心。

人生最好的状态,无非是能够享受孤独、学会沉默,克制欲望。

这样,我们才能在喧嚣的生活里,觅得一片清净,寡而不淡,寡而不孤。

动 听

来源:十点读书公众号。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

作者:看花回,一个热爱文字的姑娘,余生只愿与文为伴!

主播丨颖辉

河北人社系统窗口工作人员,

获“最美 燕赵人社人”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