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科技是生产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其中科技是核心。科技园区是汇聚科技力量的有效空间载体,在科技园区这一载体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能够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一、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其意义 科技园区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于1951年的美国科技产业园硅谷,现已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建立于1961年的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为实现技术立国而建立,其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建立于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推动了京沪乃至全中国的科技发展。以上这些高科技园区都为所在国的科技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科技园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止到2016年,我国共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365个,GDP总值占全国GDP总值的23%,合计上交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5%,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同时,我国高新技术园区是创新动力中国实践的典范,如中关村科技园2017年总收入约5万亿,独角兽企业67家,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1/4。 科技园的发展为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盲目上马科技园区项目,同时一些科技园区发展遇到瓶颈。怎样更好地发展科技园区,发挥科技园区带动和示范作用是当下重要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更好的理解科技园区。 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给科技园区的定义是:科技园区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组织,其目的是通过促进创新文化以及关联组织与知识性机构的竞争增加区域财富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科技园区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管理和资本,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科技园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于创新-竞争-创新。通过集聚创新资源与力量,推动创新的扩散,有利于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加速企业创新的步伐。科技的本质就在于创新,通过创新能够有效推动科技的发展,同时科技集聚带动了产业的集聚,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科技园区的本质在于集聚创新的力量,通过创新的力量集聚产业力量,以产业力量撬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带有社会价值,是地方推进经济改革发展的试点,是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科技园区运营的四化建设 科创板注册制以来,科创热开始发酵。作为科技创新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和重要承载体,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区承担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打造的重要使命,随着科技园区从开发主导进入运营为王时代,园区运营体系效率成为科技园区竞争的关键,即园区运营的四化建设。 从一个科技园区的运营逻辑来看,园区运营服务体系的建设大致分为三个层级:以物业服务为基础的保障服务,以人和企业粘性为核心的增值服务,以产业集群化和生态化为方向的创新服务,归结为科技园区运营服务的四化建设,具体如下: 物业服务标准化。一个科技园区刚投入运营,随着客户的陆续入住,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办公空间和配套设施等资产的正常使用,资产是载体。物业服务是园区运营的基础,基于住宅、商办等物业市场的成熟经验,绝大多数科技园区的物业服务目前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并逐步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工具探索延伸向智慧园区运营体系建设。 生活服务场景化。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最核心的创新资源,留住了人才,也就留住了创新企业。当前科技园区已成为科创人才重要的工作场所和第二生活空间。以满足人的餐饮、购物、娱乐、社交、健身、教育、住宿、成长等需求为出发点,打造场景化的生活空间成为园区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客户粘性的重要内容和园区运营服务升级的趋势之一,这一运营领域在大部分科技园区还处于点式发展的起步阶段。 企业服务平台化。随着园区招商入驻企业的增加,围绕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建立一站式的企业服务平台成为园区运营服务的重点,其关键是搭建平台、对接资源,通过整合内外部政策、人才、金融、资讯、财税、法务、营销等专业服务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个性化需求,成立专门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助力园区内企业成长壮大。 产业服务生态化。如果说企业服务类似于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帮助企业成长壮大,那么产业服务则是专业化的大学教育,也是园区运营的高级阶段,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总体效率提升。这一时期园区运营的重点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沿着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丰富产业生态,引领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引擎企业、赋能产业黑马,巩固基石企业等。 二是打造产业中台,共建技术产业化等产业发展关键性的功能平台和组织,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痛点,提升产业效率。 三是深耕产业土壤,为产业创新创业和发展提供人才、资金、政策、技术、市场等基础性的水分、空气和养料。 四是以产业链为纽带,链接全球各地相关产业链环节的产业园区和价值资源,以产业服务推动区域协同和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物业服务是科技园区运营的第一级火箭,保障资产收益,生活服务和企业服务是园区运营的第二级火箭,为资产增值的同时将服务领域拓展到了创新人才和科创企业,那么作为第三级火箭的产业服务则完全突破了园区物理的边界,为园区运营打开了全新的空间。现实中具体园区的运营模式基本不是这种线性的逻辑,而是这三条逻辑主线在具体时空上的耦合。 三、典型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 如何集聚创新力量,吸引产业集聚,利用政府的力量成为科技类产业园发展的核心,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张江高科技园区始建于1992年,是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是世界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另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著名的张江模式。张江模式的本质是政府和市场有效形成合力,以土地为核心,推动土地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效互动。 1、张江高科发展的四部曲 借势与定位。20世纪以来全球产业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迁移,第三次由欧美、日韩迁往中国,张江高科技园区借助全球产业迁移中国的大势引入相关产业。借由产业迁移的大势,园区定位为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心,承接全球信息技术外包,实现快速发展。 产业引擎。着力打造信息技术、制药与生物科技两大产业引擎,园区前瞻性地将半导体制造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承接欧美国家外包制造,由简单制造逐步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升级,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集群效应。 看得见的手。张江高科技园区每次腾飞发展都能见到政府的力量,借助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浦东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凭借改革的东风以及产业迁移的西风迅速崛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 两种资源。通过整合政府、园区、企业、研究机构,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了一个以研发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孵化平台,通过利用资本市场以及园区的投资平台,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 2、张江高科如何转型升级 近期,科创板如火如荼加速推出,张江高科作为创投板块的龙头股,股价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从2018年10月起,短短半年时间,涨幅超过两倍,可谓一支超级大牛股。 张江高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并且从园区开发运营商成功转型为创投板块龙头的呢?这就要从其两次商业模式升级说起: 第一次升级:从房地产开发到一体两翼。张江高科1996年4月上市,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土地批租+房产开发,即所谓的卖地+卖房子模式。到了2006 年,因园区土地存量逐步减少,原有模式不可持续,公司提出了新的一体两翼模式——一体为特色房地产运营。左翼为创新集成服务,即通过提供高价值服务获得增值收益,并为产业投资提供深层的客户关系支持,帮助公司识别高价值客户;右翼为战略投资,即对园区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分享其成长价值。此次模式升级帮助张江高科打开了业务发展空间,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二次模式商业升级:转型科技投行。到了2015年前后,因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加剧,来自房地产开发的收益呈下降趋势,有些年份主营业务利润甚至出现亏损,标志着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模式走到尽头,而两翼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已颇具规模,尤其是战略投资已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基于此,张江高科在2015年做出商业模式的第二次重大升级演变,明确提出战略定位为科技投行:从重地产转变为重投资,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园区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股权投资。截止2017年12月31日,张江高科的长期股权投资额已达3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投行。从转型效果来看,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利润却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在于股权投资收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来源:和君咨询,作者:刘小军/余彦波/王鹏,编辑:傅光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生命是父母给的,生活是自己努力的。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愿意走。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