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荨麻疹的有效经方

 聆听100 2021-04-18

小编导读

身上大大小小的风团、红斑,多瘙痒,是荨麻疹!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甚是恼人。许多患者的荨麻疹反反复复发作,迁延难愈,数年如此。治疗这种难缠的疾病,我们跟随下面的医案来看看这两个经方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吧。

01
桂枝汤加味治疗荨麻疹案

陈某,女,33岁,农民。1974年3月12日因荨麻疹反复发作4年、此次发作1周而就诊。

病程经过:患者近4年来,每逢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或吹北风及接触冷水时则从肢端迅速遍及全身,突起红白相兼的疹块,有的融合成片如掌大,痒甚。经当地治疗若干次罔效。

诊时所见:面色青白,头面、四肢端及胸背、腹部遍布红白色疹块、丘疹,并见搔抓痕。疹块高出健康皮肤、触之较硬。舌淡红嫩润,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营卫不和,风寒袭于肌腠。

治疗:桂枝汤加味。

处方:桂枝8g,白芍10g,蝉蜕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六枚。4剂,水煎服。

二诊(3月20日)诉服上药3剂后有明显效果,4剂服完,近几天未再出现疹块,仅有少量丘疹、微痒。察舌、切脉未见其他异常。仍守上方,4剂。同时处以人参养荣丸(120g×8瓶),药后温开水送服,每次10g,日2次。随访至今,一直未复发。

按:桂枝汤为《伤寒论》方,是仲景为太阳中风而设。柯韵伯说:“此方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方中桂枝味辛性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为君;芍药为臣,味酸性寒,酸能收敛,寒能走营,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生姜助桂枝解肌泄邪,大枣佐芍药和营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以安内攘外。特加入蝉蜕,咸甘寒而入肺肝,以散风息风直达病所,使“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之症除。笔者在十多年的临床中,经治类似患者数十例,屡用屡验。

图片
图片
02
乌梅汤加味治疗荨麻疹久治不愈案

李某,男,48岁。因全身块(片)状风疹团瘙痒反复发作10年、加重10天于1990年7月就诊。

病程经过:患者近10年来,或因饮食不当,或因外感风邪,反复突发全身性块状或片状风团,色红,瘙痒难忍,面部及四肢轻度浮肿,肠鸣不适,有时腹泻日2~3次、溏而不爽,屡经中西医治疗罔效。此次发作时在田间劳作,午餐食用面团(佐猪油)两碗,约1小时许突发。

诊时所见:头面、胸腹及四肢皮肤色红无汗,块状风团大小不一,成片相连,奇痒难忍,以致日夜寝食难安。伴肠鸣泄泻、日3~5次、溏稀不爽。舌淡红嫩、稍胖、边尖有齿痕,薄白苔,脉弦缓、双关稍浮。

辨证:饮食积滞,寒热错杂,兼风热之邪外袭。

治疗:乌梅汤加味。

处方:乌梅20g,细辛、附片各4g,桂枝、防风各6g,川椒、黄柏各10g,党参、当归各12g,黄连5g,干姜3g,山楂炭15g。3剂,水煎服。

二诊(7月5日):患者诉服完2剂后,诸症悉退,饮食如常,腹泻已止。服完3剂后,仅胸腹间偶尔有蚁走轻痒感。为防止再发,再进上方2剂,药后诸症悉除。后进参苓白术散5剂,以健脾和胃,利肺固卫,祛湿善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该患者罹疾日久,按常法屡治无效。笔者认为系肠道障碍性荨麻疹。因进食大量淀粉和油脂,造成消化吸收之肠胃功能障碍、紊乱。遵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故以善理寒热错杂又具酸、苦、辛之乌梅汤收之、清之、散之,加山楂炭消食导滞,从而使夙疾痊愈。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