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顽固性头痛--“伏邪”和“气血瘀结”者多见】

 昊晟堂 2021-04-19

1

伏邪郁结,或虚或实,务求其本,

宣络开郁,理气理血,贵在流通

久病头痛(非高血压者),由伏邪和气血瘀结发病者多,因虚、因痰者次之。

其治法,主要根据伏邪从化关系或情志因素的情况,行寒温热清、虚补实消、通经络等法则,消除隐匿之患。

2

伏邪滞络,斟酌寒热    

外病头痛,多是伏邪蕴袭经络,浊气郁着清窍,阻滞清阳不升,日久伏邪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这种慢性头痛,其属寒证抑或热证,在症状上每不突出,辨证诊得一二处是寒、是热即可诊定。

从阳化热之头痛,喜凉恶热,口干,便秘,尿黄,心烦躁,指甲印大、色润泽,脉沉数或沉缓有力,舌红、苔黄或苔厚、舌下静脉微现红色。

治宜清热滋阴、发汗宣络法,常用川芎茶调散加黄芩、大黄、栀子、龙胆草、生地、草决明、白菊花、牛膝等。

发散伏邪,以羌、防、荆、薄,虽是风药亦能散热;清热,以芩、栀、大黄、龙胆草,既能降火又能杜绝伏邪化热之源;

滋阴,以生地、草决明,填肾阴以养肝木,肝气平,火无以生;引热下行,以牛膝;化浊宣络,用白芷、菊花,清头明目,益金以平肝木;

尤重川芎,引清阳之气上升,与牛膝同用又能导浊阴下降,一升一降,合诸药蠲除窍络伏邪,使无蕴藏之地。

从阴化寒之头痛,喜温畏冷怕寒,尿清长色白,便不秘结,指甲印小或无,色暗无光,脉沉缓或沉弦,舌下静脉色青。

治宜温经散寒、发汗宣络之法,常用六味地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少许,济阴助阳,壮水火之气化,佐桂枝宣阳通络,透发隐匿之邪。

此寒、热二证,用药不同,而开鬼门、逐伏邪、宣络发汗法同,使邪从汗而解。愈后以食养将息之。

运用此法要量病体情况,虚弱之人宜取微汗或小汗,但必以见汗为度,不可过汗伤津。

3

瘀结为病,气血兼理

头痛因瘀发病者,多是因气、因血瘀结不散,导致清窍络脉受阻。方书曰,气行血行,气郁血瘀。气病必及于血,血病必及于气,此气血互为功用,也互为影响。

所以对气郁和血瘀的头痛,治气时必辅以理血,治血时必佐以调气,使气血平和,方收全功。

血瘀头痛,痛重时欲动,或拍打之觉好,遇寒则痛剧,因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气郁头痛,痛重则头昏胀,恶动,性急躁,遇热则闷痛,或生怒气,其痛亦重。

气郁者,脉多弦细;血瘀者,脉多沉细;气郁者,指甲多红润,舌色红,舌下静脉细而红紫;血瘀者,指甲色暗无光,或甲缘青紫,或耳郭苍黑,或眼窝色瘀黑,或舌有瘀斑,舌下静脉瘀怒。

皆可参考为气郁、血瘀之判断。

对气郁的治法,必用舒肝和胃降气之药,常用丹栀逍遥散为主方,理脾清肝,加川芎、菊花、荷叶、青皮、石决明、炒黄连、降香等。

川芎理血化瘀而通经,同菊花、荷叶、降香清化窍络之浊气,驱之外解;石决明镇肝潜阳,以补肝阴,使黄连、青皮扫除气机郁结之残热,气郁散而痛除矣。

对血瘀头痛,必活血化瘀、芳香通络之药,常用活络效灵丹,活血止痛消瘀,加白芷、蜈蚣、泽兰、川芎、红花、香橼、青皮等。

在诸活血化瘀药中辅以白芷、香橼、青皮可通窍、清上焦之气,助气帅血行化瘀之力,血活瘀去则痛止。

凡瘀结为病多属实证,万勿见邪之损、正而虚者即用补法,愈补而痛愈重矣。此谓邪实不去,虚不受补之忌。

4

补虚防壅,少佐宣药

头痛属虚者,有气虚和血虚两种。

气虚者必阳虚,血虚者必阴虚。

气虚头痛,多惨淡不乐,头脑不清,倦怠,羞明喜暗,得温稍好,纳呆食少,脉沉弱或微,指甲色淡无光,重者枯灰色,此为阳气不彰,阴精不化,血不荣筋;

血虚头痛,痛而烦懊,手心热,遇热痛增,脉浮而无力或细,指甲少血色,白而光亮,多有竖纹,此为阴精不足,体力大亏,阳气浮越,筋失气血之润。

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或十全大补汤,酌加全蝎、炙僵蚕、川芎、红花、鸡血藤、鹿角胶等。

用全蝎、僵蚕镇静止痛,又能疏散因久虚停瘀之热;川芎、红花、鸡血藤活血宣络,通气虚中之血滞;鹿角胶填补真阳,阳气升腾,阴精随之上奉,合诸补气药,而元气得复矣。

血虚者,宜当归补血汤或四物汤,酌加蜈蚣、山茱萸、益母草、肉桂、木香、龟板胶,更加川芎等。

用蜈蚣、木香宣导血中之滞,又能镇静止痛,更加川芎与蜈蚣同用能化恶血,益母草祛瘀血而生新血,调和血脉,肉桂引虚火归于命门,龟板胶填补真阴,阴气复,生化之机能旺盛,血得补,头痛即除。

此即对气虚和血虚之头痛,在补气、补血药中,少佐宣药,使阴得阳而生化,阳得阴而长养,阴阳和而气血调,精气神日益壮矣。

5

治痰求本,调气清热

头痛亦有因痰而发者,但痰必因病而发,而后停留头部发病,为痰浊塞络,胶滞难化,很难消除。

若先病头痛,而后为痰所干者,亦属痰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方可对症下药。

因痰头痛,多觉体重,吐痰涎,痛重时面颊青色,脉沉涩或沉缓,舌系带处色灰滑,或舌下静脉瘀怒,指甲缘色青白,是为有痰之征。

治痰必先清火,因痰之生,非火烁灼津液不能成痰,要清火,必先调顺气机,若气不逆,火无以生,何痰之有?可见痰必由气逆生火,方化为痰,否则为饮,不为痰矣。

清气化痰,用柴胡疏肝汤(若虚人宜逍遥散),加香橼、天花粉、佩兰、竹沥、荷叶、川芎、海浮石等。

降火化痰,用牛黄清心丸,加菖蒲、草决明、川芎、瓜蒌仁、胆南星等。

燥湿化痰,用二陈汤加枳实、黄芩、鸡内金、白术、姜黄连、川芎等。

活血化痰,用七厘散,加川芎、白矾、橘红、旋覆花、沉香等。

寒痰头痛,用理中汤,加胡椒、半夏、川芎、鸡血藤等温经化痰即可。

治痰之法尽多,大致是清气、降火、燥湿、活血为本,至于变化多端,随症加减选择用药可也。

头痛(非高血压者)久治不愈,诊为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痛或神经衰弱,或精神分裂等等不一。

于临床所见,有伏邪、血气瘀结、因虚、因痰四种,而伏邪和瘀结头痛较多,因虚因痰者较少。

对伏邪为病者,用宣络发汗法,根据病情,取微汗、小汗、大汗,以宣络透发,引邪从汗而解。

对血气瘀结者,则通经、活血散气而消瘀结;对血瘀者,在活血化瘀药中,少佐以调气之药;对气郁者,在调气药中,少佐以理血之药,方收理想之效。

虚证头痛,在运用补法中,辅以小量宣药,防其壅滞之弊,此乃从东垣补脾胃药中所悟出。

治痰法也是携丹溪治痰要领,用清火顺气治生痰之本,较之治脾动湿,滋水泛者尤为重要。

从生痰之本入手,杜绝生痰之源,源绝而痰自竭矣。

余治头痛而每方药中皆用川芎,因川芎有行气开郁、理血止痛作用,其量必用30~80g,能收奇效;但对血虚发热或火壅于上者宜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