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lvlin6000 2021-04-19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自以为掌握现代天文学知识的今人,解释古人时总是出错。技术的充盈替代不了文化的缺失!

对“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个古人尽知的俗语,本以为用不着写文解释。

可偶尔一看,知乎百度等等的解释,不是滥觞相对论,就是臆想古人。

读完几十篇不靠谱的解释,感觉有必要浪费点时间,啰嗦一下。

《西游记》不是这话的原出处,只因西游名气太大,人们便想当然是。

上天一日,下界一年,曾是历史上最高大上的话题。

有个朝代甚至为此下发中央文件!但是,你看到的今天对此话的解释却是⋯错!⋯的!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事关本邦天文历法。把这事说清楚挺不容易, 真得先从西游开始(熟悉西游的朋友可跳过1)。

《西游记》中,一开始就将“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设为尽人皆知的道理。

第四回,(众猴)道:“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馀,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没啥文化的众猴子都知道的话,恐怕也只能是最通俗的大众俗语。

当时这话尽人皆知,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苏州石刻天文图》的局部。图上的二十八宿等星座之间有连线的哦,画辅助线真是古代先贤研究天文学时的必备技能。

翻看西游,果不其然。岂止是凡间众生,在浩浩天庭,无论是玉帝还是太白金星,这个样的思维也大行其道。

31回,玉帝查得他(木奎狼星)四卯不到,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盖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83回,金星道:“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

在西游作者看来,仙俗时间差异之所以不用解释,就在于它有着普遍的认知性。

不过,西游吐槽党们,抓住作者在此类时间设定交代上的模糊,吐了不少口水。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汉墓中的天文星图摹本。神仙时代的真正开启是在汉代。 中国神仙从开始实现体系化。

孙悟空大闹天宫,托塔李天王带十万天兵围剿。观音菩萨假惺惺地来关心战况。

第六回,李天王道:“昨日到此安营下寨,着九曜星挑战,被这厮大弄神通,九曜星具败走而回⋯⋯今日还未出战。”

入乡随俗,到人间就是人间的时间表,对昨日今日,再大加解释,这书读得就无趣了!

西游的这种凡间与天庭的不同时间设定,天上的时间明显比人间慢,两者相差360倍。

为什么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今天西游党的解释,最多的就是祭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物质超光速,时间会变慢。国人早就发现朴素相对论云云。贴金式扯淡!

另一种说法为《庄子·逍遥游》“大小年”论。曰:年(时间)的定义不一样,是一种纯感觉上的差异。臆想式胡掰!

更有“空间折叠”说、“神仙规定”说,“度日如年”说等等种种离谱的解释。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西游到底为何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设定靠谱吗?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日出入而作息,昼夜不过眼一睁一闭。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古人可不知道地球还自转啊!他们的一天,就是太阳的明暗,月亮的升落。

远古的本邦人民,尽管饭可能都吃不饱,但总有人守望着星空。

先贤们创造出本邦天体盖天说、浑天说⋯⋯但其核心仍未脱离天动理论:天体绕地而行。地,才是中心。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古人观天象,记录天空中星辰日月的变化。由于条件限制,他们认为地是不动的,而天却是动的。哥白尼日心说是15世纪的事情。

太阳,虽是咱先贤观象的第一颗星,不过在西游中也只是九曜之一,与天庭弼马温孙大圣称兄道弟。

第五回,(悟空)见三清道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俱只以弟兄相待。

古人眼里,太阳月亮都绕着地球转,太阳在天幕中运行轨道,称黄道。记住这黄道,后面内容全与它有关!

月亮绕地球的轨道称白道。日月两个星球,是本邦大神最早确定年月的参照座标。

大神们日夜仰望星空,发现日影的长短不一的规律。咦,冬夏日影最长、最短的两天,是冬至夏至。

切!别以为你也能。四千年前,这是最牛的数学天才干出来的事!

对月亮观察也一样。西游也写了古人的观察,是借猴哥嘴说的。

36回,“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其平如绳,故曰'下弦’”。

先贤就是看着太阳月亮的N种变化,弄出了世界上最牛的历法,汉人称阴历(俗称今天的历法为阳历)。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本邦的历法一一阴历是先贤观察月亮15天的周期变化,确定月的概念。但是,古人没有弄明白月亮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月亮又称太阴,她的变化周期是确定年月的基础。古人算出一年365又1/4天,主要靠的就是日与月。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云:日为阳,月为阴⋯⋯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馀而盈闰矣。

这是说:太阳一天在黄道上每行一度,月亮在白道上走13度多。古人早就发现了“日行迟,月行疾”,两者比是1:13又7/19。

度是圆周360°的单位。而一年12个月,月亮绕地球转13又7/19圈。

发现什么问题了?没发现那是懵逼了!看这样的天文题,俺也迷糊!

告诉你,这相当于:是日行一度,月行十二月(相当于太阳在黄道行一年的距离)。

这与上天一日,下界一年是嘛关系?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在古代当哲人,是件挺痛苦的事,先哲们观象虽明察秋毫,可不明白的事毕竟太多。

在前辈大神们眼里:他娘的!太阳月亮都是一天一出现,地上的时间难道比天上快吗?

数学大咖首先在朋友圈用公式表达,这叫专业。

战国时《周髀算经》是本邦最古老的天文及数学专著。最早抛出了这个谜题。

《周髀算经·卷下》:何以知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行一度??⋯(后略八百字)

这是句设问:为什么天(指地)行365又1/4度,而太阳才走1度?之后是各种数字计算¥@#$%⋯⋯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本邦天文学与政治、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汉代君权的崇拜,使月日的运行也带上了政治色彩。

看不懂,懵!对此,汉代吐槽大师王充社交媒体发言:別懵逼,看我的神解释!

《论衡·说日》:儒者说曰:“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天左行,日月右行。”⋯⋯何以言之?⋯⋯其取喻若蚁行于磑(石磨)上焉。

意思是:太阳一天走1度的距离,地上的天能走365度的距离,日月向右走,为什么?就像蚂蚁在旋转的石磨上爬,速度不一样。

大神就是大神,多厚的窗户纸,一捅就破。注意,大神说的这“天”,实际上是指地球上的天,以地为中心,视觉上是天在动。

日行1度,地行365度,确实引发无数大咖的反响,谁都想争当意见领袖啊。

汉代的探讨就几乎持续一百年,舆情弄大了,惊动了汉中央政府!

东汉中央在洛阳白虎观召开一次论证会,大咖就此若干问题展开讨论。大学者班固授命记录,形成决议。

《白虎通徳论·日月》: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这是哪儿和哪儿啊?完全是政治正确不顾科学:月亮是臣子,多走快走是应该的。

汉政府对此问题决议,解释一样不靠谱!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我们的民族不管在多么痛苦的时候,都有那么一群人仰望星空。只是,今人与古人沟通的桥梁尚待重建。

这事,本邦学子竟然讨论一千年。到宋代,大家们还喋喋不休,争个没完没了。

宋代有名大儒程颐、张横渠、朱熹都在这个问题上发过言、吐过槽。这在朱熹的《朱子语类》中都有记载,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古代大神哪里知道地球自转与月亮绕地球转?以为月亮、地球走得快而远呢!唉,是跑的圈大圈小不一样。

日行一度,地行365度。这是咱大神用科学测出来的!说的是距离,不是时间!可到了民间,就讹化成了杯具。

老百姓管甚劳子日行1度,地行365度?既然大地一天走的距离,等于太阳一年走的距离, 就简化一下: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本邦神仙界也不失时机抓住机会,顺势推出宣传广告:延续生命,仙界与凡间就是不同!

晋代《神仙传·壶公》写:大仙壶公悬壶卖药,汝南费长房见他“日幕跳入壶中”,便拜他为师。一天,壶公带老费入壶升仙,可老费又想家念妻。壶公嘿然付竹杆:“骑此到家。”长房归来,“家人谓之鬼”:你都死一年了!“长房自谓去家一日,推之已一年矣”。

《神仙传》作者是晋代道家宗师葛洪,他的《抱朴子》是本邦学仙的必备教科书。

这我看到的最早关于“仙界一日,下界一年”的纪载了(有更早的告诉我)。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本已讹传得离了谱。可是到了唐代,又遇上一群豪迈夸张的骚人们,他们感觉仍不过瘾。

于是,唐诗有:“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云间犹一日,尘里已千年。碧色坛如黛,时人谁可仙。”

在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传播中,“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讹言,成为了民间俗语。成了老一辈人从小就听过的口头禅。

古人留给我们这个俗语,不过只是讹言,似乎因知识太少!

我们解释古人这个俗语,结果都是言讹,似乎因知识太多!

这听起来好像是尴尬的悖论,实际上却不是。都因我们丢失了一个环节一一传承!

技术知识的充盈永远替代不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为何已知的解释都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