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通道

 木香草堂 2021-04-20

一台成功的节目需要导演的设计,一个风靡全球的产品需要工程师的设计,一个好的区域教育需要领导的设计,一所好学校需要校长的规划设计。我认为基层教研室的工作也同样需要像教学设计一样设计教师的业务成长,基层学科教研员应是开辟教师们专业发展绿色通道的设计者。设计会改变教研员传统的工作重心,设计会改变培养教师的传统习惯,设计会让课堂改革落地生根开花,也会让我们的师生都在个性张扬中感受不同的幸福与快乐。

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通道

一、教研理念设计——寻找

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

由于音乐学科长期以来属于小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处于配角地位,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的提升发展较慢;也由于学校教研长期注重文化课程,较多的音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反复、机械的劳动,业务提升对教师个人来说就犹如瞎子过河——摸索着前进,自然也就阻碍了音乐教师的业务成长。因此,对音乐教研的理念进行设计,寻找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就成了我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教学业务提升不能成为教研员和个别教师的任务,而应成为全体音乐教师的意识和动力,教研员引好路、搭好台,画龙点睛即可。

2.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各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都要重点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研学习活动,以利于在学习共同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次外出培训学习归来,组长们都要给组内教师传达或作专题讲座,以让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能及时提高,让全体教师的学习氛围变得浓郁。同时,根据每位教师的成长需要,给予不同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等机会。当教研员深入基层了解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及时梳理归纳,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主题,面对面地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不成为教研活动的边缘人物,都能从需求出发积极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教研行为设计——提供

教师发展清晰的路径

“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的外力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教师个体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专业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

1.设计成长目标。关于教师个人业绩,除了教研室两年一届基本功、三年一届教坛新秀评比及两年一届骨干与名教师评比、每学年论文评比等活动外,我还积极给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每学期多次举行不满三年教龄的新教师汇报展示课,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教学业务比赛,原创教案评比,送高雅艺术专场演出(基本功提升展示),送教等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可根据个人情况向着目标前进,学期末,在我的博客中登记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教师们你追我赶,做标杆,追标杆,积极地投入工作。

2.竖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学习、提高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如果大家只关注个人评价,那将会导致教师只注重个人名利得失。教研员也好,教师也好,不能为获奖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在学科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整个区域的学生。教研员要不断给教育行政部门建议,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这既是教师展示成果、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成长。这样一来,教师体现了个人价值,突显出在学校的作用不可代替,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工作热情,一个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区内各校更加注重艺术熏陶,音乐教师的发展道路也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三、教研氛围设计——构建

理想的艺术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课改十年来,可谓在一片重视声中艰难地前行着。文化课分数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熏染下显得那么刺眼,学生学业繁重,家长注重眼前利益,音乐课常态教学质量较难保证。那如何构建理想的音乐教育环境呢?

1.深入研究常态课质量。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要着力关注教师上好常态课,内容涉及基础知识掌握和欣赏、鉴赏能力,演唱、演奏及视唱视奏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督促学校、教师重视音乐课,特别是音乐常态课教学的开足、开好。同时,对演唱演奏录像视频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做好对音乐教学的质量分析以及客观的评价,便于各校教师改进提高。

教学要质量,根源还在于备课。心中有课,教学过程就是享受。提倡教师不仅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而且要备原创的课。经过自己深入思考的课,才知取舍。这样,在真抓真干的环境中,教师们逐渐养成了备课在心,无需形式的良好工作状态。当然,为此我们也多次邀请特级教师、指挥家,以及柯达伊、奥尔夫等教学法专家近距离授课,还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与指导,以及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观摩等活动。这些都对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深入研究“三基”作用。区域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三基”工作的落实,即:音乐专职教师、音乐专用教室配备到位、培养教师具备对音乐课堂改革的胜任力。从2008年开始,我们组织落实对专、兼职音乐教师的弹、唱、跳、音乐相关知识等进行过关考核,实行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保证上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初、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困难。

在对音乐专用教室配备示范学校的评比中,则不是以单一的专用教室来衡量,而是根据学生人数应配备教室数达标、音乐器材达标、管理达标等多维角度考核。通过初评、复评等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各校音乐教室的建设,并使音乐专用教室落实工作成了各校校园环境建设的亮点。

培养教师对音乐课堂改革具备胜任力是一件教研员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这不是某种模式、不是口号,而是教研员既要扮演好集思想、谋略、交流沟通等角色的领导者,又要做好后勤、研究、实践、指导、传播等角色的实践者,激发教师们终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专注教学研究。这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改革之目的。

实践说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绿色通道的开辟”是解决新老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教学教研氛围,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论文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