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董德懋调理脾胃十法(五)

 紫霜飘雨 2021-04-20

调理脾胃十法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若脾阳不振,或脾阴不充,或水湿困脾等,以致运化无权,升降失司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转输障碍,势必百病丛生。董氏认为,脾胃贵在健通和畅,脾运宜健,胃纳宜和,必须维持升降、纳化、燥湿平衡。因此在调理脾胃中常用益气、升陷、温中、固涩、养阴、理气、祛湿、清热、通下、消导之法,并认为脾胃病证,不宜过用呆补之品,慎用参茸之剂,以免郁滞气机。

(五)养阴法养阴法即滋养阴液,用以改善或消除阴虚症状的治疗方法。阴与阳相对而言,阴指体液物质,阳指功能活动。阴液包括营血、津液、脂膏,如唾液、胃液、肠液等。人体的阴液在生理上,具有磨谷、消食、濡养脏腑、营养肌肤、滑利关节、滋润孔窍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脾胃阴液的丢失,可以影响全身,反之全身阴液的消耗,又会引起脾胃阴液的不足。阴虚生内热,脾胃阴虚,则出现盗汗,手足烦热,脘腹灼热,口舌生疮,脉细数等内热的证候。津伤化燥,脏腑无以濡养,所以脾胃阴虚又会出现肌肉消瘦、萎缩,口咽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光剥无苔等内燥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脏腑阴虚又会影响机能活动而出现不饥、不食、或食而不化等证候。

1脾胃阴虚的病因(1)外感温病:特别是外感暑邪和燥邪,最容易发生脾胃阴虚。暑热熏灼,大汗淋漓,汗为津所化,故汗出易伤津液。燥易化热,灼伤脾胃津液。还有湿热内蕴,经久不化也每伤脾胃津液。因此温病学家重视存阴保津,认为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在温病中注意养阴法的应用,特别是养胃阴法尤为重要。

(2)饮食不节:五味过偏,可损伤脾胃。追问脾胃阴虚的患者,大多有长期饮酒史或有食辛辣、厚味的嗜好。酒性属火,辛味化热,厚味生痰,多食就会造成中焦燥热,重灼津液的后果。

如久用香燥、大热药物,或妄用汗、吐、下剂也会引起脾胃津液的亏损。

(3)五劳七伤:长期脏腑失调及久吐久泻也往往是造成脾胃阴虚的重要原因。其次劳倦、情志因素亦与有关。

2养胃阴法及其常用方剂养胃阴法,主要用于胃阴不足,津液内耗,胃失和降的病理情况。凡不饥不纳,或知饥纳少,恶心干呕,胃部灼热,口渴喜饮,噎膈、呃逆、胃痛而又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质光红,脉细数,同时还可见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者宜之。

养胃阴的药物具有增液、润燥、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主要有麦冬、玉竹、石斛、沙参、生地、花粉、芦根以及各种水果汁。其性味甘寒,甘则以补,寒则以清。对胃阴不足而有内热者颇为合宜。正如吴鞠通所说:“欲复胃阴,莫如甘寒”。

(1)麦门冬汤:《金匮》麦门冬汤是养胃阴的祖方。益胃生津,降逆下气。治疗胃有虚热,津液不足,气火上逆所致的肺痿证。本方对胃阴不足,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呃逆亦有效。方中麦冬为君,养阴生津润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健脾和胃;半夏降逆下气,入养阴和中药内,使补而不滞、降而不伐。诚如喻嘉言所说:“于大健中气,大生津液中,增入半夏辛温一味,以利咽,下气。此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麦冬、半夏同用,一则以润,一则以降,深合“胃得降则和”,“阳守阴自安”之旨,因此养胃阴方,都从此方脱胎而出。

(2)养胃汤(叶天士):方中玉竹、石斛、麦冬,养胃生津;桑叶、沙参,清热润燥;扁豆、甘草,和中化湿,甘寒清补。此方为肺胃阴虚燥热而设。在临床凡见不饥不食,或善饥少食、干呕、呃逆、口渴口苦、咽喉干燥、大便秘结、脉细数,舌光红者可用。叶氏认为胃属阳土,得阴自安,胃喜柔润而恶干燥,故本方用甘寒柔润诸品,脾胃阴复而气降得食。

(3)增液汤(《条辨》):元参、麦冬、细生地,治疗肠胃(阳明)阴液亏涸,水不行舟,大便秘结者。方中元参为君,苦咸微寒,增液通便,麦冬、生地,甘寒滋润、补养胃阴。胃阴虚甚,必下竭于肾。肾开窍于二阴,胃肾阴亏,必致便秘、尿涩诸症。

惟养胃阴药多甘寒滋润,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痰火蕴结或邪火炽盛者亦不宜用。

胃阴不足不仅与肺肾有关,与肝也有联系。胃阴不足,往往会引起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又可以同时引起肝阴与胃阴耗损,所以在养胃阴的同时,还必须护养肝阴。酸先入肝,养肝宜酸,在甘寒养胃的基础方中加入白芍、乌梅、木瓜等酸性药物则养阴效果更佳,所谓酸甘化阴是也。

养胃阴法,还必须配合降气,麦门冬汤加半夏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如旋复花、陈皮、枇杷叶、苏叶等也可配合应用。纳谷不香,用谷麦芽、厚朴花、代代花、绿萼梅、玫瑰花等芳香健胃,常常收到较好效果。但必须注意不可用香燥之品,如木香、枳壳等。

3滋脾阴法主要用于脾阴不足,津液内耗,脾失健运之证。如不思饮食,食入难化,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腹部灼热,胀满,心烦,口渴,大便溏薄,小便短少,面色白光白,时潮红,舌唇红赤,脉虚细而数。脾主运化,体阴而用阳,脾阴不足,用阳失健,中气不足以升,二便为之变化;脾阴不足,水谷精微无以濡养,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阴虚生内热,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唇赤舌红。

常用的滋阴药物有山药、芡实、扁豆、莲子肉等,其性味甘平,质地滋润,富有营养,具有健脾、养阴、生津、升清作用。芡实、莲子味道带涩,还可收敛止泻。

慎柔养真汤(《慎柔五书》):为滋脾阴代表方剂。方中以参、苓、术、草健脾;山药、莲肉滋阴;白芍、五味子酸敛,麦冬养胃,黄芪升发中气。原方主治脾阴不足,发热、口疮、声哑、脉数的虚损病证,移治其它脾胃病而见阴虚者亦取良效。

滋养脾胃,都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入山药、扁豆等。周慎斋认为:“四君子汤入脾经,单补脾气,俟脾之气旺,旺则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升而火自降矣”。补脾药物大多滋润,对水湿内停者毕竟不宜。故脾虚泄泻而兼湿滞者宜加车前子、薏仁、六一散等利湿。如兼气滞、腹痛,还必须加用砂仁、陈皮等。参苓白术散就是养脾阴、补脾气,加上陈皮、砂仁行气开胃,扁豆、薏仁渗利水湿,治疗脾虚泄泻的好方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