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太多了,读书多了

 采尺书庐 2021-04-20

我们来聊一聊读书。

为什么会写这个话题呢?之前我们谈过了人活着的目的,谈过了爱情,谈过了一些“人生哲学”问题。可能你会嗤之以鼻:哈,宁怎么敢?这么大张旗鼓挑一些老一辈人都不会断言的事情! 

稍安勿躁嘛。也是学生读了些书,有了些许感想,又有人逼我写稿子(狗头)——最近稿子堆积成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就随便扯了手边的几本书,翻翻看有什么话题能和大家聊一聊。起意以后申请老大给我单独开个专栏,就叫“兰溪杂谈”(故作老成)。也想着大家能说说有什么想看的,想问的问题,我也可以和大家讨论讨论。

上来先推荐一本最近读的书,叫做《书太多了》,作者是语言学大家吕叔湘先生。这本书是吕老的杂文集,还包含了当时登载报刊上的《语文常谈》,讲了些关于汉语的一些小知识,很有意思。我买书的想法的兴起也蛮有意思:之前和朋友去市区中心的书店聚会,朋友买了本芥川龙之介的书,便也撺掇我买。我历来是觉得实体书店的书过于贵了,总疑心书的价格里多多含了店铺租金的加成,挑来挑去也只拿了本小小的、惦念了许久的《女生徒》(如果感兴趣我们下次可以聊聊这本书)。在前台的转角儿,我看见了这本稀奇名字的《书太多了》。“好好笑,怎么会有书叫书太多了?!”虽然感兴趣,但一本书68块钱,着实是肉疼,也舍不得放下怀里抱了许久的《女生徒》,就只得记在心里了。后来某当网搞活动(广告位招租),终于是把这本书买回来了。

书封上写了小字,倒是精炼的概括:“学兼中西,读书人的经验传递;疏通源流,学问家的文章示范。”但是还有一句话,“读书如做事,宜节制,勿过度”,我觉得说的不对,至少没有领会到吕老爷子的意思,只是看了书名儿就写了个书封,白瞎了这好纸。

如果是为了解决“好书读不完,书太多了”的问题,其实在吕叔湘先生看来一两句话就解决了:“照我看,这也跟游泳一样,走到水里去再说。免不了要喝两口水。”瞧,并非说是要节制——说是节制的,是举的几个例子,像是“全然放弃、读一舍余、随大溜、精华主义”,也很好玩,但因篇幅原因,在此就不摘录了。


写到这里,也就只是安利了一本书,读书的问题还没有聊。

既然题目叫“读书多了”,就得先说读的事情。读否?为何读?读何?这也算是永恒话题了,永远都有人在对此进行思考并做出他在所处时代的回答。

读是肯定要读的。虽然我更提倡的是实体纸质书的阅读,但也不能否定阅读电子书——对于我来说,小说我会读电子书,指导类的书籍就必须是纸质书了。当然囊中羞涩,买不起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天津市的图书馆实在是很棒啊!我借来读过第一遍觉得意犹未尽,便会选择咬咬牙下单了(哭笑不得)。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乐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为何读的问题我要摘录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第一封《谈读书》里的句子来回答。读书总有许多好处被读了书的人吹捧,力推没多多读书的人“快去看!快去读!”历来简单的这么一两句话效果没有特别好。我能提出来的,就是从“功利性”到“非功利性”读书的转变——所求书中有,便自会拿起书来慢慢研读了。性子要慢慢磨,书要慢慢看。

读书有坏处吗?似乎也是有的——在没有一个“心正”的情况下。历来鼓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就“读流行书”,用在交际上显得自己有内涵。哥们儿,路走窄了!吕老曾说,“文学有两大用处:主要用处是引起并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更敏锐的感受,较肤浅的用处是在社交场所提供谈助。”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这让读书变得不快乐了。那意义何在呢?


最后一个问题,读什么呢。前文提到了“精华主义”,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列书单。什么“世界最佳书目”——谁看了不头疼呢?为什么?因为这书单不近人情。拼凑的书单就像是合成的珠宝,“像是一个霍吞托人戴着一顶丝绒礼帽,在普普通通的西方脑筋里嵌上几块《梨俱吠陀》。”(Gilbert Norwood《书太多了》)所以读什么呢?真实人生经历的可,虚伪人生经历的舍。倒不是说科幻不可——毕竟青年人都知道人不会飞,剑也不会飞。“正如套在脸上的张飞脸不必提防,真皮肉做的假脸要提防一样。” 

感想完了,就到此结束吧。

祝大家安心读书。下次见。

文字来源:柯南青叶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搭配:叶陵
文本校对:枫林焱山
网络编辑:Yaaa
本期责编:艫韽
后期审核: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