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先从维生素D说起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其合成与阳光密切相关,所以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虽然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但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激活转化为维生素D2,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转化维生素D3。 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生理功能类似,维生素D2自然界存在较少,维生素D3的功效更强一些。 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维生素D3。 维生素D3由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没有活性。就好比一个士兵,还没有武器。 于是维生素D3通过血液循环跑到肝脏,在肝脏得到一个羟基,这就是我们临床检测的25羟基维生素D3。 英雄都需要左臂右膀,维生素D3得到一个羟基,作用还不够大,于是又跑到肾脏,再获得一个羟基,这就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3。 1,25¬二羟基维生素D3生物活性强,食物中的钙和钙片只有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存在下才能被吸收。 同理,我们可以知道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2,1,25¬二羟基维生素D2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 最重要的功能,简单说就是你补进体内的钙,只有在1,25¬二羟基维生素D帮助下才能被吸收。 如果1,25¬二羟基维生素D水平太低,那你补钙补的就是寂寞。 除参与骨骼代谢外,1,25¬二羟基维生素D还有其他的作用,如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化等生理功能。 所有维生素D类制剂在体内必须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才具有生理活性。 那为什么我们检测的是25-羟基维生素D,而不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呢? 因为正常生理剂量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在体内浓度偏低,较难检测。 25-羟基维生素D大约是循环中1,25二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1000倍,通过检测它可以确定整个维生素D的情况。 体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受季节影响,受日照影响明显,冬季水平下降。 (图源Need et al, Am J Clin Nutr 1993,作者澳大利亚人,图中季节和北半球相反) 维生素D水平 明显缺乏 < 5 ng/ml < 12.5 nmol/L 中度缺乏 5-10 ng/ml 12.5-25 nmol/L 轻度缺乏 10-20ng/ml 25-50 nmol/L 维生素 D充足 20-70 ng/ml 50 to 175 nmol/L 维生素 D中毒 > 200 ng/ml > 500 nmol/L ![]() 01 食物补充 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甘油制剂中。含麦角骨化醇的植物如香菇维生素D2含量较丰富。 市场有售的维生素D补充剂如骨化三醇等,需要监测血钙浓度,谨防过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来源:Holic MF. Vitamin D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