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了解到: 杭菊分胎菊,娃娃菊,朵菊。 三者含量不相同,胎菊含量最高,但不符合药典性状。 朵菊含量不够,所以市场货多是娃娃菊。 我们来看关于杭菊的一些文献资料。 传统加工工艺 传统加工的饼花,主要是作为中药原料,对形态要求不高,但贮藏较为方便,是桐乡市传统采用的加工形式。 单家单户农民利用传统“老虎灶”蒸制加工晾晒而成。 蒸好的菊花彼此粘连成圆饼状,放在竹帘上曝晒,每两天翻身一次,一直晒到花序中心变硬。 一般好的猛烈太阳需要6~7d,成品成饼状,泡茶时要撕碎冲泡,花形不完整。 干燥所需时间较长,菊花香味易流失,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随着饮料菊的开发,杭菊进行了技术改造,多采用蒸气杀青、热气流干燥新技术,取得了很大成功。 整个流程对不同栽培类型、不同采收期杭菊进行系统化采收、分级、蒸气杀青-热气流干燥、分别贮藏。 作饮料,花一般选择中前期花为主,其花型较大,花形完整,花层多,花瓣厚实。 无霜打花、霉花、生花,花瓣玉白色,花蕊深黄; 冲泡后汤色澄清,气清香、味甘醇微苦,无烟蒸味及其他杂味。 杭菊分杭白菊和杭黄菊,其中以杭白菊产区最为广泛,产量最大,栽培品种也最多。 杭白菊一向以茶用为主,兼顾药用。 杭黄菊又分大黄菊和小黄菊,主供药用,商品少见。 浙江桐乡是杭菊花的传统道地产区,主产杭白菊。 杭白菊依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不同。 大致可分为小洋菊、大洋菊、异种大白菊3大栽培类型,其中以小洋菊为主。 近年通过杭白菊的芽变特性, 从传统栽培类型小洋菊中,选育出来了金菊1号、金菊2号、金菊3号、金菊4号和香溢等栽培新品种。 “金菊”系列与传统栽培类型的主要区别是: 花瓣(舌状花)金黄或鹅黄。 “香溢”的主要特点是花序香气浓郁。 杭黄菊有大黄菊和小黄菊两种, 主供药用, 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 白菊花长于平肝、清肝明目。 大黄菊现仅在江苏射阳有一定规模的栽培, 曾约占当地菊花种植面积, 因价格和销路的原因, 菊农种植大黄菊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量逐年减少。 大黄菊花期晚于杭白菊, 传统加工是采集开放花序蒸制晾晒成饼菊(菊花饼), 现多蒸汽杀青后烘干主作药用。 小黄菊原本是杭黄菊的主要来源, 采集开放花序直接烘干,主产桐乡。 因只作药用,不入茶饮,故又称药菊花。 产量小,价格低于杭白菊,且销路不畅,现已无规模化种植。 仅桐乡产区能见在田头埂边留了一点种苗而已。 “杭黄菊”产量小,主供药用。 现商品主要是产于江苏射阳的“大黄菊”。 杭白菊“杀青花”的舌状花多为淡黄色, 有些中药基层工作者常将其误认为是杭黄菊。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杭菊不同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影响 沈学根 汪涛 郭巧生 浙江桐乡农业推广中心 浙江 桐乡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杭菊花的产区和商品种类现状 李建民 李华擎 胡世霞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药学科 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