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我心……飞翔 2021-04-21

我们知道,《周易》就是“周朝的易经”。在商朝的甲骨文里,确实找不到《周易》的痕迹。比如在甲骨文里就找不到周易的卦名“乾”这个字。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殷商王族迷信占卜,几乎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先占卜。但他们占卜根本不是用《易经》,而是用甲骨。也就是通过烧龟甲,然后通过观察龟甲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祸福。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在商朝遗址找不到《易经》的痕迹,而在三星堆(夏朝遗址),却找到了《易经》的最早雏形。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易经卦爻

而且还有一个表示“乾”字的符号: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在汉语里,表示眼睛的词是muk(目),藏语是mig(མིག)。

汉语里还有一个表示眼睛的词ngan(ŋan),就是眼睛的“眼”,同音字是“乾”。所以周朝易经里的“乾”,其实是“眼”的通假字(也就是用同音字代替)。

所以我认为那个眼睛符号就是“乾”。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眼=乾

藏语里有一个表示“掌控”的词འཛིན(ɦjin),很可能也和眼睛(乾)有关。

由此可见,《易经》最早的源头,来自夏朝人的“眼睛崇拜”。

《易经》里每一个卦的名称,都是和眼睛有关的字:

乾——眼(ngan),坤——盲(hong),坎——看(kham),离——睝(lei),震——臣(dyin),巽——观(hsun),艮——见(gyin),兑——睟(dui)。

眼(ngan)☰,盲(hong)☷,看(kham)☵,睝(lei)☲,臣(dyin)☳,觀(hsun)☴,見(gyin)☶,睟(dui)☱。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八卦名称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三星堆铜像的瞽目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三星堆铜像之所以是“瞽目(盲人)”形象,就是因为“瞽目”代表坤(盲)☷,是《归藏易》的第一卦。

夏朝文化属于“归藏文化”,注重内敛,隐藏锋芒。这也是道家以柔克刚、以无为战胜有为的思想内涵。

艮☶

“艮”字的古音是gyin,和“见”同音。在三星堆的符号里,表示“艮(见)”的是一只带钩的眼睛: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坤☷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坤”其实是“盲”的通假字。

盲,现代音是mang,在古代可以是多音,可以有wang(khung)的音,所以可以用“坤”和“荒”代替。

“荒”字还有一个简体形式“川”,就是“荒”的下半部分,所以“乾坤”也可以写成“乾川(乾荒)”。

荒(khung)就是坤(khun),代表大地。《山海经》里经常提到“大荒”,就是大地。

颛顼帝的本名叫“乾荒”,其实就是“乾坤”。古籍记载“颛顼绝地天通”,其实就是“绝坤乾通”,就是“绝盲眼通”。意思是说颛顼帝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没有盲区(绝盲),有点类似传说中的“千里眼”(眼通)。

颛顼帝的纵目面具:

三星堆——《易经》的发源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