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生命

 我爱你文摘 2021-04-21

“跨越山河去拥抱你,多大风浪都在一起

听到最美的记忆,关于你所有的消息。

盼望每天都看到你,雨天也风和日丽。

花花绿绿的世界里,我只会喜欢你。

最美好的年纪里,柴米油盐酱醋你。

春风把我带给你,四月润湿了空气。”

-----《你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天,空气中都是触手可及的希望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被快节奏时代驱赶着。

伴随着焦虑不安的情绪充斥整个社会。

突然想听听老歌,这首歌在我的黑盒子,蹦出来。虽然是一首歌充满诚挚感情,但是我觉得“四月天”这个场景,代表着作者心理的火苗,充满蒸蒸日上感觉。

好奇妙,刚好这月也是四月,周围这景区热闹非凡,情侣踏青、陪伴父母郊游、体验唱戏的等,田野一片片油菜花把你带入快乐的海洋。这时束缚、压力引起情绪化,伴随走进美世界,一点点减少。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生命

当下正是上一个雨季过去,下一个雨季还没到来的好时节,春光明媚,蛰伏了整个冬天的每一朵花都如约而至,在这个热闹的季节里,没有一种红过于轻佻,也没有一种白不够应景,

在枝头或者人们的朋友圈,都找到了最舒展最骄傲的姿态。

过了那个好奇懵懂的年纪,再觉得四季冷暖各有滋味,对深深浅浅的红有好感,就已经是真正的大人啦。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通过种种压抑、扭曲、幻觉、错觉、误读,还有遗忘来书写的,琐琐碎碎,有一些重要,有一些不重要,你总要有所选择,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对你而言,可以理解的东西,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空间跟基础。

人类就是这样活下来的。”---作家 马家辉

人这一辈子,总有被黑一次的时候,

人这一辈子,总有15分钟成功的时候。

这些东西被我们藏在心里书柜里,等到那一天重建光明的时候,选择性的大放异彩;也有把它们真正割掉,像蚊子蛰一下,当时很痛,过了许久忘了一干二净;也有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前方危机,“大坑”与“地雷”......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经历了什么,好与坏不重要,重要每一天都是新生。

每一个人间四月天,空气中都是触手可及的希望。

四月天,向死而生的“逆境”创造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史铁生《我与地坛》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2020年注定要成为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将所有人裹挟其中,大家顾不得享受新年团聚的欢乐,就要无奈接受现下隔离在家的事实。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法预知的意外,但命运又在无意之间给人类以多次提醒。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起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慌乱之中,但镇定后回头一看,身边彼此扶持的朋友家人就是最好的信念来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疫情之后,让我们深刻知道生与死伴随你我,让我们认识自己渺小而又伟大,一开始无助,流言蜚语,叫天天不应,命真苦....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生命

今天的自由旅行,人人可打防疫疫苗就是最好证明。

疫情时对于患者来说,旁人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最终大家共同努力结果战胜困难。

我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像是个体与命运搏斗的艰险过程,而非疫情里大家并肩作战的团结协作。但强者总善于从意外和挫折中重拾真正的自我。

史铁生患病后长达近二十年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全都汇聚成了一本《我与地坛》。

书中呈现,从自身的残疾后,作者就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当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直面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里还有对命运的不公并且充满着怨恨,但当以作者一个冷静的视角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他就开始有了新的发现。

身为人子:看到母亲因为孩子的残疾,其实比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自己无谓发泄往往给母亲增添了更深的痛苦和折磨

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

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

应该说,史铁生罹患重病前的情形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他虽然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经受过上山下乡的浪潮洗礼,却对母亲的温暖感恩在心,这造就了作者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不能登高山,却有深邃的眼。

四月天,上帝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有心人可以发现,在史铁生的后半辈子里,前十年是一个年轻人遭受打击后的崩溃、怀疑、抑郁、想要自杀;而在后十年,逐渐内敛转化为深邃迥异的人生思考,并且尝试着记录“平等世界的另一面”。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生命

有一句话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尝遍人生百态,世间疾苦的史铁生最终选择对美好过往报以淡然的怀念,对身边人报以感恩,也与疾病之间达成了和解。虽然没有说感恩苦难,但看得出来,作者从中收获了许多,对他来说,轮椅上的思考,抵得过走遍千山万水的风光。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青铜葵花》结尾中写到: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

最终让世人明白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一个人变得成熟与经历息息相关,没有谁是天生成熟,所有的成熟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历练,更来自我们身心的思考与迭代。

别离是我们成长的奠基石,一个人要成长,就是需要不断的告别。包括史铁生那样告别健康的过往。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

四月天,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而是属于自己的感受。

四月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大自然‬演化‬的‬结果‬。不受‬人‬改变‬而‬改变‬。生命‬也是‬一样‬,属于‬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当家‬作主‬,挥霍‬青春年华,驰骋疆场‬,血溅‬人间‬.....

在余华的笔下,《活着》当中的福贵,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存于世,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亡故,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了。亲历这数番亲人的死亡,福贵老了,他的人生点缀也被剥夺得差不多了,活着,最后终于成为他人生最大的“奢侈”。

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

“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作出了有一个判断。那就是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不管在任何逆境下,活着并保持高昂的斗志都是极为重要的,自暴自弃不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所应该呈现的精神风貌。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生命

当史铁生面对母亲的不幸去世,看到北海公园的花又开了,他并没有陷入长久的崩溃和嚎啕,在身边朋友的疏导和自我的调适下,他从逆境中慢慢走出来,并且鼓舞激励了和他一样有残疾缺陷的小朋友。

在《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一信里,史铁生在信中用“朋友”这一个平等、真诚的词语来称呼与他一样经受着残疾带来的“困苦与磨难”的盲童朋友们,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使他提到的这份“困苦与磨难”,变成了双方相互认同、彼此理解的一种默契。

正如信中所说,“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任何人也都会有局限。残疾人就像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折翼天使”有很多,我们能看到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也能看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走向成功。

就像史铁生,他虽然无法用双腿在现实中行走,但他在用独特的行走姿势向命运抗争。对他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每个紧咬牙关的灵魂背后,都有一张张的笑脸,那是在绝望中寻觅到希望的胜利之光。文字也好,生活也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都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