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50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不知不觉间,废太子李瑛和武惠妃去世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来,李隆基的心情复杂难言,似乎再也没有开怀大笑过。

一方面,武惠妃是他见过的最摄人心魄的女子,她只需静静地站在那里,便能将人的魂魄都勾了去,更何况她还那样善解人意、风情万种!因此,失去武惠妃后的李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终日失魂落魄,郁郁寡欢,即使后宫佳丽成百上千,也无人入得了他的眼,更走不进他的心。

另一方面,他对废太子和二皇子的死,充满了深深的自责。毕竟,虎毒不食子,而他呢,却在一怒之下赐死三子,而且三子还是被冤枉的!他不仅对不起死去的三子,也对不起三子的生母——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毕竟,她们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宠幸,为他生儿育女,到头来,却连骨肉都保不住……

在这样的又爱又恨中,李隆基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有着铮铮铁骨、总是苦口婆心劝谏他的人,他就是被他贬到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张九龄!

如果武惠妃冤枉废太子时,张九龄还在朝中担任宰相,一定会犯颜直谏,劝他三思。他可能依然会废了太子,但可能不会如此狠心,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大错!

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如果,张九龄早已被他贬到荆州,和他隔着千山万水,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劝他了。如今在他身边的是李林甫。和张九龄恰恰相反,李林甫似乎总是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总有本事把话说到他心里,且从不说他不爱听的话。

有李林甫在身边辅佐,他觉得轻松多了。前些日子,他又让早已身为中书令的李林甫兼了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铨选,网罗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

739年秋天,远在荆州的张九龄突然收到了皇上的诏书。诏书中说,张九龄入相多年,功不可没,特从始兴县伯(食邑四百户)加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听内侍宣读完诏书,张九龄似乎明白了皇上的心意,朝着长安方向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在心里默默发愿:“恭祝皇上龙体康健,恭祝大唐国泰民安。”

在这样的风平浪静中,时光缓缓流淌,不知不觉到了740年夏末秋初,距离武惠妃去世刚好三年。

这三年来,寿王李瑁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带着为母亲赎罪的心情,他不宴饮取乐,不锦衣华服,即使这中间失去了太子之位,也毫无怨言。他觉得,与其说是为母亲守孝三年,不如说是为自己赎罪三年。让他心有愧意的是,他和寿王妃杨玉环至今膝下无子,对不起母亲生前的殷殷期盼。

这日下朝后,内侍高力士向李隆基提议道:“皇上,您终日为天下百姓操劳,太辛苦了。如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老奴想着,皇上已经有些日子没去华清宫了,不如去散散心,松泛松泛?”

“是啊,上一次去华清宫,还是和惠妃一起去的。如今惠妃不在了,朕好像没这份心了。力士,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皇上春秋正盛,哪里老了?老奴心里头一直存了一句话,但又不敢造次……”高力士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力士,你跟了朕一辈子了,你心里头想什么,还需要瞒着朕么?但说无妨。”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漫不经心道。

“皇上,您还记得寿王妃么?老奴前几日去寿王府,无意中撞见了寿王妃,当真是天姿国色呐!”

“哦,朕听瑁儿提起过她,夸她聪慧伶俐,小两口倒也和睦。怎么,力士,你看过的美人也不少了,怎么对寿王妃如此上心?”

“皇上,您就当老奴一派胡言好了,老奴怎么觉得,寿王妃的身段容貌,竟有几分武惠妃当年的神韵呢!那日老奴一见之后,便想着要寻个机会禀告皇上。”

“竟有惠妃当年的神韵?”李隆基原本懒懒地靠在便榻上,听了高力士这句话,顿时来了兴致,不由坐直身子,追问道,“此话当真?”

“皇上,或许老奴老眼昏花也未可知,但寿王妃确实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老奴想到了一个法子,可以让皇上好好看看寿王妃。”说着,高力士上前一步,凑到李隆基身边,如此这般地说了几句。李隆基听着听着,原本微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了开来。(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