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竹立:知识变迁与新智育

 闲云野鹤qpab3u 2021-04-21

文/王竹立
 

王竹立

中山大学资深教育技术学者、创新教育专家



笔者在《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今日教育》2020 年第 7/8 期)一文中指出,信息时代知识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知识由静态的层级结构变成动态的网络生态;二是知识呈现方式由抽象变为具象;三是知识由“硬”变“软”;四是知识由整体变成碎片;五是知识生产由单纯的人类生产变为“人-机”共同生产。这些内容构成了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知识变了,学习必然要发生变化,教育也须因之而变。从知识改变,到学习改变,再到教育改变,构成了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底层逻辑。

在“五育”中,智育是学校教育最常规的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从广义来看,是指开发智力的教育,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指出:“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这里知识传承只是智育的一部分,关键还是研究、探寻学问与真理的能力。但大多数人是从狭义来理解智育的,把智育仅仅视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这时,知识传授就成为智育最重要乃至唯一的内容。

知识改变,意味着对智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当下学校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常态智育,显然很难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新知识观入手,提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智育观。

图片
知识变了,学习必然要发生变化,教育也须因之而变。从知识改变,到学习改变,再到教育改变,构成了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底层逻辑。
 

传统智育的主要特征

要了解新智育,首先得对传统智育观作一简要分析。传统智育观指的是经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所形成的、目前仍占据主流意识的对于智育内涵的理解。这种理解聚焦在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上。这些活动业已形成下列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分科教学


传统智育重视按照学科分类、系统地传授各学科或专业知识。这与信息时代之前,知识的载体主要是纸质书本有关。纸质书本的特点就是以文字符号为主、按照线性排列的方式组织知识。当知识总量较大的时候,为了知识存储与教学的方便,必须将知识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分类,分别记载在不同的书本上。于是知识被人为地切割成一个个知识体系、知识点,按照不同的学科与层级进行组织,成为静态的、固化的知识结构。

(二)标准化


工业时代的大生产,产生了对标准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人们都变成大生产这部巨大机器中的一个个标准件。为了培养标准化人才,教育也必须标准化,于是教科书应运而生。教科书让知识更加结构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形成每个学科的长期稳定不变的硬知识。

(三)班级授课制


这种教学制度将学习者按照年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等,划分成不同的专业、年级和班级,班级人数有一定限制;每个班级集中在某个物理空间内,开展面对面的知识传授。它的优点是便于管理、统一学习进度、有利于教师讲授。

(四)时限性


学校有固定的修学年限,每学期有固定的学时长度,有固定的开学与散学时间、上课与下课时间,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大家统一步调齐步走,既不鼓励超前,也不允许滞后。学校分成不同学历层级,学习者必须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直至最高层级,此后不再有正规的学历教育。
 

新智育的主要观念

新智育观是因应时代变化而提出的、对智育内涵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且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它认为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已知的知识,而是培养受教育者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知识学习只在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时才有意义。因此,新智育观主要包含下列几个主张。

图片
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已知的知识,而是培养受教育者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知识学习只在有助于提升这种能力时才有意义。

(一)跨学科教学


鉴于今天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已由纸质书本转移到数字网络,知识的媒介符号已由单纯的文字变为多种媒介形式,知识已不再以单纯的线性方式和学科分类进行组织。网络上的信息与知识结构是网状的、立体的、三维的,可以通过超链接自由跳转,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网络上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聚集起来,也可以迅速分散到别处。它是流动的、消长的、变动不居的,而不是静态的、固化的、长期不变的。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新智育主张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边界、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行项目式学习、STEAM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活动。

(二)多元化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标准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小,对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为大规模标准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化、智能化机器所取代,人类需要从事更多的开拓性、创新性工作。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多元化教学成为必然。教学多元化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校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上,而应更多地聚焦在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上;学习内容不应局限在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内,而应更多地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和面向未来;更多地关注新知识、软知识的学习与建构,而不是仅仅掌握硬知识;学习评价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个性化评价,而不仅仅采用标准化、统一化评价。

(三)混合式学习


信息时代,学习者不仅仅在线下开展面对面的教学,还应在线上开展网络化、社会化学习与交流;不仅要学会读书,还应学会读网,这种混合式学习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学习模式。但网络上信息与知识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且缺少系统性,这就要求青少年具有较强的信息鉴别力和碎片整合力;网络游戏与娱乐化内容对青少年的自控力构成严峻的挑战;数字阅读和移动终端对少年儿童的视力易造成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在中小学开展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难度较大,来自家长、老师和社会的阻力也较大。新智育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提出来的。新智育主张突破单纯的班级授课制藩篱,带领学生们到课堂外去学习,到网络上去冲浪,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数字化学习技能。对于网络学习带来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应积极应对,想方设法加以化解,而不宜因噎废食、裹足不前。对于中小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开展网络化学习的问题,可采取有效掌控、积极引导、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而不应简单粗暴、一刀切式地阻止。

(四)终身性


今天,信息与知识呈爆炸性增长,而且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智育已捉襟见肘。新智育认为,学校教育主要目标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创造能力。学校教育被视为终身学习的第一环,学习生活的第一站,更多地应教给学习者开阔的视野、学习的方法、应对变化和未知挑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前人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新智育是从对智育的狭义理解向广义理解的回归,即智育就是要开发人类的智力。开发智力固然需要学习知识,但开发智力不等于掌握知识,就像授人以鱼不等于授人以渔一样。智力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最高体现。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本领;在信息与智能时代,尤其要教会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手段、本领,与智能机器人合作学习的方法、手段、本领,创新创造的方法、手段、本领。只有这样,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
 

新智育理念举例

上述这些理念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可能还过于抽象。笔者举几个身边具体的案例,说明新智育与传统智育的区别。
 
图片
真正造成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伤害视力与健康的,是学生在课外玩手机,而不是在课堂上用手机。图为北京丰台二中高二四班内的手机保管箱。

(一)智能终端进课堂


对于手机等智能终端是否应该进学校、进课堂,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这是区分传统智育与新智育的试金石。传统智育强调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手机等移动终端无疑构成了对课本学习的干扰,这是学校和老师反对手机进课堂的根本原因。新智育认为智能手机是进入网络世界的“第一入口”,是网络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是社会生活难以替代的重要助手,不仅应该进学校、进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其学习功能、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积极使用移动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至于智能终端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完全有方法可以解决。例如在中小学,可以让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将手机上交统一管理,在学习中需要使用时才发放;也可由学校在上课时统一发放专门定制的学习手机。到了大学,手机应完全放开。真正造成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伤害视力与健康的,是学生在课外玩手机,而不是在课堂上用手机。教会学生理性使用手机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简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懒政思维,是落后于时代的表现。就像有些理化实验也有危险,但还是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样,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完全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监管下进行,而且市面上已经有可以受老师和家长监管的学生手机。

(二)非标准化答案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中小学生作业评价过于强调标准化答案的案例,很值得研究。例如,有一道语文题要求学生将“我、家、一只、有、小猫、可爱的”这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标准答案是“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猫”,有一位学生答案是“小猫家有一只可爱的我”,被老师判为错误。从传统智育观来看,老师的做法是对的;但从新智育观来看,老师的做法有待商榷。学生的回答固然有不尽合理之处,比如“我”一般不用“一只”来限定,但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答案不失童真童趣,属于一种逆向思维,逻辑上也说得通。又比如,老师让孩子用“天真”这个词造句,有孩子答道:“今天真热!”老师在作业上打了一把叉,并加上一句批语“你真天真!”如果孩子因为不理解题目要求,用“天真”这两个字组成的词造句,老师可以耐心解释与说明;如果孩子完全理解这道题目的意思,而有意别出心裁,反而应该予以肯定。还有一道生活数学题是这样的:妈妈给乐乐买一个新文具盒,花了6元5角,可以怎样付钱?老师的本意可能是让学生回答先付6张1元纸币(或1张5元的纸币和1张1元的纸币),再付5个1角的硬币(或1张5角的纸币)。没想到学生回答是“用支付宝”,结果被老师扣分。其实学生的回答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生活实际,反而是这道试题有些落后于时代。从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妨碍人们产生新思维的原因是定式思维,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就是要打开心智枷锁、突破思维定式。上述学生的回答就是突破了定式思维,不仅不应简单否定,还应该给予鼓励。传统智育过于强调给学生灌输所谓唯一正确答案,恰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新智育主张鼓励学生努力寻找第二个、第三个“正确答案”,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
 
图片

从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妨碍人们产生新思维的原因是定式思维,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就是要打开心智枷锁、突破思维定式。图为2018年9月14日,北京白家庄小学同学以“绿色冬奥”为主题,用废旧塑料瓶进行创作。

(三)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视频:某国外论坛上发出一张旅行照片,照片显示一架飞机从某个楼顶飞过时划出的一条白线。发照片的博主还提供了三条简短信息,这是一架波音747-8F客机,当时它正从伦敦飞往中国香港;照片拍摄时间是2019年10月30日;拍摄者是站在一家旅馆的窗前拍摄的,要求网友找出这家旅馆的名字与位置。于是,众多网友加入了这个“案件”的“侦破”过程。最开始大家想到的是通过图片搜索,但目前的搜索引擎只会给出一堆无关信息,从中找不到任何关于这座城市和大楼的信息。照片中的大楼也没有什么鲜明的设计风格,看不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于是网友们开始从照片拍摄时间、天气和航线入手,从相关的航空网站上查找到当天从伦敦飞往中国香港的客机的航班号,进而查到航班号对应的KMI文件。KMI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格式,它可以从地图软件中显示特定的地理数据。将KMI文件上传到谷歌地图后,就可以准确再现这架飞机在当天的所有飞行轨迹和时间信息。再结合照片中显示的天气、飞机的航向、拍摄的角度、大楼上的阴影等信息,推断出拍摄的位置应该是在飞行的后半段某个繁华的大都市。经过一系列细致的分析与推理,排除了航线中经过的许多大城市,最终确定照片中的这座城市是柏林。然后再经过3D视角的帮助,将搜索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柏林的北半区。最后经过网友们拉网式排查,确定了旅馆的位置与名字,甚至还确定了拍摄者所在的房间和具体拍摄时间。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生动案例,也是新智育所推崇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学习者不仅学到了许多相关知识,还学会了大量的网络搜索与信息获取技巧,培养了社会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以及解决未知的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对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十分有利。

本文系《今日教育》2021年第4期特约稿件(页码:第14-1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