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6-78(太阳篇中)

 臭心结 2021-04-22

76、茯苓四逆汤

       大家看,七十四条,如果是发汗,发汗,若下,我们用正常的经方的处理这个病人,比如伤寒、中风,都没有关系,汗、下,病都没有解,病人出现烦躁的时候,四逆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处方了。哈。有的时候,汗下,病人阴阳和的时候,你就不用管他,慢慢就会恢复。那,这种情形的时候,当出现你发汗了,攻下了以后呢,病人出现烦躁,而且四逆,再强调一遍,四逆。

       四逆的时候,病人会陈述给你听。我的手脚冰冷呢,是从手指头到手肘。脚趾头到膝关节阴陵泉、阳陵泉的地方。那你,如果病人没有跟你这样讲,那你问他,你脚冷到什么程度?”哈,如果只有手掌,脚掌冷,这个没有什么关系。到了四逆的时候,就很危险。手到肘。脚到膝盖。哈。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给四逆汤了。

       四逆汤呢,诸位看,茯苓、人参哈,附子,生用。是不是附子生用? 哈,附子生用,要救逆了,破八片。炙甘草,还有干姜。那,按照这个比例处方,那,这个地方,我们就要用生附。生附。那,因为你发汗,又攻下了,已经出现烦躁了,代表里面的津液一定不够了。这个时候,我们补津液的时候,就一定要靠人参。人参来补他的津液。

      病人有烦躁,除烦的时候,那要靠茯苓。张仲景用茯苓用得很多。哈,那,观念是什么? “老师,茯苓利水啊。你看,张仲景哈,很厉害在这边。他除了补水以外,他同时利水。这就是张仲景那个时候,他已经想通了,什么叫做新陈代谢哈。新的要去取代旧的。包括以后我们的那个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八味丸。我们经方家在处方的时候,我们不会开纯补的药在里面,一定是补泻兼顾的药。哈,补泻兼顾。所以,你要有补,要有攻下,这样子的话,新陈代谢才会回到正常。你不能老是只开补药。

       你在救逆,救逆危险的时候,张仲景还要开茯苓。茯苓除了滋补药,还会利水啊。哈。那,西方人不这样子想啊,给你吃的药通通是纯补的。你知道吧? 纯补的,多种维他命,哪一种不是纯补的? 这个不好,太过。

      以水五碗,煮成三碗,这个,这个,一天吃三次。像你按照,你不用去看两的话,茯苓六钱,人参一钱,有没有炮附子一枚,一枚大概三钱、四钱左右。哈,用比例来看最好。哈,比例。那这个茯苓四逆汤是很有名的一个救逆的一个处方,但是是一定出现烦躁,烦躁,手脚逆冷了。你如果没有烦躁,不用茯苓四逆汤,就用一般的四逆汤就好了哈。

       如果说津液不够,没有烦躁,但是你看到发汗,吐下,我们用四逆汤加人参就可以了。就是人参四逆汤。那如果你没有被汗,被吐,手脚冰冷的时候,我们用,直接用四逆汤就可以。哈。

       (附:《伤寒论(讲义)》(74):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译释》[本方应用范围]  1、亡阳烦躁证。2、阴阳两虚尿频证。3、心肾两伤无脉证。4、心肾两虚失眠证。5、虚寒泄泻。)

77、发汗后,恶寒与不恶寒

       第,《伤寒论》第七十五条,你看,都是发汗以后的变证。如果病人发汗以后呢,有里寒的,哈,本来正常人呢,发汗以后体温就回复了啊,就不会有,他是有恶寒的现象。哈,这是虚。虚故也。如果你发汗以后,病人出了汗,他是恶寒,不会脉数的。因为什么? 因为你流汗了嘛。一流汗以后,脉不可能再浮紧,一定会,哈,缓下来。所以,发汗以后,病人有怕冷的现象,那只是里虚。里面比较虚。当然,你看哈,我们刚刚介绍过啊,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哈。

       那,如果病人呢,没有恶寒,但热者,哈。实证当和胃气。诸位记得,只要出现但热不寒,就是阳明证。哈,阳明证。阳明证呢,阳明无寒证。全部是热证。不管是白虎汤,不管是承气汤,通通是热证,看不到寒证。所以,病在阳明的时候,你热证很好治啊,白虎下去,石膏下去,还有承气汤。承气汤几乎攻无不克。一定会攻出来的。阳明证是一个非常好治的阶段。当然,只要你辨证辨对了。

       那你如何知道他是阳明证呢? 完全看不到寒证,全部是热证。我在治疗病人的时候,病人被西医诊断是爱滋病。我来问他,舌头张开我看看?”嘴巴张开一看,嘴巴里面哈,很好玩,嘴巴里面一条一条的,就像白老虎身上的纹路啊。整个嘴巴,不单单是舌头,连嘴巴里面的都是一条条白的。然后我就问他啊,口渴不渴?”“非常地渴。”“热不热?”“很热。摸摸,又没有发烧。手脚呢? 手脚都是热的。纯一派的热证。

       白虎汤一剂下,就开白虎汤,他大便很好。白虎汤下去,吃下去以后,病人回来说,他说,我从来不知道当个人可以感觉那么好。好,也没有热了。所以,如果没有吃西药,没有过去现在的,吃的比较,因为何大一他们在弄,过去他们,我的病人看到,临床,在美国那么多年,看到的时候,他们吃XXXXXX这种药,吃了以后,就是白虎汤。不吃之前,就是阳明证。阳明是无死症啦。但是,吃了西药以后,就出现厥阴证了。所以,我很肯定,病人是死在药物上面,不是死在HIV上面哈。HIVAIDS是两回事。这里,我们讲《伤寒论》,不谈这个。但是,我这讲,因为讲到《阳明篇》,讲到这个症状。因为《阳明篇》就两种药嘛。白虎跟承气哈。因为大便堵到,用白虎汤。现在看到都是白虎,如果没有动过,白虎汤证。

下脘、建里这地方

       那这个呢,病人不恶寒,但恶热者(注:此处口误,应为但热者。),。哈,实也,调胃承气。哈,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呢,就是没有胀满。就是哈,只有腹,我们知道,它是在胃的下方,十二指肠那地方。调胃承气汤证很简单辨证。就是在下脘、建里这个地方,穴道下脘、建里这边有压痛,这就是调胃承气。哈。

       那小承气跟大承气辨证又不太一样。哈。所以,这里会有调胃承气汤证的现象出现,就是因为我们吃了桂枝汤,把肠胃里面的津液发散掉了。结果这个人食物,刚好吃完饭,饭后的时候,食物堵在十二指肠里面。结果你一用,这个时候,你刚好用汗药,发汗的药一吃,就食物在里面了。哈。这就是调胃承气。那你如果说,发汗的药,如果是堵在,刚好堵在小肠里面,对不对? 发汗的药一吃下去,桂枝汤。麻黄汤不会,因为麻黄汤是宣肺的药,肺里面的津液散掉。桂枝汤才会影响到小肠,小肠的津液才会没有。那就是小承气了。

       附:《伤寒论(讲义)》(75):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8、五苓散

       第七十六条,太阳病发汗以后呢,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如果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这个条辨呢,就是告诉诸位,当你用汗剂发完汗以后,汗剂发完汗以后,胃里面是很干燥的。你如果说是很燥渴,大剂地喝水喝太快,所以,我常常跟人家说,你喝水要慢慢喝,那么急干吗? 我性子很急,但是我喝水很慢。有的人呢,是灌水灌下去。那你一灌下去,胃里面有,我们人身上有一定的容量,胃里面热度是有一定的量。结果,你冷水一下去以后,胃受不了,没有办法当场帮你气化掉。哈,那你就会不好。那你,这里张仲景说,饮水者,口渴嘛哈,你少少喝一点就好了。不要喝太快。等到胃气和,自然就好了哈。

       如果说,脉浮,小便不利者,微热,这就是你发汗,汗解太过。汗发太过了以后,结果呢,病人还是脉浮,小便不利。这个代表说,这个桂枝汤下去的时候,病邪并没有完全走掉。可能是另外一种感冒,或者怎么样子,那,停在皮肤表面上。

       我们回头看五苓散。五苓散这个药呢,在经方里面用得很广,里面没有甘草。就是以桂枝为主,我们三个利尿、利小便的,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和桂枝。里面不用甘草。这个药是在我们治疗温疫的时候使用。过去呢,在历代呢,我们如果说,到外县市去这个,做生意,哈,不管是在陆地上骑马,或者是在河面上坐船,我们随身配带五苓散。配带五苓散就是,一发现得到温疫什么,就吃五苓散。你不要去辨证说,用伤寒啊,中风啊什么样。五苓散呢,这边看哈,你看,若脉浮,代表病在表面上,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什么叫消渴? 就是你一直喝水,喝了半天,还不能止渴,叫做消渴。

       那,五苓散这个处方很特殊。这就是又有一个地方证明张仲景在想什么。张仲景把这个五苓散这个经方,当然,我们不是说五苓散是张仲景发明的,但是他把它列在这个地方啊,让大家能够了解。五苓散呢,能够把表水,我们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汗法,吃下去流汗流掉。一种是五苓散下去把这个皮肤表面的病毒呢,导到小便里面把它排掉。所以,五苓散的功能呢,跟我们汗解的功能是完全相反的,相反的,相反的一种路径。 

       当遇到病人有需要利小便的时候,我们用五苓散。我讲我们用一个人,简单的案例给诸位听。我们在《黄帝内经》里面,在治证的时候,肚脐以上有水肿的时候,我们身上上半身有水肿的时候,我们是以汗解。基本上的原则呢,上半身有水肿的时候,我们是用汗解。下半身呢,积水,我们是利尿。用利尿法。也就是这个水,我们不同地方的水,我们用不同的处方。而五苓散呢,就是一个利尿,哈,利尿的东西。

       那,当你得到太阳病的时候,发汗。那,病毒没有完全从汗排除掉的时候,这个时候,诸位就要想到什么用五苓散。用五苓散哈。你不能说,老师,他这个汗,大汗出,胃中干,已经烦躁不得眠了,我再给他发汗。不行。已经很危险了。已经疫证了嘛,烦躁不得眠。这时,不要给他汗药了,哈。给他发汗的药不好。这个时候,如果病还在那边的话,给他五苓散就可以了。

       那,诸位就得想办法,老师,五苓散里面很多利水的药,那利水的药,病人吃下去,消渴。那病人很口渴了,小便又不利了,那,五苓散是不是排水排得更多? 是不是不好?”实际上,就是,张仲景如果把病邪排掉以后,阴液自己会回头。这是张仲景一个治证经方的一个大原则。所以,你不要去担心说,五苓散把水利掉了,反而,吃了五苓散以后,口渴的现象去掉了。哈,所以,诸位,这个大原则就是,已经遇到,当你遇到病人呢,不能用汗去解他的时候,就靠五苓散。这个观念是这样子。哈。

       五苓散的主证呢,只要是小便不利哈,口渴,口渴,通通可以用五苓散。所以,诸位有这个概念以后,说,哦,如果桂枝汤证,或者麻黄汤证,病人不适用了,那,如果病人表证的时候,病人脉浮嘛,有表证,我们怎么处理它? 就是利尿把它利掉。哈,这个是大原则。哈。有表证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用汗药呢? 因为已经汗出了嘛,已经津液干掉了嘛。了解我意思吧? 哈,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当我们发现病人不能发汗的时候,不能用汗解的时候,病人烦躁不得眠的时候,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你只要出现烦躁都是有尾证。这个时候,用五苓散。从小便解掉就可以了。

五苓散方

      五苓散的处方呢,诸位看,猪苓泽泻茯苓,这三味药,是利水的。那,这个茯苓三,猪苓三,泽泻用得最重,可以用六。白术呢,也是用三。桂枝呢,用二。桂枝,用二。泽泻的功能呢,它利全身的水。不管你水积在哪个地方,用泽泻。哈,泽泻能够利全身的水。茯苓呢,专门是中焦的水。肚子,肚子,中焦,就是心蔽骨和肚脐中间的地方猪苓呢,利下焦肚脐以下的水,我们会用,开猪苓。我们后面有猪苓汤,也是常常处方的时候,用猪苓哈。

       什么时候用猪苓? 你要知道,猪苓是利下焦的水。如果今天有个人来找你说,小便排不出来,肾脏,小便排不出来,或者是那个,膀胱结石、肾结石堵到,你会想到用猪苓。了解我的意思吧? 猪苓主要利下焦的水。

       那,如果猪苓、茯苓、泽泻三个药碰到一起的时候,全身的表水都可以利掉。哈,通通可以利掉。那,我们怎么知道他表水要利掉? 要,要,要药力达到皮肤表面上。后面的处方设计得非常好。桂枝呢,不要用太多。你用太多,那发表出了啊。哈,所以,你用一点点桂枝,这个药把桂枝呢,把泽泻推到皮肤表面上去了。好像泽泻是骑,桂枝是马,泽泻骑到桂枝上面去,跑到皮肤表面上,把皮肤表面上的水利掉。利回来以后呢,中焦有湿,我们用白术来去湿。再,茯苓把水导到下焦。导到下焦以后,再加上猪苓在最后面,所以,五苓散,五味药呢,就可以把皮肤表面上的水,能够从小便利出来

       好,现在哈,有个人如果来,他吃了药以后,没有得汗。汗,照理说,我们会发汗,身上的汗,比如说,我们吃了桂枝汤,麻黄汤,吃下去以后,他没有流汗。没有流汗的时候,皮肤,身上很痒啊。是不是前面有介绍过条辨汗没有透发,皮肤会痒。对不对? 那怎么处理五苓散。我们把它利掉。水把它从皮肤上通通利出来,利出来,痒就没有了,哈。

       那,这里,五苓散呢,为什么要用散? 哈。散,就是粉剂。你如果用汤,给他熬在里面煮,就是五苓汤。不是五苓散哈。散呢,肠胃吸收,肠胃吸收很快。就是用粉剂嘛哈。那,如果是汤剂的时候,扫荡的荡,太快了。张仲景真的是很厉害。如果汤剂的话,太快了。那个处方下去的时候,表水还没有引出来的时候,汤剂已经过了,小便已经出来了。汤剂可能就没有办法把皮肤表面上的,应该透发的水,没有办法这个从小便导出来。所以,就要用散剂。

虹吸原理

       散剂的话,进去比较慢慢慢吸收然后把皮肤这个上面的病毒或者表水,把它从小便利出来。哈,利出来。那,微末,白饮,就是我们平常的开水。为什么叫做方寸? 哈,这个匙哈,是古时候的匙。那个过去的汤匙啊,不是现在的汤匙。就是它这个叫方寸,一个汤匙是方形的,上下,长宽中有没有? 高,刚好都是一寸。高也是一寸,宽也是一寸,横也是一寸,长、宽、高都是一寸。然后就是,这就叫做方寸匙哈。一勺粉剂吃下去。那,吃完呢,一天吃三次哈,吃完后,多喝温水哈。能够把,让汗出。汗一流出来,有没有? 那个,我讲个那个虹吸原理,汗一出来,下面水就排出来。

       五苓散最主要是利尿。那临床上,我们在做的时候,很多皮肤病,甚至皮肤病我都在用五苓散。哈,那瘟疫,用五苓散。很厉害。就是说,这个五苓散,我们常常最适合旅游的时候,带在身上去哈。带在身上。那,你如果说,好像晕车,晕车,你看那个横膈膜有积水嘛,苓桂术甘汤晕车都很好用。那,五苓散跟苓桂术甘汤的差异就是,苓桂术甘汤有什么? 有甘草。对不对? 五苓散没有甘草。一个是粉剂,一个是汤剂。哈。

       那诸位看,第58页哈,里面有没有? 这个《伤寒百问经络图》,一般,这本书呢,有很多我加进去的东西,就是我看了历代写得比较好的,注解很好的,我就把它放到我们这个书里面来哈。那,《三因方》里面有没有? 五苓散能治瘟疫,哈。

       (附:《伤寒论(讲义)》(7677):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半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白术十八铢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合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暧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伤寒百问经络图》:五治散又治瘴气温疟,不服水土,黄疸或泻;又治中酒恶心,或呕吐痰水,水入便吐,心下痞闷者。

       《三因方》:巳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无它,瘟疫也。

       《伤寒论译释》[本方应用范围 1、胃肠炎,消化不良。2、眩晕,头痛,脱发,头发早白。3、口涎过多,耳流清水,阴下湿,多汗。4、尿路感染,肾炎,肾病综合证,慢性肾盂肾炎,尿潴留,尿崩症,慢性前列腺炎。5、癫痫,脑积水,周期性浮肿。6、眼球胀痛,水泡性结膜炎,夜盲症,假性近视,急性泪囊炎。7、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本方加人参。8、肝炎,肝硬化腹水。9、妊娠恶阻,经前期紧张症,白带。10、湿疹,足跖部水疱及表皮脱落。11、消除激素副作用,解除笨胺中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