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为什么你用不好我的方?

 繁星1 2021-04-23


临床日久,我们常会遇到些要打“持久战”的患者:要么明明没啥明显症状,但三天两头哪哪儿都不舒服;要么动辄十余种疾病缠身,老慢支、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症状错综复杂,无从下手。

对于他们,你是否也曾有过疑惑:我究竟该怎么去入手调理、斟酌善后呢?

“治内伤病,当然要学李东垣啊”,医家王纶在《明医杂著》中给了我们答案。

无独有偶,近现代许多擅长治疗慢性疑难杂病的医家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

“在古代医家中,除仲景之外,余特推崇东垣……尤其到晚年,在治疗一些慢性杂证和一些老年性疾患方面,运用东垣的方剂,灵活变通,受益匪浅。”近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如是说。

“运用李氏脾胃论治的理论,治疗的范围比较广泛。就西医系统而言,不仅可治消化系统疾病,对循环、呼吸、泌尿、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都有采用治脾胃而收到良效的例子……升发脾阳”乃东垣在治法上的一大发明,为治疗不少疑难病证找到了办法。”国医大师邓铁涛亦如是说。

今年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刘清泉院长也曾教导自己学生:“李东垣的书要看……以前我看病,无论多么重的病都敢看,而且有信心看好,可是当病好了80% ~90%,需要善后调理时,我却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读了李东垣的书,慢慢才会调理内伤杂病。”

既然东垣的理法方药这么好,为何临床上用得好的人却并不多?内伤法东垣,到底难在何处?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请教了一位精研易水学派、东垣学说多年的老师,他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缘由——

1.知脾胃,不明内伤

大多数临床大夫都知道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却忽视了其内伤学说的价值。实际上,脾胃学说是在构建内伤学说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地位远低于内伤学说。外感内伤不明,何谈固护后天之本?

2.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对于外感病来说,我们当然希望邪祛得越快越好。但对于内伤病,用药最大的忌讳,就在求速。欲速则不达,欲速,就会破坏脏腑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药、所有的方,病人喝进去都是个双刃剑,我们需要权衡治疗的利弊。不知内伤理法,不持正确心态,便会事与愿违。

3.重方轻理,得形失意

“权者,临病制宜之谓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不厌其烦地多处提到了“权”、“从权”,反复告诉后学者,方无常方,我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是“临病制方”,书中所载方剂全是示例而已。

“粗守形,上守神”。学李东垣,重在学他的理、学他的法。理法是本,方药是末。如果只是对应症状、记住药味剂量,自然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

破误区

跟良师读懂东垣

上面这位寥寥数言,点明枢机的良师,便是山西中医药大学的高建忠教授。

高老师长期从事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不但经方用得好,更是在常年的读书与临证中,对东垣学说、易水学派有了深入的理解。

作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量最多的医生之一,他临证时多以“霸道法”治疗急危重证,以“王道法”治疗慢性杂病。尤擅用“小剂量”、“小处方”。处方之精巧,用药之精准,真正是将东垣的内伤思维、制方之理,内化为了自己临床的一部分。

因此,灵兰邀请高建忠老师开设了一门新课——《读懂东垣·二十讲敲开内伤之门》,不仅仅传你一招一式的术,更是知一即可推之万象的理。

一、建框架:核心要点,高效省时

东垣理论繁杂,引用颇多,该从何入手?

不怕,高老师删繁就简,从众多著作、条文之中,挑选出理解东垣内伤最关键的20+要点,让你跳出纷繁的症状和方药,先在重要观念和思维上和李东垣同步,掌握内伤学说“一法两方”的整体框架,节省自己体悟归纳的时间。

二、多角度:明理知用,知常达变

学了东垣理,但概念抽象,如何贴近临床?

以《内外伤辨惑论》为纲,从辨证、明理、用药、方剂等多个角度带你走进东垣老人的学说;并悉心传授升阳益胃汤、枳术丸、厚朴温中汤等十余个经典方剂的使用技巧和随症加减。明东垣之理,掌内伤之纲。

三、抓细节:拆解医案,助益临床

缺少经验,不辨枢机,如何实操?

医案是每个中医人进阶的跳板。高老师会通过一个个古今医案,不但带你点亮思维盲区,拾取精华理念,更会教你读出病案中的无字之处;借案例深入剖析,助你理解东垣的临床用药次第,将东垣之“理”融入自身临床,拓宽临床思路。

学医的路上,如果能碰到高明的老师点拨、提携,这是福气,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但有老师的点拨,仍然取代不了你自己努力学习。 

其实,我是比较笨的一个人。积累的一点“智慧”,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通过思考,逐步产生的。每一个人生来,当然秉性是可以有偏的,但是后天的努力远远要比先天的禀赋重要。 

我经常和学生说,如果我能学会中医,你们都能学会中医,甚至你们都能比我学得好。因为你们都比我聪明。

高老师曾说:“不论我们记多少经验方,都只是量变,都达不到质变的高度;要达到质变,一定是通过明白道理,才能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很多中医界的大家,都不是靠经验的积累成就的。如果你只要量变,你多积累十年和少积累十年,可能就是疗效的稳定度有所差距,而不会说大踏步的往上走。”

因此,这门课希望带你从内伤开始,对东垣理论框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掌握东垣理,开出精巧方。

这种思维上的改变或许没有单学一法一方那么直接,但会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你临证的思路。而且,一旦你在处方用药、辨证斟酌任意一点上有突破,那就是一大截,是质变而非量变。

学中医最重要的是喜欢,学内伤最重要的是接受。

只要你愿意试着去接受、学习、思考,有朝一日一定也可以“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