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周)

 读书和做人 2021-04-23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学而第一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孔子关心时政,每到一地都喜欢打听当地的政事。他是去找别人、求别人,去“问”来的,还是别人主动来找他、告诉他,他“闻”来的呢?

“闻”“问”二字同源,早先只有“闻”,没有“问”。这里的“闻”到底是“问”还是“闻”,正是子禽想知道的。

子禽,陈亢的字。

子贡,子赣的简写,端沐赐(亦作端木赐)的字。孔门二期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言语,擅长应对宾客。

子贡回答说老师品德好,名声在外,都是别人来找他的。这大概是老师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其诸”表示不肯定的语气,意如“恐怕”、“大概”。

温,温和厚道。良,善良实在。恭,恭敬庄重。俭,节俭朴素。让,谦虚礼让。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怎么算“孝”?可以考察三个方面:父亲活着的时候,要观察他(儿子)的志向;父亲死了,要观察他(儿子)的行为;如果(儿子)能做到在三年服丧期间保持父亲的“道”,就可以算是“孝”了。

父亲在,当然要听父亲的,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儿子说了不算。想干的可能不让干,不想干的可能不得不干。说了不算,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志向、态度就是要考察的重点。

父亲死了,你当家作主了,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了。这时候,你怎么干就是考察的重点了。

父亲的道是父亲的道,你当家作主了就可以有自己的道了。但是服丧其间,父亲未远,要“无改于父道”才算孝。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功用就是调和;先王之道就是以和为美。俗话说“和为贵”,小事大事都要依照“和为贵”的原则来办。情况也有例外:为和而和,不符合礼节,便不可行。

和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或曰以不平等求平等。真的平等只是理想,古人叫“大同”。大同实现不了,所以才有了礼。礼就是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大家共同遵守形成了习惯和传统。礼是处理差别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姻)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复,践言也。

“信”有大信有小信,孔子认为只有“近于义的信”才是大信,大信必须践行。不关义的信是小信,可以破例。

恭是恭敬,脸色庄重,说话客气。“恭”当然好,但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显得做作、太假。只有节之以礼、适度、符合各自身份的“恭”,才能“远耻辱”。

“因”(姻)是婚姻关系,“宗”是血缘关系。宗在这里作动词讲。如果婚姻关系不失亲近,也是可以归往、归向、依靠的。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是孔子在给“好学”下定义:安贫、乐道、多听、多看、多想、少说话。

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君子”的要求:不追求物质享受,对吃、住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事情敏感,看得懂却不说透;主动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靠近,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匡正自己的行为。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有钱人,有钱,才能看透钱。具体得有多少钱才能看透,因人而异。对穷人,钱是命根子,不可能看透。对富人,钱真的就是一个数字,多点少点无大所谓。

子贡总结出一点心得:“贫穷的时候不巴结、讨好人;富贵的时候不骄纵、欺负人。”当然,他是有钱人,所以他说的重点是“我不骄纵、不欺负人,是不是做得很好了?”

老师首先表示了肯定,然后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如安贫乐贫,富贵了也要有节制,做人行事合乎礼的要求。”子贡说的是底线,不去做什么;老师讲的是标准,要怎么做。子贡说的是对他人,老师讲的是对自己。老师果然是老师,水平就是高。

无谄、无骄,不去做什么,还有克制的痕迹。乐、好礼,完全是打心眼里喜欢这样,自然而然这样去做。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如切或磋”是加工骨、象牙一类的制品;“如琢如磨”是加工玉、石一类的制品。子贡引用这句话,是想表达“砥砺德行也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孔子非常高兴,说他理解得很对,能够举一反三,以后就可以一起探讨《诗》了。诸,也就是“之”,此处代“子贡”。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别人不知道、不了解自己,对别人不知道、不了解自己持无所谓态度。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去强求。但是自己要主动去了解别人,想了解对方是态度,能了解对方是本事。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