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特点 是文章语言难度比较高。在这些文章里面随处可见各种大词难词以及长难句,各种一词多义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与Long Read栏目本身的定位有关,该栏目主要面向受过良好教育,关心社会发展趋势的英语母语人士,因此在深度和难度上自然会比普通读物高很多。 在该栏目中你可能会经常遇到这种难度的段落(来自文章 Is the world really better than ever?):
如果你目前能够比较顺利读懂一般外刊和原版书,但想挑战一下难度更高的材料,Long Read系列的文章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从绝对难度来看,Long Read栏目的文章难度甚至比《经济学人》还要高不少。认真阅读过《经济学人》的同学应该会发现,杂志虽然有个别文章比较难,但大部分文章并不难读懂,而且它们长度适中(大部分在500-1200词)。 比起《卫报》动辄上万词的长文,《经济学人》可以算简洁易懂了。 令人惊喜的一点是,Long Read栏目还为大部分文章配备了朗读版音频,这些音频为英音朗读,可以作为高阶听力练习材料使用(这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音频,可以感受下难度): Long Read栏目最近评选出了2017年最受欢迎的20篇文章:
我从中选取了比较有意思的8篇文章,连同音频打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
怎样更好地使用这份材料? 正如亚历山大在新概念英语4序言部分所说, 英语学习到了高级阶段学习者遇到的主要障碍并不是语言,而是思想。 因此,对于高阶阅读材料我们也要更加重视文章的主题、逻辑以及思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查生词和分析长难句的层面上。Long Read栏目的文章涉及的主题非常广,而且都属于深度报道,阅读这些文章不仅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扩宽我们对当今世界一些热门领域的理解。 举个例子,How technology disrupted the truth 一文探讨了社交网络时代带来的一个问题: 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偏见。 这是因为诸如Facebook, Twitter以及国内的今日头条等平台都有兴趣推荐算法。当系统发现用户喜欢某一类的内容时会不断推送类似的内容给用户,这会导致他们不断加深原有观念并且越来越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举个例子,一位川普反对者在Facebook上为反川普的帖子点完赞之后会发现平台在接下来不断推给他更多关于川普的负面消息,这导致他原有观点进一步加深。从这个角度来说, 技术正使得我们难以客观看待事物。 在Long Read 栏目里面你会看到不少类似这样的颇具思想性和启发性文章, 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多注意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并且思考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对这些文章做口头复述,或者写文章反驳作者观点。这种学习方式能让我们跳出“为了学英语而阅读”的局限,真正通过英语认识世界。
|
|
来自: 新用户61391524 >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