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方言词汇因其地域性的独特体验 凸显出与普通话交际不协调的 用词差异和表达预期 常常获得幽默可笑的语用效果 充满了幽默感,说起来使人的表达 更加生动、形象、准确 新疆方言用词非常注重 追求语言的喜剧色彩 经常有意放大和夸张生活的细节 有一种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的意蕴和智慧 ![]() 新疆人形容一个人脸皮很厚 过去常说一句话: “䪹脸比城墙拐子还厚” 所谓城墙拐子 就是城墙转角的地方 那是城墙最厚的所在 脸皮跟城墙拐子一样 那是得有多厚啊! 而所谓“䪹脸” 在新疆方言里更有讲头 ![]() 䪹脸,新疆方言音读为【pǐ liàn】 就是指人的脸大 䪹,指“大脸”或者“脸宽大” 《集韵》释为: “攀悲切,音丕,大面谓之䪹。 说文曲颐也,或从丕,从否。 孽皆切,大面儿。” 曲颐,指“下巴骨微向前伸” ![]() 《玉篇》释为:“䪹,大面” “䪹”是个多音字,指“脸宽大” 正音读为【péi】、【pī】或者【bāi】 异体字有“䫊”和下图这个字 ![]() ![]() 所以在新疆方言语境里 说人皮厚或者脸厚 光说一个脸还不够 非得要加上个“䪹”字 才有力度和效果 那意思仿佛是在说: “就你脸大,就你有面子,就你皮厚 这么大这么厚的脸 咋就这么不要脸!” ![]() “䪹脸”本身是中性词 只有加上诸如“厚”、“黑”、“阴” 等形容词时才当贬义讲 如“厚䪹脸,䪹脸厚” “黑䪹脸,䪹脸黑上” “䪹脸阴上”等 在新疆方言中 与“䪹脸厚”相对的是“羞脸大” “羞脸大”是“脸皮薄”之意 如:“一个男人家 他还羞脸大得很 往人前头不去么” 在很多地区的方言中 有“皮脸”、“二皮脸”之说 一般都有两层意思 其一指“顽皮”,其二指“不知羞耻” 这两层意思都是从 “皮”指“韧性大,耐揉” 这个义项上引申而出 ![]() 我尕时候曾经听长辈说过一个笑话 说某人䪹脸比城墙拐子还厚 鸡蛋砸城墙拐子上没破 砸某人脸上却破了,大家脑补一下 这人的䪹脸到底有多厚! 也怪不得新疆人常说一句话 “我只想上去朝他䪹脸上捣给几捶头呢” 但是也别太自信 人的捶头能把城墙拐拐子捣烂 但却不一定能把厚䪹脸捣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