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无前例!近五百枚顶级铜镜集结清华艺博,罕见“中国”铭文镜,见证千年预言!

 自华居 2021-04-23

图片

前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2021年的4月22号,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目前所见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中国古代铜镜展览“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正式跟观众见面了。

此次展览一次性集中了近五百枚时间横跨三千多年的各时代铜镜精华之作,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同时展出了五枚关于“中国”铭文的汉代铜镜。这些铭文历经沧桑,为我们照见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概念的演变与成熟。

图片

东汉 兵革不用中国安”铭王昭君故事画像镜

铭文: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见赐贵人。后宫列女王昭君,隐匿不见坐家贫。待诏未见有失神,长迫受诏应众先。倍去中国事胡人,汉召单于匈奴臣。名王归义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国安。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人的自觉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这既包括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还有其背后的思想观念

但是再细想一下,“中国人的自觉”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在春秋战国甚至商周时代,当时的人有没有“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觉悟?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从目前的发现中,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是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巧合的是,这件国之重器前年也在清华艺博展出过。

图片何尊 西周早期 

宝鸡市贾村镇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不过,这里的“中国”就是字面意思——国之中央,即当时的洛邑。

图片何尊底部的铭文

©谈晟广先生供图



图片“宅兹中国”

再到先秦文献中,也时不时出现“中国”一词。但是,这些文献中的“中国”,依然是中等之国、国境之内等延伸意。可见,当时的人还没有“中国”的观念。

最早将“中国”作为非正式国名,与外邦对称,那还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后汉书·西域传》中。

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派张骞(前195-前114年)出使西域,“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

到了《后汉书·西域传》中,又曾以“中国”与“天竺”(印度)并称。

也就是说,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时,“中国”的含义,已经从象征土地方位的区域概念转向国家概念,“中国”观念开始觉醒。

此次展览有一方重要的东汉画像镜,有意思的是,上面表现的竟然昭君出塞的题材。

图片

东汉 兵革不用中国安”铭王昭君故事画像镜

画像局部

这枚铜镜的铭文大有说头,上有(昭君)“倍(背)去中国事胡人”的句子,是除了文献以外,目前最早将“中国”(汉朝)与“匈奴”(胡人)相对而言的实物证据。

图片

东汉 兵革不用中国安”铭王昭君故事画像镜

铭文局部“倍去中国事胡人”

王昭君西汉末年远嫁匈奴,到东汉时期就已经被作为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在铜镜上了,可见昭君出塞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昭君出塞后数十年间,使汉匈奴免于边境争端,对加强彼此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在铜镜铭文上也有着重体现“兵革不用中国安”。

图片

东汉 兵革不用中国安”铭王昭君故事画像镜

铭文局部“兵革不用中国安”

除此之外,在两汉铜镜的铭文中,我们还能看到其它几个生动的中国式“自觉”。

下面这枚东汉的铜镜铭文,紧接着“四夷降服中国宁”的宏观愿望之后,是“人民安乐五谷成”的美好祝福。说明在汉代,就已经建立起国家与人民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观念。

图片

东汉 七乳瑞兽镜

铭文局部“四夷降服中國寧,人民安樂”

这种观念的产生,与汉代政治整体上的长期稳定是分不开的。汉王朝是一个布衣将相支撑起来的全新王朝,完全打破了商周以来的贵族政治体制,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流动性极大。汉初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从统一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受益文帝景帝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到武帝时,四海人心空前凝聚。此时,最大的矛盾不是来自内部,而是与汉帝国毗邻而居的匈奴部落。于是,汉武帝才下定决心来处理匈奴问题,并取得最终胜利。正因为如此,汉镜中降服胡虏才成为一大主题。

图片

东汉 舞蹈车马画像镜

铭文局部“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

从这些铭文来看,在汉匈战争中,“中国”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汉镜流布的同时,它们所承载的共同梦想也行之千里,遍布华夏。其影响直至今天。

图片

汉代 “中国强”铭文镜

铭文局部“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图片

汉代“中国安宁”铭文镜

铭文局部“中国安宁兵不扰”

图片

西汉中后期 “游中国”铭铜镜

1995年,中国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铭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图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摄自复制品

巧合的是,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五件异常珍贵的带有“中国”铭文的汉镜——不啻为两千年来仅此一遇的“五星”齐聚之大事件。

今天站在这些展品前面,看到两千年前的汉代工匠刻下的“游中国”“中国安”“中国宁”“中国强”“中国安宁”等等字眼,心中不免感慨,回首这几千年历史,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我们曾在辉煌的顶峰上环视四野,也曾在阴暗的低谷中彷徨徘徊,但是,不论处境如何,始终都砥砺前行,屹立东方,“与天久长”!这也是今天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所在,而这种文化自觉的种子,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种下了。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

万物毕照”,是本次展览的主题,小小铜镜,如何照见万物呢?这得从铜镜的历史说起,中国铜镜的制作,始于青铜时代,曾跨越了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因玻璃镜而导致的技术革新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同时,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本次展览不仅从工艺上对铜镜历史的发展做了全面的梳理,还重点考证了铜镜纹饰铭文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

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精彩细节。

01

远见天心:中国铜镜的起源与战国时代的初兴

图片

春秋 虎钮蟠螭纹铜镜 局部

图片

春秋战国 兽面纹镜 局部

图片

战国 兽面纹镜 局部

图片

战国 鎏金镶嵌龙纹镜 局部

图片

战国 羽状纹镜

图片

战国 龙纹孔雀石镶嵌透雕复合镜

六山纹镜传世非常少见,下面这枚是目前考古发现所见唯一的一枚,制作精良,稀世之宝。

图片

战国 六山纹镜 局部

安徽省考古所藏

图片

战国末到西汉早期 鸟虫篆铭彩绘镜 局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02

钦若玄象:浓缩天道宇宙观的汉魏晋南北朝铜镜

图片

西汉早期 “大乐富贵”铭蟠螭纹镜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西汉早期 四叶四凤纹铜镜 局部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片

西汉 星云纹镜

图片

东汉 八乳神兽博局铭文镜

图片

东汉 重列式神人神兽镜

图片

东汉 神人画像镜

图片

东汉 龙虎镜

03

朗兮万方:映照盛世的隋唐五代铜镜

图片

隋 双龙双鸾瑞兽镜

图片

唐 瑞兽葡萄纹镜

图片

唐 打马球镜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唐 银背瑞兽葡萄纹镜

图片

唐 五岳镜

图片

唐 透腿瑞兽花鸟纹镜

图片

唐 双犀牛花卉丛竹镜

图片

唐 月宫镜

04

明镜喻道:缤纷各异的辽宋金元明清铜镜

图片

宋代 蹴鞠镜

图片

北宋 仙道故事镜

图片

宋 洞天访道纹镜

图片

宋 六鹤纹镜

图片

宋 “仕女梅粧”铭仕女观画图像镜

图片

辽 盘龙纹镜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片

辽 迦陵频伽纹镜

图片

辽 葵形单龙纹镜

图片

金 摩羯纹铜镜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片

金 双鱼镜

图片

金 双龙纹镜

图片

元代 人物故事镜

图片

明代 多宝人物镜

图片

清代 漆绘镜

05

皆悉照见:宗教主题铜镜

图片

线刻佛像镜

图片

北宋 菱花形龙虎宝鼎纹镜

图片

辽 线刻铜佛板

图片

元 观音渡海镜

更多现场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多,每个单元之下又有支线单元,限于篇幅,留待下次再细细解析。另外,今年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年,清华艺博同时举行好几个大展,比如前两天刚刚开幕的书画展“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展出了大量此前不常展出的书画精品,尤其是内府秘藏、乾隆珍爱的传为苏轼的《偃松图》,为数百年来第一次公开展示。不容错过!开展当天,我们有幸去展厅拍了现场视频,各位可以先睹为快!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清华校庆大展视频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采取预约制,有专用的校外观众通道,因此校外观展的朋友大可放心预约观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