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 现 | 花木的图像史

 板桥胡同37号 2021-04-24
听说大家对这周的「牡丹」很喜爱
今日特地推荐一本关于花花的书籍给大家


这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刚寄来的新书《寓兴:花木的图像史》,堪称花木画的百科全书。

图片

花木画,即以花木作为表现主体的花鸟画,是后者的一个分支。不过,并非所有描绘植物的绘画都能被称为花木画。它必需满足两个特征:其一,可观赏;其二,寓兴——即被寄予人的内在情感与品格,如竹子象征君子、梅花比喻坚韧。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画家对花木形象的理解与观照是不同的。这种观念的不同使得花木画,无论从画面风格还是内在寓意,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王中旭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意涵、观念、技法等多个维度观照花木画的发展,谱写一本属于花木画的演变史。

图片

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书中,作者深入探讨花木形象在各个朝代(由唐至清)中的寓意以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尤其注重艺术家背后的创作动机。以明代沈周《杏花图》为例,王中旭先生写道:

此图为沈周恭贺他老师刘珏(号完庵)曾孙刘布于弘治十五年(1502)登科而作。明代会试通常于该年二月份举行,时值杏花开放,故多以杏花象征科举及第。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花木画的发展史,亦是一幅关于中国绘画史演变与脉络的图卷。

图片

作者王中旭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曾参与策划故宫博物院「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是花木画领域的专家。

王中旭先生善用深入简出的笔调,结合文献史料,将中国绘画史的长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图片

大量高清实物配图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基本涵盖了画史上所有重要的花木画,共计115幅。其中不少为难得一见的珍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瞻基《壶中富贵图》。是书画爱好者的一大福音。

另一大亮点是精致的装帧设计。对于书中提到的画家,编者均以简短精要的小传给予介绍,方便读者迅速了解画家的生平与艺术特性。

图片



图片





下面是试读时间——


黄家富贵体花鸟画在宋徽宗时期颇为兴盛。徽宗赵佶(1082-1135)不仅设置画院,而且兴办画学以培养年轻的绘画人才,当时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其中花竹即属于花木画范畴。

图片
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

徽宗倡导对花木作细致观察和精确描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徽宗在视察新建成的龙德宫壁画时,对一画斜枝月季的少年新进予以了赐绯褒奖,并解释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

此画表现的是“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从更深层次的理念来讲,徽宗朝宫廷花鸟画注重诗意的表达和寓兴,以及花木、禽鸟之搭配在律历四时和精神特质(如富贵、幽闲等)上的契合。

图片
北宋赵佶《五色鹦鹉图》

徽宗时宫廷画家多绘制花木、禽鸟搭配的花鸟画,同时也制作有少量独立的花木画。如徽宗主持绘制的《宣和睿览册》第一册包含有桧芝、珠莲、金柑、骈竹、瓜华、来禽等祥瑞类的植物图画十五种,即属于花木画,第二册表现的是素馨、末利、天竺、娑罗等异域的物产,应也包含有花木画。

徽宗宫廷独立的花木画现已无存,只能从花鸟画中一窥当时花木图像之大体风貌。《芙蓉锦鸡图》轴有徽宗款识、花押、钤印和御题诗,应是画院高手的代笔作品。

图片
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

图中描绘的芙蓉花、菊花皆盛开于秋季,与徽宗题画诗中“秋劲拒霜盛”句相契合,突出了其不畏霜寒的品格。与画面主体锦鸡相比,作为背景的芙蓉花、菊花的描绘明显要率意许多,叶分向背,注重表现其俯仰翻侧之态,以清淡并掺入些微水墨的颜色敷染,轮廓线消隐于颜色中,花瓣用相对厚重的紫色或白粉敷染,鲜丽沉着。

由此图可见徽宗宫廷花木画并非一味求工求丽,而是包含有文人的清雅和思致。

图片
北宋赵佶《竹禽图卷》

《竹禽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赵徽宗“天下一人”花押、钤印。鸟雀以生漆点睛,与邓椿《画继》记徽宗画禽鸟“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相符。

图中竹以墨笔双钩,竹竿、竹枝以淡墨染,竹节处敷石绿,竹叶主要以石绿染,叶尖和部分叶片以水墨染表示枯残之感。画家以鲜丽的石绿色与淡墨搭配、融合,营造出对比鲜明的视觉效果。

《枇杷山鸟图》页、《梅花绣眼图》页(皆为故宫博物院藏)均有徽宗花押和铃印。

图片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

《枇杷山鸟图》中枇杷果、叶皆以水墨晕染,突出表现了枇杷叶上的虫洞;《梅花绣眼图》中梅枝以墨笔双钩,梅花以铁线勾再敷以白粉,鸟眼点生漆。

对花果朽蠹枯残之表现并非个案,而应体现了时代特点,如《宣和画谱》称北宋赵令松(赵令穰弟)所作花果“巧作朽蠹太多,论者或病之”,此外南宋宫廷花木画亦多朽蠹细节之描绘。

图片
北宋赵佶《梅花绣眼图》

徽宗宫廷还出现有以山石为主体的图像。《祥龙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图像后有徽宗题诗并序、签名、花押及铃印,画面以水墨绘湖石一方,造型奇巧玲珑,用笔细劲,晕染精到,徽宗题跋称“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石上有泥金书“祥龙”二字,石顶平台上有小池,出异木两株。

图片
北宋赵佶《祥龙石图》

画左徽宗御书《祥龙石诗并序》称此石“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明确提及“亲绘缣素”,署款亦称“御制御画并书”,故应为徽宗亲笔。徽宗酷好花石园林,在位期间修建艮岳,朱勔在童贯授意下大肆搜刮天下尤其是江南的奇花异石以舟运抵开封,供修建苑囿及御前赏玩,号“花石纲”。

图片 
《祥龙石图卷》跋文

徽宗宫廷以山石为主体的花石图的出现,与徽宗对花石的搜集、赏玩息息相关,明清时期奇石也逐渐成为花木画的一种重要题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