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甘草论坛 作者:吴修昌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原文 肾病是现代医学的概念,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优势病种。从宏观思路上把握住肾病特点,执繁从簡,便于临床。 一、肾病病因 1.寒邪直中少阴 二、病理 具有郁、热、虚、毒病理过程,慢性肾病瘀浊贯穿整个病理过程。 三、辨证论治 病为纲,证为目,形神一体,中西璧合。 1.形:肾脏实质受损,郁、毒、痰、浊闭阻,造成肾实质性损害。 2.神:功能性改变,乏力、水肿、血尿、蛋白尿、贫血等。 辨证要点:辨表里轻重虚实,以肾功能损害为表里轻重的界点。 四、常用药物及剂量掌握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侧重的选用。 1.解表:麻黄、连翘 2.补气:黄芪、茯苓、灵芝 3.解毒:连翘、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柏、爵床 4.利水消肿:防己、茯苓、猪苓、泽泻、石韦、萆薢、牵牛子、琥珀 5.血尿:小蓟、大蓟、白茅根、仙鹤草、茜草、三七 6.活血:益母草、丹皮、丹参、牛膝、水蛭、蝼蛄 7.蛋白尿:补肾为先,金樱子、芡实、桑螵蛸、益智仁、胡芦巴、鬼箭羽、山萸肉、阿胶、牡蛎 1.急性肾炎多寒邪直中少阴,无论寒化或热化,散寒解表为主要治则,选用麻黄、连翘等轻灵宣散药物,不可过用寒凉,避免阳气郁结、转为固疾。 2.慢性肾病血尿化瘀为要,不可过早收敛固涩,以免闭门留蔻,邪去血自安。 3.不可拘泥“肾无实证”,慢性肾病多湿浊痰阻血瘀,祛瘀化浊是主要治则,但病根是肾虚,需时时固护肾气。 4.肾病多缠绵难愈,用药遣方处处照顾胃气,有胃气则生,维护升降枢机。 5.用药切记尽量避免肾毒性药物,不可雪上加霜,特别是现代中药研究的免疫性药物大剂量应用。 6.白花蛇舌草、续断加大剂量黄芪治疗蛋白尿,效果不错。取其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和降蛋白尿的双重功效,现在药理证实,白花蛇舌草有抗炎、免疫功能。慢性肾炎反复发作与感染有关。 7.补益肾阳关键药—附子
一宜:多数慢性肾炎病人疗效不佳时,无论何种类型的水肿,只要热象不显,均宜大胆遣用附子以温阳利水。 二宜:肾阳虚且浮肿较重者,不可轻量使用附子,用量过轻,则药力发挥于上焦,宜量大力沉,力达下焦。 三宜:慢性肾炎有肾功能损害者,宜加入附子振奋肾中阳气,激活肾小球细胞,恢复肾功能。 一不宜:肾恶燥,非水湿盛时,不可过用附子,以免过燥伤肾。 二不宜:对于肾阴虚的浮肿,可以在大堆滋补肾阴药物中伍以附子,但用量不宜过大,一般6克左右,意在阳中求阴,阴易速复。 8.峻下逐水—牵牛子
六、注意 五脏藏精气,满而不实。肾所收藏的是很清净的东西,不是藏污纳垢,这就是所有慢性肾病的着眼点,所以治疗慢性肾病,首先要去除瘀浊。蛋白尿是阳气郁陷,精气外泄,瘀浊内阻。 肾结石按肾虚治疗效果很好。 小儿急性肾炎白茅根,车前草,生薏米量大些,都用30克以上。 受凉发作麻黄解表是正治。(开鬼门洁净府首选麻黄) 连翘解毒清热散结,是肾病解毒清热常用药物。 慢性肾炎缠绵难愈是内部瘀滞,先去瘀浊,水蛭、蝼蛄、蟋蟀可选用。 难治的尿蛋白,白茅根、胡芦巴各30;芡实、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大量都可以取效。 仝小林“龟地汤”治疗肾功能不全,降低肌酐、尿素氮效果明显。龟板、熟地重用,黄芪、当归四味药。 个药应用: 1.利水渗湿——茯苓
2.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
3.活血化瘀——益母草
4.补脾益气——黄芪
5.补益肾阳——附子
一宜:慢性肾炎无论何种证型的浮肿,只要热象不明显,均宜大胆遣用附子以温阳利水,无热便是寒,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二宜:肾阳虚且浮肿较重者,不可轻量使用附子,用量过轻,则药力发挥上焦,宜量大力沉,力达下焦。 三宜:对肾功能损害者,应注意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附子,以振奋肾中阳气,激活肾小球细胞,恢复肾功能。 两不宜:一肾恶燥,非水湿盛不可过用附子,以免伤肾。二是肾阴虚浮肿,可以在大堆滋补肾阴药物中伍以附子,取阳中球阴之意,阴易速复。但剂量不宜过大,一般6克左右。 6.滋补肾阴关键药——熟地
7.峻下逐水不忘——牵牛子
8.消除尿红细胞(止血)——白茅根
9.固涩关键用药——金樱子
10.慢病入络——牛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