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 农历正月廿二。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惊蛰,古称“启蛰”,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一声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唤化沉睡的冻土,振奋昏沉的人心。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候仓庚鸣:两个黄鹂鸣翠柳。 三候鹰化为鸠:老鹰不见,布谷现身。 惊蛰养生:平肝风,祛脾湿 不少朋友入春以来有各种不舒服: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白天没精神,遇事容易急,吃点儿东西就腹胀,有口气,嘴发苦,大便粘马桶……其实只要对五运六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就知道这是由于人体受到大自然的影响而引起的肝火旺和脾湿的表现。 春天本来就是肝气上升的季节,到了惊蛰节气,肝气升动的更加明显,阴血相对不足。加上初之气的主气和客气都是厥阴风木,更容易表现为肝风内动,肝火旺,晚上难入睡。 而上半年又是太阴湿土司天,湿气盛。“风为百病之长”,风可助长湿气,形成风湿,表现为筋骨拘急强直或萎弱无力、关节活动不便、身体沉重等,平时脾虚湿气重的人感受会更加明显。 所以这段时间更要好好地养肝血,平肝风。同时注意健脾胃,祛湿气。
养肝对于女性朋友们尤为重要。现在女性患甲状腺、乳腺、子宫和输卵管疾病的特别多,主要诱因就是肝气不舒。女人感情丰富,心思细腻,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加敏感,经常生闷气或发火,这与“肝喜条达舒畅,恶抑郁”的特点是背道而驰的。怨恨恼怒烦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在体内不断堆积,最后转化为身体上的病痛。 养肝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心胸,让情志如春天一样舒展畅达。不要把快乐的权力交到别人手上,要把“培养快乐的心态”作为毕生的功课,多反省自己,扩大自己的心量,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惊蛰节气灸: 肚脐、大陵、足三里、太冲 神阙(肚脐):为生命之门。常灸可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健运脾胃。 大陵(男左女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是养心安神之大穴,也是健脾要穴。大陵穴还善治口臭,因为口臭源于心包经积热,或者脾虚湿浊上泛。 足三里:为胃经要穴,是长寿大穴。功效如理中丸,可以健脾祛湿,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太冲:肝经原穴,又称逍遥穴、开心穴。郁闷生气时,按摩或艾灸太冲穴,有助于引火下行。 吴医生推荐惊蛰节气食疗方: 五指毛桃汤
吴少冲老师 中医世家 | 中医师 | 中药师 | 五行针灸师 高级公共营养师 | 幼秉家学 曾读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 擅长亚健康体质的调养、妇科不孕症等的整体调理。 2013年创办广州泽正健康管理公司,从事未病养生及健康调理工作。以有机农耕及药膳为基础,实践自然疗法完善身心健康为宗旨。 目前研究方向:传统中医养生治未病学,五运六气与先天体质学,中医美容与抗衰老,中医妇科不孕症的调养。 预订购泽正田园有机药膳 |
|
来自: 秋荷荷 > 《吴少冲老师体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