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1-04-25

《传习录》:“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 。”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人生事事如意那是梦想,不是理想,理想需要实践,实践中怎么可能完美无缺。生活需要我们尊重规律,不应有骄傲的脾气,俗话说,“摸着石头过河”。

“傲”是人生最大的毛病,傲会自私,傲会生恶。“傲”会不屑与他人为伍,学习上会藐视他人,生活中会失去尊敬,感觉自己就是圣人。所以王阳明先生告诫我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无我”才能自谦,谦才会无私,故谦为众善之基。

上古时期尧帝的儿子丹朱为长子,本就应该继承帝位统治部族。由于他傲气满身,游山玩水,随便对他人发脾。虽有棋圣之称,聪慧过人的丹朱,还是不被大多数人拥戴。正因为他性格傲气,造就了他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不孝,“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王阳明先生认为,做人要保持心灵之初,天然之理,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达到无我的境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便是傲气。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孔子有个旧相识叫原壤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木。原壤噔噔地敲击着棺木道:“我很久未唱歌抒怀了。”唱道:“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随从便问:“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吗?”孔子道:“据我所知,未失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未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 《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里讲的就是原壤,小时候不谦逊尊重师长,傲慢懈怠就会蒙蔽一个人的孝心,而这种人存在世上便是“祸害”。

孟子曾经也有个五不答:“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这里面不管“挟贵”或者“挟贤”,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一种他人的傲气,才会使孟子产生一种感觉,这种人不教也罢。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所以说,一个人太过傲慢,内心居高临下、就会产生无所进益而先自满。表面上的谦虚,也是强作的恭敬,心不诚就无法充分敞开,自绝于学习改善之路。

王阳明心学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平时做事没有错过,可贵之处并不是说你没有错过,而是在于你能够犯错之后,虚心接受并改过。人都会犯错,但一定要改过,傲气来源于本身,也就给了自己更高的要求。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人犯错就难免,只要能改正,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吃一堑,长一智”。知道错了,你还能去改,反而是一个成功的突破口,成功来源于经验。傲气往往是自身的错误,要改正的也是你自己这个人,需要承认的态度,更需要自我的勇气。

“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错,那么你一定要去做。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内心上来说,可能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善与恶。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如果你身上存在傲气,你知道不好,但是你没有去做,也就是说你并没有意识到你身上存在的毛病。就像王阳明所说,你知道傲气在你身上乱了阵脚,但是你没有下克己的功夫,“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虚能保持一个人的福德,不是虚伪与客套。相对于傲的藐视他人,自我封闭的病态心理,谦虚更让人有前进的不满,自强不息的态度,宽大的胸怀又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

做人做事在于用心,傲气太满,就会对父母产生不孝,对子女失去慈爱,对朋友失去诚信,对国家失去忠诚,忘乎所以就会不知轻重。

王阳明在官场屡遭排挤刁难,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的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状元,下次努力就是了。而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后来朋友问他,你为什么如此高的成就,却又如此的低调,王阳明说道:“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

王阳明认为:人生之病,归根结底是一个“傲”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