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头痛,对气血原本就虚的人,格外不友好。 弱女子一吹冷风就头痛, 经期前后也会偏头痛, 春夏之际肝旺脾虚,也是一波“头痛小高潮”。 头痛、头晕时可以喝一个汤——天麻川芎炖鱼头。 这是个家常的祛头风养血汤。 把体内有形无形的“风邪”、 积在头上的风、寒、湿散一散, 头脑自然就清明了。 是个白白嫩嫩,带清香药香的能量鱼汤啊。 天麻川芎炖鱼头汤,适合这些情况喝 ▼ ① 肝火旺脾胃虚,脏腑间失衡,引发肝旺生内风,形成“头风”。 春天肝气旺盛 → 脾土虚而不制木 → 肝木乘脾土 → 肝旺化火生内风。 尤其脾弱、脾虚的同学,这段时间,头痛会经常发作,特别难受。 脾胃比较弱时多发,常见偏头痛型。 ② 脾胃虚、寒湿型头痛: 吃个雪糕,喝个冷饮就头痛, 经期前后脾胃气血弱,受刺激也容易头晕、头痛。 ③ 外感风邪,偶尔头痛: 地铁空调当头吹、 晚上洗头干得不彻底,第二天就头痛了...... 这个食养汤用到了:天麻和川芎, 专门对付头风症。 不管外风还是内风引起的头风头痛,痛起来像风一样,飘忽不定,这就是“头风症”的特点。 天麻和川芎,属性为风药,用“风药”对付“头风”,可以平息肝风,止头风头痛。 天麻:能通阳和阴,治头目。 ▼ 天麻灭的是体内出现的无形的“风”。 ——春天肝气是上升的。但,万一脾虚、脾湿了,那脾土就制约不了这股向上的肝气,它一路上窜到头部,会有眩晕的感觉,精神也很疲倦。 天麻走上焦,能调理这种“肝乘脾”的失衡,平息肝风,止头痛。 川芎——其气走窜, 能至于巅顶以散风寒。 ▼ 川芎辛香走窜,活血行气,奶奶辈调经养血也用它,能让月经更加顺畅,减少经期淤堵,减轻经痛。 川芎调气而不泄气,又能驱风,不伤血。 如果冷不丁着凉了,喝冷吃冻了,不用怕,经前一周就喝这个天麻川芎鱼头汤,能预防经期头痛,姨妈来的时候,血块也会少一些哦。 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本草汇言》 炖川芎汤,要加个盖子,跟炖人参水一样,避免走气,川芎就是那股气才有效。 炖川芎,记得配上—— 驱风散寒燥湿的:白芷 ▼ 白芷从胃能达脑以散寒。 湿气重的人,可能下个雨,吹点风,头痛又开始发作了。白芷驱风祛湿,把体内的这些寒湿、风邪通通消灭。 它还是一味燥湿药,脾虚&寒湿重,早上十点就犯困、眩晕的同学,也可以喝一些。 白芷为之(指川芎)使。 ——《本草经集注》 其他配伍还有: ▼ 大鱼头:用鳙鱼鱼头。把天麻川芎的药效引入头部。 豆腐,主要成分是石膏,性寒,清热降火,和天麻川芎是一对老搭档了,可以中和其热性。 让整个汤性味更平衡,大人小孩在暖和潮湿的南方也能喝,很友好。 红枣:和胃温中。 就这样,一道家常的天麻川穹鱼头汤配伍好了,寓医于食,吃喝中解决小毛病的上医之道,正好体现流转百年的民间智慧。 手把手教你做一碗: 天麻“祛头风”汤。 【材料】 天麻,川穹,白芷各10克,大鱼头1个,豆腐一块,红枣6颗(去核),生姜适量。 【做法】 1.鱼头对半开,然后撒盐,起锅,放姜,把鱼头两边煎香。 2.然后加适量温水煮15分钟,煮至奶白色。 3.把汤水转移到炖盅内,加入其它食材,隔水清炖1小时就可以喝啦~ 喝的时候再加芫荽、盐提鲜,药香与鱼香层次感相当丰富。 这个汤,像老广的药膳鸡爪一样,稍带一点儿药香,很讨人喜欢。 白芷的香气,把鱼头豆腐汤的鲜,往上提了一个层次,清甜嫩滑,太有食欲了。 风寒头痛,虚寒型/脾虚性经期头痛,眩晕,犯困……都可以炖一锅,把头上的风寒散一散,清一清体内的肝风,恢复一个清醒的小脑袋。 【宜·忌】 ✘ 天麻川芎都是温性的,风热头痛,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