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心得】【659】突破自我——晋城市名师培养专家入站活动感悟

 爱物A时慧慧 2021-04-26

秋夕

为期三天的名师培训结束了,聆听了丰富多彩的报告,观摩了异彩纷呈的课堂,内心深深震撼,再一次在这场头脑风暴中迎来了自我内心深处的回味和反思。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如破自己?

其实,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应该明白,何为“突破”。

意思明确,脑子里很快想到了最近几天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定势思维,先入为主。从生活到教学,这样的定势思维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我想,“突破”所谓的“打破”,应该就是要改变这种定势思维。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我的定势思维是什么呢?

早些年应该是困囿于教学参考而不能自拔的,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总是免不了百度求助,搜索些现成的课件然后再修改一下,至于为什么这么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考虑在哪里,知之甚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在教学设计方面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不再甘心拘泥于曾经的拿来主义,想要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想要找到自己跟作者之间的对话通道。这种觉醒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打破和改变的,也就是说现在我所处的阶段恰恰是自我不满足的想要迫切地突破自己的阶段。

如何突破?

问题总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究竟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思考新颖独特,能够有一些巧妙的设计出来呢?或者说,一篇文本如何才能让他拥有你的风格,让他能够用你的方式来跟作者完成对话,进而带领着学生们去共同探究,完成自我和作者的对话呢?

曾经兜兜转转地一直想要找到这样一条捷径,或者说总是想象着半神话的特级教师们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少数人,而他们的成功应该也是极其罕见的现象等等的蒙蔽自己的方式放纵着自己可以不用下功夫。当我苦苦钻研王君老师的语文教学论著,也深深浅浅地阅读孙绍振老师的文本解读,在无数次地羡慕嫉妒感慨佩服背后,终于明白:想要突破,必须要找到自己能够走得通的路,必须要有自己。

如何找到自己呢?

颜敏教授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应该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是多么简单却又多么难以达成的目标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仿佛早已经忘却了自己还有什么所谓的兴趣爱好,诗情画意的生活在一地鸡毛的苟且生活中显得那么弥足珍贵。然而翻回头来想,其实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想的日子定义得太刻意化了,种花养草甚至是深深浅浅地读一读书,听听音乐应该都可以算得上是对自己的放松。我想,应该可以从这种浅浅淡淡的喜欢中慢慢凝练升华为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如果爱,请深爱。柴米油盐的生活里也可以有风花雪月,更应该有窄化生活的拓展延伸直到触类旁通,这样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不一般的,这样的语文课一定是有趣的!

其次,再造属于自己的文本。

高明的文本解读来自哪里?一定是深厚的文学积淀。而这一点恰又是我们跟大师级人物的区别,我的阅读,层级太低,内容太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的心沉不下来,读不进去。这仿佛也是孩子们的最大问题。当我们不能沉下心来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怎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如何读书呢?静下来很重要,广泛阅读也很重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这个作家的生平甚至是其他同类不同类的作品,当我们从立体上对作家有了认识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知人论世,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输入,进而在融合了我们的生活之后,更优质地输出自我的认知,而这样去做的本身,也是我们对于文本内容的一种再造和打通,这对自己的精神层面的升华及对学生整体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努力展现自己的教学。

其实,当我们有了前两方面的积累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拥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问题其实交融了我在听完三节公开课后自己的一些思考。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写作技法渗透该如何操作呢?当我们面对经典范文的时候,只有自己独立完成梳理和归纳之后,才有可能产生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带领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或者说发现写作的技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训练去反思如何能够使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包括修炼语句,升华中心等,都需要这样的共同体验。这种做法,与徐猛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环节一定是老师的理解和梳理,这又要绕到第二个问题里,需要老师不断地积淀,甚至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毕竟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教给学生方法的前提一定是老师自己心中有数,而让你能够拥有这份底气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琢磨,哪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但是就是在这失败的过程里真理才会愈加清楚的显现出来,思考必不可少!

语文世界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值得去思考。

在这一份磨人的思考中,我们才有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完成自己的人生的另一重意义和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