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来历】 今天是谷雨,关于谷雨节的来历,传说与仓颉造字有关,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最开始用结绳记事。大事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一个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用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不同的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绳子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后来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发,通过观察周边事物,创造出一系列的象形字符,这些符号被称为文字。黄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的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以慰劳圣功,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俗话说“细雨连绵暮春到,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节气到来,寒潮基本结束,气温慢慢升高。谷雨前后,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播种生长。按照民间春耕的规律,这时许多农作物也是新近播种,需要雨水滋润,所以民间还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记的小时候我们老家都是种双季稻,这时候大人们忙着犁田耙田,赶着插秧,在我们农村有一句话叫栽田不过五一,也就是说五一前要把秧苗栽完,不然错过了禾苗的生长期,就会影响稻谷的收成。谷雨这段时间就算下雨,大家都会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去插秧。 【甲骨文台历,去】 【去的字形分析】 今天学习分享的是甲骨文台历上的去字。去有来去,在古装剧里形容人轻功高强时会说到来去无声。我们常常走路碰到人会问:去哪?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问别人:去哪里玩啊? 我们看甲骨文的去上部像一个站立的人。最上面是头,两手向外张开,中间是人的身体。往下是两条腿。从字的形状来看,象人要跨过一个东西。下面我们来看台历上对去的解释:
意思是去是会意字,从大从口或凵,在甲骨文中,口和凵是通用的。口的本义指人或者动物吃东西的嘴。也指容器的出口,比如瓶口,还指出入通过的地方,比如门口、洞口等。甲骨文凵为坎陷的坎的本字,从土欠声,本义是指坑、穴,比如下雨时泥地容易形成很多的水坑。坎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者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比如土坎,田坎。在我们老家,以前的房子都有门坎,出门进门都要跨门坎。在易经八卦中,有坎卦,代表水。《易经·说卦》坎,陷也。大象站立的正面人形,所以正面的去像人跨越坎陷。表示人离开坎陷而去。说文说去是形声字,从大凵声,指离去的意思。去的本意指人离开洞口或者坑坎而去。 【去,甲骨文写法】 【去的字义】 去引申除掉、去掉的意思,比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比如吃水果去皮。 去指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指前往,到别处的意思。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去也指死亡,如去世。 去也指已过的意思,特指刚过去的一年:比如去年。 去还指距离,差别:相去悬殊。 去又有失去的意思,如《 三国演义》中的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文献引用】 第一个:
意思是大鸟飞走后,后稷哇哇啼哭起来。这里说的是后稷被弃,得鸟相救。在古代各个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从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以作考验和磨炼的习俗。是为了长大能担负神圣的使命,所以必须在生命开始时就被接受考验。 【后稷】 下一个文献:
这里的去指距离,意思是一座座山峰相连,离天快不到一尺了。《蜀道难》中有一句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蜀道是多么险峻。 第三句:
去指失去,理解为李斯游说秦王,他说如果秦国一味等待诸候的衰败,那就会失去良机了。 【泰山刻石】 【李斯与小篆】 李斯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师从荀子,学成后到了秦,辅作秦王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制定礼仪制,李斯被任为丞相,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制定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制度、货币。 秦统一前,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也就是说文字都是不统一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提出书同文,就是文字统一,书体也统一,知道李斯擅长书法,就把任务交给他,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因小篆体势修长,讲究对称,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体态平稳端庄而严谨。 小篆又称秦篆,后来成为官方统一的文字。秦篆统一文字,对汉字的规范化起到很大的作用。李斯的代表作品《泰山刻石》等。 【小篆书法入门网课】 下一个文献:
这里的去指的是距离,意思从这往东距离有八十里的是无终国。 【曹操,短歌行】 最后一个文献:
这里指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好比早晨的晨露转眼即逝,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太多了。这是一首求贤诗,曹操想实现自己的雄心大志,他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却发愁苦于得不到众多贤士同他合作来建功立业。因而借酒感叹,所以有了诗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