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个策略优化教研方式,帮助教师转向全面育人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27

图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教研。

学校如何及时发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整体提升教研活动参与者的专业素养?本文分享了基于情境的主题式教研的系列策略。


图片
尝试4种主题式教研
有效帮助教师针对性提升

基于情境的主题式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重要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研究,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分享、积蓄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的教研方式。

真实情境下的主题式教研,一般可根据现实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 基于研究技术运用的主题教研

此种教研方式强调运用数据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技术开展教研活动,侧重方法的应用和开放性研究结论的探讨,在教研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方法学习。

譬如,借助数据调查进行学业质量的分析、评价。

教研活动中,借助区域、学校、教师个人的教学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数据描述和阐释。通过数据分析来调查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情况,进而反推课堂教学效果,探讨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策略。

这种方式引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要通过归因分析关注学生取得学业成绩的过程和学习状态。

再如,应用课堂观察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改进。

这种方式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观察技术,促进其在自我和协助他人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关注教育科学技术的现实应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中所应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教研员可以先介绍、阐释应用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评课的方法,然后在具体的课堂观察过程中带领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这种教研方式,本质上是通过具体的主题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研究的技术方法,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我反思和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指向经验成果推广的主题教研

同伴互助、校际联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策略。这种方式的主旨是在学科或跨学科教师群体中分享包括区域、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取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

下面以“两支红笔”为例,谈一谈指向经验推广的主题式教研的组织过程和活动效果。

“两支红笔”指的是教师一支红笔,学生一支红笔,是在课堂反馈环节中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式,其科学价值和现实作用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检验和认同。

为推广这一教学经验,组织以“两支红笔”为主题的情境研究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安排了以下活动环节:

(1)写出你在课堂中是怎样运用“两支红笔”的?(5分钟)

(2)小组交流汇总小组的做法。(10分钟)

(3)集体交流,教研员点拨。(30分钟)

(4)引领教师梳理出四层含义——评价、修正、互助、选择。(10分钟)

(5)结合课例点评。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梳理反思自身在“两支红笔”应用中的教学行为,并在研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有益经验。共同研讨深化了教师对“两支红笔”的理论认识:

· 评价,包括师评、学生互评和自评;

· 修正,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并改正,学会自我修正;

· 互助,指的是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相讲解,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组员会互相帮助进行修正,达到“1 1>2”的效果;

· 选择,指的是教师、学生有选择性地批阅。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批阅,以尽快了解教学效果,并依据反馈及时调节课堂教学。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真实情境下指向经验成果推广的主题式教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 围绕关键事件展开的主题教研

关键事件是指能够导致个体观念冲突,引发个体对自身言行的反思并进行相应调整的事件。

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复合型链条,关键事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效果、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关键事件可以是一节课、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是发生在教学中的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事件。

真实情境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围绕关键事件进行,有助于教师抓住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教学环节重心,提高教师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情境中明晰关键事件是什么、关键在哪里、应该怎么做、理论支撑是什么等问题。

例如,以“合作学习”为关键事件的主题式教研,相关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可以是:

(1)教研前,每位教师以“合作学习”为关键事件进行《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设计,将《学习指导案》带到教研现场;
(2)现场听课, 思考授课教师围绕“合作学习”,从设计到实施的有效性;
(3)现场合作研讨,从设计到实施的有效性对“合作学习”这一关键事件提出改进措施。

实际上,这种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关键事件分析、处理的真实体验。通过观察学生对课例中问题的辩论、交锋,教师可以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作为关键事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实施和问题解决对教学进程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 基于作业体验的主题教研

从具体的教研组织形式来看,真实情境下的主题式教研可以以作业的方式开展。

在确定要解决的某一问题后,组织者设定好教研前、中、后各阶段的作业题目,以任务导向的方式,组织研修教师针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建构自身的学习体验过程。

前作业可以督促教师先行学习,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研修过程中作业(即现场作业)可以提升每一个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深入到教研过程中去;

后作业引导教师延伸、反思、落实教研收获,可以布置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学故事、反思日记等作业。

例如,在探讨语文学科考试检测的有效性问题时,可以让教师以学生的角色完整体验一次语文阅读测验,借此来研究和反思教研主题,引导教师树立“学生意识”和“能力意识”。

教研活动前,教师先独立完成一篇阅读试题的作业;活动中,小组交流批卷,独立写出每一道题的编写意图,换位思考学生答题时的想法,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交流答题感受;活动后,撰写活动收获,具体阐明对学生学业质量检测的认识, 反思自身的相关教学行为。

虽然基于情境的主题教研,内容可能并不系统完整,分类标准也不统一,彼此还可以交叉融合出其他的具体形式。但就实际需要来看,初步划定一定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重点地开展教研活动。


图片
遵循3点基本事项
有效开展主题式教研

基于情境的主题式教研,其教研效果的达成有赖于相关条件、环境的具备。设计实施这一类研修活动,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基本事项。

  • 主题要明确具体

主题的具体化有助于教研目标的集中,有利于在限定条件下深入、具体地思考解决特定问题。

例如,指向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时,可以将主题进一步分解细化,明确为一个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体现,并可具体操作的问题,如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

这一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活动(环节),便于教师实践操作和观测评价,有利于研修教师集中精力关注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实施相应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情境要客观真实

观摩教学是教研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观摩演示课经过多重“设计”和彩排,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常态化的教学现状。

只有在真实情境下,教师所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才能得到有效迁移,帮助其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将情境安排到课堂,还是落实到教研现场,都应尽量符合教育教学常态。

  • 教研员要基于教研需要,积极主动地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教研的主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因主题和任务的不同,具体方式的不同,以及问题所在区域范围的不同,教研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具体的指导引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在区域层面开展主题教研时,教研员应该是研究者、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在项目组层面的教研中,教研员应是研究者、参与者、指导者,有时可以成为策划者、组织者;而在校本教研中,教研员是参与者、研究者、引领者。

当然,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取决于教研工作的客观需要。


图片
作者 | 杨雪梅,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来源 | 基础教育课程(ID:jichujiaoyukecheng)
责编 | 芋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