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脉辨症凭症用药

 松下舞者 2021-04-27

作者吕郁哉,乃甘肃已故名医,其法简洁实用

目录

先贤在临床上的伟大成就

我对脉、症、药学习的经过与体会

我在临床上的实践治例

全文结语

凭脉辨症、凭症用药,这八个字是从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它是把理、法、方、药综合成整套的临症活动;发挥了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道理。懂得了它,治病才胸有成竹,立竿见影,否则就会有脉症不投,或药症不投,发生逆症坏症一系列的错误。因此才提出这题目和大家谈谈,一方面为本人学习声床的总结,亦可

作切学临症的参考意见。现在看看古人在这方面的成就。

先贤在临床上的伟大成就

明代孙一奎三吴治验云:「万历龙飞二年小春月,予始进苕之东双林,族兄吉泉之友吴小峰与其弟小川俱病目,专科者愈治愈重,其自始红肿,次加太阳疼,继则白星翳迭出,……因谋于吉泉邀予……诊其脉,小峰之脉濡而缓大,两目血缕直贯瞳仁,薄暮则疼。小川之脉皆洪大鼓指,黑珠有浮黔膜,隐隐涩难开,大小便皆不利。故于小峰用补,先以清肝散与之,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一钱五分,细茶五分以彻其疼,药两进而疼止,继用人参、白茯苓、熟地黄、枸杞子、桂心、牛夕、破故纸、白蒺藜、牡丹皮,服八日而愈。小川用泻,内用泻肝汤及当归龙荟丸,外用象牙冰片为末,点之,七日痊愈。其尊君我峰喜,诣予曰:两目均病,年同齿,冉同时,诸医同治,而均不愈,先生一补一泻,而二病均愈,何哉,余曰:此阴阳虚实之辨也。经云:实者正治、虚者从治。令侄之症,系厥

1/15页

阴肝火炽盛,肝尝有余,有余者泻之,正治也。郎君下虚,心为怒所激,则火起于肝,肝为藏血之地,故血丝灌瞳仁,而薄暮作疼,方用夏枯草、香附为君,疏其肝气。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为臣,茶能清头目,用以为使,先为去其疼。经又云:水流湿,火就燥,故后用甘温补其下元之虚,俾火得归原,此从治也。若用苦寒降火,不惟血凝而疼加,抑且激其火而使愈炽矣。我峰闻之

语人曰:孙君本阴阳而治寒热,故补者效,攻者亦效…”。

这治验就是凭脉的濡而缓大,和脉的洪大鼓指来辨别目疾的虚实,依其虚实用药

的补泻,才能以不同的方药,治好同一的目疾。

明代李世材医案云:'儒者吴君明,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疼,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医议承气汤下之,世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汗多、神昏,故发谵语,虽不大便,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

这病案说明众医只见大便不通等症,遂议下,而世材以脉浮而大,知病不在里,

违众议以桂枝汤调其营卫,而谵语狂笑止,大便通而愈。

喻嘉言医案云:'余先生伤塞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大躁,将门牖洞启,身卧地上,辗转不快,更求入并。一医汹汹急以承气与服,余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曰:此人参附子干姜之症,奈何认为下症耶,医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以参附投之,则踰墙也。余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其寒,以干附投之,尚恐不胜回阳之任,况敢以纯阴重劫其阳乎?……吾在此久坐,如有差错,吾任其咎。于是以干附参甘之剂,煎成冷

服,服后寒战戛齿有声,……再与前药微汗热退而安'。

这是喻嘉言凭脉的洪大无伦,来认清一切热像是假热,不能用承气汤泻下的。他以姜附参草辛温治愈。若非嘉言勇敢地坐俟给药,这病人不死于病,将死于医矣。

上海经方大家曹颖甫老前辈,在他的医案中云:'昔与章次公诊广益医院庖丁某,病下利,脉结代,次公疏炙甘草汤,去麻仁方与之;当时郑璞容会计之戚陈某适在旁,见曰:此古方也,安能疗今病欤,次公忿,与之争,仅服一剂,利止脉和。盖病起已四十余日,庸工延误,遂至于此。此次设无次公之明眼,则病者所受之

苦痛,不知伊于胡底也。'

从此例说明次公凭脉的结代,用炙甘草汤治好下利。曹颖甫老前辈许以'明眼'两字,「明眼」我意味就是明白凭脉辨症,凭症用药的道理。不然,何次公一剂而

2/15页

利止脉和,他医则误病四十余日呢,

清代怀抱奇,在医彻发狂谵语中,发挥脉症结合之理,极为透彻。乃日:狂者,为阳明邪热所发,有实无虚也。谵语,虚实参半矣,郑声则虚多而实少矣。何以言之,阳明多气多血,邪有乘焉,则元阳无制,上乱神明,躁扰狂越,不可名状,故为大实大热也。圣惠方用大黄五两,醋炒微赤为散,以腊月雪水五升煎如羔,每服五匙,冷水下,盖取其骏快之性,定祸乱以致太平,非此不能。谵语者,亦属胃邪所致,然有热入血室,或蓄血停痰,郁结惊恐,种种不一,则虚实参之。郑声者,止将一事一物重复谆谆,乃因心有所寄,情有所偏,兼以火邪,则虚多而实少矣。昔撄宁生治一人发狂,视人为鬼,其脉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搏,曰:此得之阳明胃实,以三化汤三四下之愈。此阳明发狂也。治一女患心疾,狂歌痛笑,裸裎罣骂,问之则瞪视默默,脉沉坚而结,曰:得之忧愤沉郁,食与痰交积胸中,涌之,皆积痰裹血,复与大剂清上膈,此兼郁痰而狂也。橘泉霸治检讨之子,年十八,眩晕狂乱,医以为中寒,已而四肢厥逆,欲自投火中,有欲用乌附回阳者。翁曰:此心脾火盛,阳明内实,非热药可疗,以泻火解毒三剂得减。此兼火而狂也。汪石山治一妇,三十余,忽病狂言,披发裸形不知羞恶,其脉浮缓而濡,曰:此必忍饥或劳倦伤胃而然耳。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者胃与大肠也。忍饥过劳,胃伤而火动矣,延及心脾,则心所藏之神,脾所藏之意,皆为扰乱,失所依归,安得不狂,此阳明虚也,法当补之,遂用独参汤加竹沥饮之痊。此因内伤而狂矣。壶仙翁治发狂谵语歌笑不伦,手足厥逆,身冷而掌有汗,两手脉沉滑有力,曰:阳盛拒阴,火极而伏,反兼胜已之化,亢则害,承乃制也。热胜血菀,故发狂谵语,火性炎上,故歌笑不伦,阳极则反,故身冷厥逆,泻其血则火除,抑其阳则神宁,乃用桃仁承气汤下血数升,益以黄连、竹沥、石膏之剂,大汗而解。此兼血而狂也。要知狂为危候,医者到此,未便措手,辄曰下之,岂知有如是变幻,吾故表而书之。丹溪治一少年,秋初热病,口渴而妄语,两颧火赤,医作大热治,翁诊之脉弱而迟,告曰:此作劳后病温,惟当服补剂自已,今六脉时见搏乎,必凉药所致,竟以附子汤啜之,应手而瘥。又治宪幕傅氏子,病妄语,时若有所见,翁切其脉,告曰,此病痰也,然脉虚弦而沉数,盖得之当暑饮醉、又大惊,傅曰:然,尝夏因劳而甚渴,恣饮梅水一二升,又连得惊数次,

遂病。翁以治痰补虚之剂处之,浃旬愈。

从上述这些医案来看,脉、症、药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临床上是一竿子插到底的治病方法,医生的工庸之分,就在是否懂得这一点,若要懂得,并深刻地了解

到这一点,必须临床多年,心领神会,才能信之坚,守之固。

本来这个道理,早在内难中谆谆地告诉了我们,尤其素问征四失篇,就是专为此

3/15页

说法的。但领会的人不够多。张仲景在伤寒六经的篇首就写'脉症并治'四字,并不惮其烦地在每篇上重复地写了又写,这意味着恐怕后人读书把这要义滑眼过去,故说了再说,至今读起这四字,不但不觉重复,反觉仲景立说的严肃可贵。可见把脉、症、药三者单摆起来,个别对待的毛病,汉时已有,不然仲景行文,又何谆谆教导如此~但经过两千余年的今天,仍然不稀奇的存在着,可见临床知

识光靠书本研究,是不成的。下面谈谈本人对这问题的学习经过。

我对脉、症、药的学习与体会

治病不难,难在辨症,更难在辨脉。我觉着把脉象很清楚地掌握了,处方用药自然水到渠成,如果对脉象模糊,只凭症下药就觉心中无数,结果治效不大。因此我治病不是想用啥药或者啥汤头,而是想用什么方法处理这病,所以,一着手要把脉象弄清楚,再拿八纲辨别虚实。至于用啥药啥汤头乃其末事。兹分脉、症、

药叙述于下:

一、脉

二、

古人把脉象分为廿八种,是从临症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当然每一脉有它一定的内容,但我理会的实在不多,因此在应用上,常从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

个脉上体会其余的脉象,此较把廿八脉全盘研究,来得实际。

大家明白,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说明生理病理诊断处方的,是把多端的病变和无穷的症状概括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六个症型。因此我把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个脉象与六个症型配合起来,在临床上使用,比较简当确实,兹示意如下:

浮?主表。

沉?主里。

迟?主寒。

数?主热。

有力?主实。

无力?主虚。

因有上述的认识,遂编成口诀:

三迟六数平四五,有力无力分虚实,

4/15页

轻举易得是表症,病若在里沈中寻。

为什把虚实拿有力无力形容呢,因为廿八脉中的洪、滑、大……等都可包括在实脉中。细、小、微涩等都可包括在虚脉中。实脉属阳,虚脉属阴。因此进一步才归纳成六个脉象来应用,既易懂、而又切实,又可矫正贪多反少,求详反略的毛

病。因此第二个口诀是:

有力为实为阳,无力为虚为阴。

再把有力无力贯串在浮、沉、迟、数四脉中,把所代表的病症编成第三个口诀:

浮主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主在里,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迟则为寒,迟而有力为积为滞,迟而无力为虚为寒。

数则为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这样边用边学边提高,逐渐地达到凭脉辨症的目的。

为啥这样重视脉象呢,难经上说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后人不是亦有舍脉从症的说法么,我对这问题另有点体会,亦有些科学根据,我写的中医诊断纲要中已把这问题提出过,大意说:难经虽然把切脉列在最后,并不等于说脉不重要,我认为望诊凭的视觉,闻诊凭的听觉及嗅觉,问诊凭的是主诉,它们涉及的范围虽广,但所得病状是偏而不全,只能供诊断的材料。惟有切诊似凭的触觉,实际是凭脑力的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将各诊所得的材料加以分析综合,辨出何是,何非,何去,何存,然后确定病情

的属寒属热,人体的属实属虚,作为用药处方的标准。

根据生理作用,依脉的软硬,可以知血压的高低,依脉的迟数,可以知体温的高低,依脉的急徐可以知神经之兴奋与抑制。因此我体会切脉已达到思维阶段,它是以理性而整理了感性的一切材料。由此做出对疾病斗争的策略,是接近于正确的,如果只照罗列的许多感性材料,就来处理疾病,是会犯内经所说的「虚虚实

实」的毛病,这说明脉在西奋中的重要性。

至于舍脉从症在临床上比重不大,凭脉辨症是正常的,舍脉从症是例外,既掌握

了正常,就会理解到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