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康伟老师说“太极拳术十要”

 winriman 2021-04-27

图片

在2016年的中华武术杂志第9期上,有一篇张宝银先生的文章太极拳修炼三题。其中第一题'太极拳术十要,我感觉不错,就用手机拍下来发在了我们的太极拳理与实践QQ群上。(见附录)没想到,康伟老师把此图照转到太极观真会员群上,并说了这么一句上面这些论述让多少太极拳习练者走入歧途。会员们不解、困惑、迷茫了。难道这些论述错了吗?康老师又讲'上面的论述没错!但在没有明白人解读的情况下,人们的理解往往是错误的。照着错误的理解去练拳,肯定会走入歧途

为此,我和康老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通话,主要是康老师在对我解释为何会走入歧途。我感觉有必要整理出来,供真正的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1
关于太极拳术十要

邓:康老师,您的发言让很多人不解。能再讲讲么?

康:大家都在拿这个“十要”比划动作,全错了。其实它告诉你的是离开十要练功,心中拳理不明。这是告诉我们,这“十要”是拳理,不是动作要求。每一句话都是拳理。要虚灵顶劲,但在你没有劲儿的时候,即虚实不分的时候,虚灵顶劲是没有的。

第二句含胸拔背,如果你不知道内气是怎么归丹田的, 气怎么能往下走,你也是做不了含胸拔背的。它是要求你要把心气放到肚里才可以,是里面的运动,不是外边的动作。

三要松腰落胯,如果不把胯打开的话,你的腰松胯活根本谈不上。这一切都在第4条里要分清虚实,这是最重要的。但我们现在并没有分清虚实。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实性,什么是虚性,以上所说的一切都与你无关。因为它说的是虚力。那什么是虚实呢?可不是体重放在哪条腿,哪条腿就是实。虚实与脚的负重与否没有任何关系。

邓:我听说这么一件事:(下面来一个小插曲。)

一个在陈家沟学拳十几年,后又师从某大师的人不相信康老师的话。他说,我能不能推你一下呢?康老师就先做了一个实,两人就顶上了,体重全在脚上。然后,康老师又做了一个虚力,把体力换成了虚力,那人当时就悬起来了,而且康老师的两脚并没有换地方。最后康老师一只脚站着,那人用全身来推,而康老师的脚还可以在地上乱动,他当时就傻眼了。他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练了那么多年,说脚底要生根,说太极拳其根在脚呀!

康:轻重不是虚实,分虚实,脚不动就分了,根,是根性,即虚性。脚是虚性,这就叫其根在脚。真正太极拳的劲源在丹田,不在脚。冯志强老师讲丹田一粒混元气。从丹田这里散出去,散到四周。其根在脚,说的是腿的性质都得是虚的,脚底的根性是虚的。所以说,道本虚无,本质是虚的。这个根是根性。

邓:听说您的一条腿就棚住了那人的全身力气,而且腿还能动。不仅如此,您让上边端着他的气往脚下一走,那人哗的一下就掉下来了,而您人根本没动。那人说,我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

康:这叫走气。你记住,不让他亲身接触,他是死活不会信的。而我们又能摸几个人呢!

康:至于下面所讲的沉肩坠肘,全身劲儿整,讲的很对,但如果你不知道劲儿,肩劲儿,胯劲儿,腰劲儿,肘劲儿,这些你不认识的时候,沉肩坠肘与你没有关系。它是把劲儿撂下去,不是把动作撂下去。而人们全把这些放在动作上了。你再怎么做,都是假的。这些全是里面的东西。十要中说离开拳理练功,心中拳理不明,它不是说动作不明。所以第六条要用意用心。什么叫用意?你不练意,怎么用意?这实际是用意导气的问题。下面的意气为君,内功自生等等,都是在告诉你这都是里边的东西,不是外边的东西。是在走劲儿。这些都需要眀师带着你一个一个去认真体悟。

邓:但从古至今的太极大师们教拳不都是从拳势讲起的么?不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吗?

康:对啊!我也教动作啊!我们的六式不就是动作吗?

邓:那您是把拳理放进去了。

康:对。实际上,动作是让你感悟拳理的一个工具。但如果你没有把拳理搞清楚,那你这个动作干什么呢?学太极拳要先学读书,要先把理搞明白了,再给你一个动作去感悟这个理。不断地纠你,拿理套你,让你在一个动作里去感悟这个理。这个理在动作里是什么感觉,什么状态,这个状态恰恰是这个理的体现,就叫理法合一了。所以气无理,无以;理无气,无以行。这个气,即我们的动作。

邓:六式不就这几条规律么?

康:这几条刚刚在形上。然后它会调动你的里边的东西。这只是我们最初级的东西,一年级的教材。如果你连动作都还弄不清的时候,或者说你还不能意识你的动作的时候,比如说,你还意识不到渐变规律的时候,意识永远是断的,往下走,是走不下去的。不把你的身体拉到的位置,你的中气是养不出来的。到最后就不是体的事了。,是无过不及,是这个动作不松,不紧,天天这么走,慢慢你的身体中的内气就会像一个刚刚吹起的气球,刚刚灌满,没努出劲儿,也没泄气,慢慢地养出这么一个气来。

邓:我也在慢练啊!自从2010年我开始接触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以来,我都是在慢慢地练啊!

康:慢练,为什么慢?如果不讲渐变,慢练了那么多年,不知道慢在干什么,脑子没有跟着慢,微变化,慢是没有用的。慢练的目的是任何一点微变化我都知道。在慢中任何关节都要动,我要知道这个动,感觉到这个动。到最后,所有的关节都在动,但外边看不出来,因为你转的很慢啊,很微啊!如果只是慢腾腾,并没有用意识与你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那很多地方还是死的,而你还根本没有认识到。

2
关于站桩与程序问题

邓:您说现在不要站桩,为什么呢?

康:为什么要站桩?因为要守住那个你养出来的内气。你刚一上来,就让你站桩,根本没有内气,守什么呢?这一点我和某些大师意见不同。我接触过一些大师,他们说的很多,也都对,但唯独程序不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一上学,就拿着高中的课本让他学,让他做题,他能行么?!所以我们现在看前辈的东西,那些描述,都太对了!但你若按照那些描述去练,在没有人给你正确解读的情况下,就太毁人了!

邓:那您怎么个程序呢?

康:我教学生从来不让站桩。现在站,像个木头疙瘩,越站越死。站无极桩,要到那个无极状态,去守那个无极状态。而只有松柔到全身不挂力,才叫无极。所以要先把自己松柔下来,等你身体里有真气了,守性的时候才站桩。那时的站桩你会日新月异的。

邓:您也不让您的学生舞刀弄剑,也是时机不到么?

康:是的。刀剑棍棒是要与身体合为一体的。一个刺剑,可不是手腕在动,而是从脊柱就开始了,剑与你的手臂、一直连到脊柱,调动浑身的劲儿往一处走。所以我们的金牌专业户小杨把刀剑都收起来了。等将来时机到的时候,会让她练的。

3
如何练,关于所谓的标准性  

邓:那我们如何练呢?

康:目前的六式基本功是最基本的外形上的。以后还要深化。现在我们在练如何松上体,上体松不了,下身无法复制。等上体的感觉有了,用练上体时的感觉去找下体,去找身体所有的部位,等到身体所有的部位都像你的手臂一样的松柔了,你的身体里就会有真气了,那时你内性自发,前辈们所描述的各种现象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4
练中的困惑 :一大片黑地

: 我们的学员怎么越练越觉得不会打了?用六式中的规律规则对照一下,似乎处处有毛病。

康:邓老师,我看您刚才又发了个东西,(见附录2)上面说的很明白:再学几个月,自觉不如以前。怎么练着练着反而觉得不如以前了呢?其实它告诉你了:如有此景象千万不可泄气,正是进步耳!在我们放弃东西的过程中,其实你在进步。而如今拳未进步,不能自知拳式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如今你拳不进步,是你自己不知道你的拳式在破坏你的目的。所以,人人必由此经过,越练越不明白,越练越啥都没有了,其实你在往前走。太极拳就是这么个东西。所以,这个时候要有老师的指点。就像有一个很深的山洞,唯有走出这个山洞才能走进光明。你没走过,深一脚浅一脚,越走越黑,不敢走了。不对呀!怎么没头啊?我是否走错了?你可能会折回去。但这时如果有一个走过去的人在前边对你大声喊:是的,没错。越走越黑,有泥潭,你只管往前走。这样的话,你心中有底了,你走走走走就到了亮处,走出去了!

邓:是啊!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在黑暗中摸索,太多的人一辈子没有走出去!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领路人啊!所以才代不数人

康: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一要看有无走过去的人领路,二要看走过的人的话你是否相信。他让你往前走,你认为是对的。但走着走着你产生了疑问:这不对啊!我怎么越练越不是那东西了?我所看的这些拳论上的东西为什么都不对我说啊?就又折回去了。郑曼青说过:这些东西,反正我对你说就是这样。但是我的徒弟们都不相信这个,都不跟我走了。所以为什么真正走过去的人少?比如说,某大师的徒弟成千上万,一上来就站桩,到目前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是大师不教么?不是,大师是真的在教。是程序出了问题。

邓:就是因为中间有那么一大片黑,所以即便找到了领路人,也因为困惑而半途而废了。这廷可惜的,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无缘碰到明师的。

5
关于理论的学习问题

邓:康老师您看,我在有计划地在我们的太极拳理与实践QQ群上发一些有关太极理论的东西。您认为是否不妥?而且许多人都在买书看啊!

康:大家不知道一年级的教材在哪里,全都买了高中的教材在看,开始做作业,然后在拿那些理论找动作。一年级学生做高中作业,有一个,错一个!没有明师给你解读,实际上你做不了那个作业。因为那些拳论讲的不是外边的动作,而是内里的要求。现在只有外,还谈不到内,你唯有练过来后你才明白!

邓:这么说,我们都是在瞎看了!

6
康老师的历程

康:为什么我们现在能说清楚?因为我们是走过弯路的,我们是一点一点走过来的。前边的20年我根本不知道松是怎么回事,怎么都松不下来。因为那时强调低,强调架子,强调位置,转到哪里等等。老师是好心,但他没把理搞清楚,就让我们做那个年级的动作,结果我练了20年都不行。后来我哪里都不去了,踏踏实实在家看书。在前几年我也是越练越弱,思想上也迷茫彷徨过。所以我说,一要换得了脑子,二要耐得住寂寞,三要经得住诱惑,四要相信老师,持之以恒  。我所以现在敢这么坚决地对你们讲应该怎么练,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出来了,不是光嘴说。

我们20多年的心血,经历了那么多的困苦,现在我们一是要把它做成产业,二是我们也有一份责任,能传多少就传多少,至少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个东西,慢慢把它传播起来,让真东西留下来。别到最后人们只是抠那个动作了。那真不是太极拳,那是舞蹈。我们不打算和任何人争辩,随缘吧! 

7
关于棋谱式太极拳

邓:我一直都在注重动作的标准性。我觉得先得把动作的线路搞清楚。刚开始学拳的人,不讲清楚他们怎么做啊?

康:对。一先学动作,二学会动作开始教理。所以初级班开始就是六式。先学六式,动作很简单,把规律给你,然后学拳时,不断拿六式来纠你。比如腰不要拧啊,一伸手要到最大位置啊,位移不要超出三分之一啊,不要出圈儿啊,等等。因为学了六式基本功,所以他能听得懂。你在练拳的时候要控制的是这些东西。一定要把脑子放开,不要太去抠动作。人们动作抠了那么多年,谁把功夫练出来了?所以王芗斋说“这叫棋谱式太极拳”,是你摆出来的。

邓:但现在社会上基本上都是在这样打拳,也在这样教拳。

康:你把一些老拳师的视频拿出来看看,比如傅仲文,冯志强,李经梧,外形上随随便便,好像漫不经意,但他们里边的感觉,里边控制的分寸一定是极精准的。他们控制的是内在的虚性,他们是在拿虚力应对。你想想,真打起来千变万化,怎么可能一定多高,一定多低,什么方位?所以在动作的方位上要考虑的是规律,是大的原则分寸和距离,是太极圈的平衡规律在控制,只要不出这个圈儿,你会自平衡。 

8

怎么练拳

邓:如何把六式规律运用到拳式当中?六式的规律不就那几条吗?

康:目前的六式基本功是最最初级的,最基本的。拳式动作比六式复杂多了,方向、方位、一起动的东西多了,但动作不管怎么打,在越来越复杂的过程中,看你还能不能遵循这些规律。这是真要功夫的。练一段时间会不一样,再听一边又会有新的感悟。要去找里边的东西。太极最后练的是一个感觉,所以叫意领气。内动意知,我独知。这是靠脑袋这个感觉在控制这个范围,比如说胯圈儿的内外。外人看不见,不是外形的东西。

邓:练内的东西,怎么练?又有几人能找到明师呢?康老师,讲讲虚实吧。

康:有一次我在打拳,做到白鹤亮翅,我的肩一下子就起来了。一老太太就走到我跟前说,你那肩不能抬起,要往下沉。我赶紧说,哦!谢谢谢谢!

我能说什么呢?大家都认为肩不起叫沉肩。但沉肩并非指的外形上的下沉,而是肩劲儿得往下走,与肩的位置是两码子事。这就必须要说到虚和实,什么叫沉。虚的重叫沉,实的东西往下坠,叫重。那个虚的东西叫沉气。气到哪里,劲儿就到哪里。所以叫松沉劲儿,是里边虚的东西下去了。松体就是松实(身体是实物),把体往下坠,就叫实。虚还要往上拔呢!叫“西山悬磬”。虚灵顶劲,用脑袋,用意识,把整个身体拎起来,里边的劲儿却要扔下去。所以要分内外。外,往上抬,里,往下扔,形体是绝对不能往下走的,一走就沉重了!但内气是要下去的。气是跟着劲儿走的,所以叫松沉劲儿。

邓:您现在不是不让管气么?

康:现在别理它。现在的任务是搅活这身体,让身体越来越软,软软的,慢慢那气就出来了。所以永远不要在你硬的地方打拳,要在松的状态下打。就像你揉面一样,越揉越软,最后把你自己揉散了。当你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气涨在身体里边,这时你就认识气了。这就叫懂劲儿了。

邓:最好能在老师的面前打拳,这样老师可以随时告诉你是不是松了,哪些地方还是紧的。但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缘呢!

后记

这篇文章我去年就写好了。但康老师不让我发。他说,时机不到。这么说出去会乱的。人们不理解,会说你胡说八道,甚至会群起而攻之。现在我又重新翻阅了一遍,觉得应该可以了吧?所以就拿出来了。还请太极拳的老师们,朋友们批评指正!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