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治河传奇故事 一曲运河儿女颂歌

 济宁文学 2021-04-27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一段治河传奇故事 一曲运河儿女颂歌

——读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

作者:朱 静


运河波浪宽,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而且是大运河全线地势最高的一段。没错,《大运河》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山东济宁。

虽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宁人,生活在运河边,但对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却所知甚少。大运河申遗成功,南旺分水枢纽、运河总督衙门等逐渐走进我的视野,也让我有幸读到了堪称大运河申遗成功献礼之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


说实话,最初我对《大运河》并不感冒,不就是个治河的故事嘛,有啥好看!漫不经心地翻开,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你看,“夕阳西下,瑰丽的晚霞把苍茫浩荡的长江染得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是大明建文四年初夏的一天傍晚,万年奔流、无语东去的扬子江突然成了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主战场。”首段的一个个方块字仿佛被作者施了魔法,将我散漫的思绪瞬间聚拢了来,带我穿越六百多年的烟尘,来到大明王朝。

长江边上,红膛美髯威风飒爽的燕王朱棣、矮矮胖胖关心民生的燕王长子朱高炽、满脸粉刺趾高气扬的燕王二子朱高煦粉墨登场;济宁乡间,衣衫褴褛跪拜祈雨的百姓、自告奋勇去找泉水的私塾先生白英、自私无赖横行乡里的无良少年颜开等一众人物也陆续出场。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生动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这个开篇让我拍手叫绝,也让我手不能释卷。

这个《大运河》不一般!而写作《大运河》、为大运河立传的,正是我们济宁人、著名作家杨义堂。他特别擅长用中国传统的小说技法,讲述原滋原味的中国故事。


首先,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作家选取明代永乐年间疏通大运河的一段历史,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紧紧连在一起。朱棣靖难成功,夺得皇位,但受不了旧都南京的溽热,一心迁都北京。可是海路有倭寇横行,陆路又遥远艰难,大运河的航运便是上佳之选。但是大运河济宁段早就断流,新上任的济宁同知潘叔正负责水利,他实地考察后发现大运河济宁段会通河通航的重要性,上书朝廷要求治河。统治者的个人享受与老百姓的大众民生在治河上竟然完美契合,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魔法。

治河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宋礼与潘叔正第一次治河失败,险丢性命;宋礼戴罪立功,到民间寻访治河能人,三顾茅庐,与白英结拜,白英出山;治河过程中又遭遇洪水、瘟疫、饥饿、冤狱、搬迁等重重困难,历时六年,终于功成。大运河济宁段的通航,带来了北京城明清两代500年的繁荣,也带来了聊城、济宁、淮安、扬州等一批运河沿岸城市的兴旺。


其次,人物个性鲜明,年代感强。

《大运河》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既有刚直不阿、矢志不渝的工部尚书宋礼,努力作为、书呆子气的济宁同知潘叔正,重情重义、正直担当的漕运总督陈瑄,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河工李老大等一群让人敬佩的正面形象;也有汉王、鲁王等胡作非为、令人切齿的皇家子弟,奸佞阴险、满口阿弥陀佛的和尚姚广孝,趋炎附势、昏庸无能的济宁知州杜晓言,油滑世故、狗仗人势的小混混颜开等一众反面形象。而书中最让我欣赏的则是平民英雄白英。

白英是书中刻画得最为丰满的形象。“生平不为名利困,唯有义字动乾坤。”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义”字。他是一个乡里的教书先生,有文化,有见识,有思想,有担当。他淡泊名利,不慕富贵,喜欢喝二两小酒,也喜欢给人讲历史故事。颜开欺负孤儿寡母时,他挺身而出,呵斥颜开;家乡干旱缺水,他带领儿女去找泉水,义不容辞;宋礼带着官服请他出山治河,他将官服掼在地上;与宋礼义结金兰后,他欣然担任治河总师;他实地考察,设计了堪称“江北都江堰”的南旺分水枢纽,使得运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正直的宋礼惨遭冤狱,他献计绑贪官进京请愿;开挖新河,家园和祖坟需要搬迁,他含泪带头;积劳成疾,病入膏肓也不肯离开工地,最后死在进京领赏的路上。

白英的身上既有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德。对于颜开这样的坏学生,他也没有太好的教育方法;对于自己的儿子儿媳,他也下不来狠心去管束;尤其是女儿成亲当日,女婿李老大头撞巨木不省人事,白英坚持让李老大的弟弟穿上哥哥的衣服、抱着哥哥的长寿鸡、代替哥哥成亲,这些都带有那个封建时代的烙印。


最后,主题积极向上,极富中国特色。

在《大运河》中,正与邪的较量、官与民的矛盾、情与义的坚守始终贯穿全书,多个主题交相辉映,既是一部大运河申遗的献礼之作,也是一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的佳作。

如果说白英是“义”的化身,那么宋礼、潘叔正、陈瑄等人便是“忠”的楷模了。儒家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他们都是朝廷命官,但脑袋里并不只是简单的忠君,而是有很大程度的民本思想。宋礼为治河放下官身,与白英结义,再现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被奸臣诬陷下狱,惨遭毒打,出狱后却第一时间回到治河工地;担任工部尚书十八年、掌管亿万工程营造资金,却一生清贫,去世后因家贫子孙无力发丧。陈瑄投降朱棣,为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金陵城百万民众免遭屠戮;他督海运,战倭寇,开清浦,殚精竭虑,造福亿万黎民苍生;他心心念念着未婚妻茅毛,尽一切可能保护她、照顾她,最终得到茅毛的谅解,有情人终成眷属。潘叔正一心治河,上司的威胁阻拦、妻子的谩骂背叛,都没有能够改变他治河的决心。他们是清廉官吏的好榜样,是有情有义的好儿郎,是勤政务实的好公仆。在他们身上,传达出作者对清正廉洁、务实进取官风的颂扬。


《大运河》热情赞美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高手在民间”,是一部群众路线教育的好教材。白英死后被封为“功漕神”,被百姓尊为“白大王”,奉为神灵,就是最好的明证。

《大运河》还热情讴歌了运河儿女纯朴、坚贞又凄美的爱情。不论是陈瑄与茅毛、潘叔正与宋小蛮之间的感情纠葛,还是李老大、白秀英与宋大牛的情感守望,都透露出人性之善、爱情之美。

长篇小说《大运河》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故事的精彩。它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明代运河风情画卷,随着作者的深情叙述,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同志说:“感谢义堂,写出如此恢弘的作品,在大运河申遗的伟大进程中,使得中国文学没有缺席。”感谢杨义堂,也相信杨义堂会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奉献给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作者简介:

杨义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武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获得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乔羽文艺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