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驿站」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茵陈

 江湖无岁 2021-04-27

文/药学部 闫雪主管中药师

图/药学部 廖小红主管中药师

岭南地区到了春季湿气最重,很多街坊喜欢煲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烫水饮用,茵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茵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曰“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皮肤瘙痒等症,用量为6~15g。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病人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茵陈,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篙子”,病人说是三月里的。华佗领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茵陈,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颇有功效。但过了三月,茵陈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茵陈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茵陈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茵陈茎叶可以入药治病。

来 源 与 采 收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再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药 材 性 状

「本草驿站」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茵陈

茵陈药材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花茵陈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推 荐 药 膳

薏苡仁绵茵陈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15g,绵茵陈15g,鲫鱼500g,瘦肉100g,蜜枣2颗。

做法:

瘦肉飞水,放入先行浸泡好药材,加入12碗水,开武火煮滚文火煎煮1小时,鲫鱼洗净,用油煎鱼两面微金黄色,再加入先行已煎煮药材同煎1小时便可。

功效:此膳可以治疗脾胃湿滞,具有健脾祛湿,利尿等功效。

赤小豆绵茵陈煲鲫鱼

材料:赤小豆25g,绵茵陈15g,鲫鱼500g,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用清水洗净,绵茵陈洗净用煲汤袋包起扎好,热油锅下洗净的鲫鱼两面煎黄,把准备好的各材料放入汤锅,加上足够的清水煲1.5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功效:具有祛湿除困,健脾利水的作用。

作者简介

「本草驿站」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茵陈
闫雪,药学部主管中药师,中药学硕士,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编辑:杨艳

复核:郑小英、刘庆钧

责编:冯殷

审定:方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