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学│苏立军:郁达夫撞上了秋天?

 富春少年 2021-04-28

考证│苏立军:郁达夫撞上了秋天?

苏立军老师

郁达夫研究学会副会长,区教研室教研员,富阳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

郁达夫专题讲座

      郁达夫撞上了秋天?
      郁达夫确实撞上了秋天,那是故都的秋。那是1934年的8月,“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但是,前几天,朋友盛君在“走近郁达夫”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我撞上了秋天》,署名郁达夫,发布后没有多长时间,徐君首先发声:“这会是郁达夫的?”之后郁君很肯定地说:“这不是郁达夫的!”
      怎么回事?盛君怎会发布这样一篇文章,而且署名郁达夫?盛君说,他是从一本书上看到的,而且又在网上搜索,都清楚的表明是郁达夫的作品。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所谓的《我撞上了秋天》的散文,但是,来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过日子》,署名为“周作人等著”,翻看里面的文章,似乎都是名家名篇,如周作人的《苦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梁遇春的《春雨》等,在第211页就是郁达夫的《我撞上了秋天》。
      该书封二折页上有周作人、老舍、汪曾祺的简介,在封三的折页上是插图作者韩一维的简介,但是就是找不到编者是谁。
      按理集多位名家作品于一书之中,肯定有一位主编,主编一般也会写上《序》或《前言》来表明编辑的宗旨和意图,或对选编的作品进行导读性的评价。可是,在本书中,既找不到主编,也找不到序言或前言,只是在版权页上看到以下内容:
      作        者:周作人等
      责任编辑:崔保华
      特约编辑:黄川川
      版权支持:张    婧
     以上这些版权页我是看不太懂的,特别是这“版权支持”,它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张婧”拥有版权,还是张婧支持某些人拥有版权?不得而知。
      而对于序言或前言,也只是在目录前一页看到如下内容:

      就这么不超过30个字:
      极简阅读
      时移境迁,浮光掠影
      他们的文字,穿越时空,抚慰你我,引领前行

      似乎也表明了一种编辑意图,意欲在当下快节奏生活状态中,试图运用名家名作,从心灵深处来触及心气浮躁的人生,抚慰焦虑恐惧孤独的灵魂,这不能不说立意极高,虽然文字极简。我还是认可的。

     但是,我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名家名篇都没有注明出处,网上有人说,郁达夫的《我撞上了秋天》来自郁达夫全集,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由浙江大学教授吴秀明主编的,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郁达夫全集》,我是全程参与的,也帮着收集整理了1992年浙江文艺出版社《郁达夫全集》所没有收录的文章,但绝对没有《我撞上了秋天》这篇散文。
      但有意思的是,有一篇网络博文,在引用郁达夫这篇散文时有一段按语:
      郁达夫:我撞上了秋天。整篇散文非常欢快,用语很现代,出现“网络”、“交通管制”等字眼,要不是确定来自《郁达夫全集》,真是要怀疑是不是郁达夫的文了,完全没有阅读隔阂。
      好了,这里该博文作者很明确该文来自《郁达夫全集》,而他又说“整篇散文非常欢快,用语很现代”,这无疑提醒我们,该文是有很多疑点的。
       现在,我们回顾下郁达夫散文语言的特点。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散文独树一帜,刘海粟对郁达夫的散文做过精彩的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 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笔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因而,郁达夫散文时时刻刻处处体现出绘画美、情韵美、感伤美、个性美,特别是《故都的秋》,那是1934年的郁达夫,他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 秋",其实是郁达夫的" 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作者在文中所刻意表现的"种种衰亡的生命" 正好显示了作者对生命满怀感伤与哀怜的情感态度,并由此奠定了本文"悲凉"的情感基调。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那么,《我撞上了秋天》是在怎样背景下写成的?郁达夫在北京呆的时间较长的就两次,一次是1923年10月到1925年2月,到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讲师。还有一次就是写作《故都的秋》的这一次,1934年7-9月,那这一次既然有了《故都的秋》,就不可能出现与《故都的秋》风格截然不同的《我撞上了秋天》,那么有可能出现在北大任教时吗?
      1923年到北京的郁达夫,是处在怎样的生活与思想境遇中呢?
      陈福亮著《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把郁达夫在北京的生活用了一个很沉重的标题《沉重的北京岁月》。
      郁达夫只是位于北大北河沿分部一个卑微的统计学讲师,刚到北京时所作的散文《海上通信》以感伤的笔调抒发了北行的心绪,还在给沫若仿吾的《一封信》中,述说来北京后的心境“竟完全一刻清新的时间也没有过,从下车之日起,一直到现在此刻止,竟完全是同半空间的雨滴一样,只是沉沉落下。”
      期间所发生的郁达夫与沈从文的故事令人唏嘘:
      1923年,20岁的沈从文做了北漂一族,从湘西来到北京闯世界。但在北京,他考学考不上,投稿没人用,只好在北京大学一边旁听,一边打工以维持生计。即使到了寒冬腊月,他仍是一身薄薄的单衣,走在街上冻得发抖。晚上躲进自己的住处——“窄而霉小斋”,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钻进被窝,看他随身带来的那本《史记》。
      1924年的冬天,穷困潦倒的沈从文,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尝试着给作家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郁达夫推开沈从文那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屋内没有火炉,沈从文身穿一件单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凉炕上,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这时,他已经三天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了。
      郁达夫感动得眼圈发红,先解下自己的羊毛围巾给这位小兄弟围上,再把他拉到馆子里撮了一顿,一结账,共花去一元七毛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当时,五元钱也不算小数目了。郁达夫当时在经济上也极窘迫,月薪实际上只能拿到30元,也正处于“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时期。
因而,郁达夫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愤怒喊出心中的郁愤:
      上策不行,次之中策也不行,现在我为你实在是没有什么法子好想了。不得已我就把两个下策来对你讲罢! 
      第一,现在听说天桥又在招兵,并且听说取得极宽,上自五十岁的老人起,下至十六七岁的少年止,一律都收,你若应募之后,马上开赴前敌,打死在租界以外的中国地界,虽然不能说是为国效忠,也可以算得是为招你的那个同胞效了命,岂不是比饿死冻死在你那公寓的斗室里,好得多么?况且万一不开往前敌,或虽开往前敌而不打死的时候,只教你能保持你现在的这种纯洁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现在想进大学读书一样的精神来宣传你的理想,难保你所属的一师一旅,不为你所感化。这是下策的第一个。 
      第二,这才是真正的下策了!你现在不是只愁没有地方住没有地方吃饭而又苦于没有勇气自杀么?你没有能力做土匪,没有能力拉洋车,是我今天早晨在你公寓里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已经晓得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你还能胜任的,要干的时候一定是干得到的。这是什么事情呢?啊啊,我真不愿意说出来——我并不是怕人家对我提起诉讼,说我在嗾使你做贼,啊呀,不愿意说倒说出来了,做贼,做贼,不错,我所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叫你去偷窃呀! 
      无论什么人的无论什么东西,只教你偷得着,尽管偷罢!偷到了,不被发觉,那么就可以把这你偷自他、他抢自第三人的,在现在社会里称为赃物,在将来进步了的社会里,当然是要分归你有的东西,拿到当铺——我虽然不能为你介绍职业,但是像这样的当铺却可以为你介绍几家——里去换钱用。万一发觉了呢?也没有什么。第一你坐坐监牢,房钱总可以不付了。第二监狱里的饭,虽然没有今天中午我请你的那家馆子里的那么好,但是饭钱可以不付的。第三或者什么什么司令,以军法从事,把你枭首示众的时候,那么你的无勇气的自杀,总算是他来代你执行了,也是你的一件快心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活在世上,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我写到这里,觉得没有话再可以和你说了,最后我且来告诉你一种实习的方法罢! 
      你若要实行上举的第二下策,最好是从亲近的熟人方面做起。譬如你那位同乡的亲戚老H家里,你可以先去试一试看。因为他的那些堆积在那里的财富,不过是方法手段不同罢了,实际上也是和你一样的偷来抢来的。你若再慑于他的慈和的笑里的尖刀,不敢去向他先试,那么不妨上我这里来作个破题儿试试。我晚上卧房的门常是不关,进去很便。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我这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事。但是我有几本旧书,却很可以卖几个钱。你若来时,最好是预先通知我一下,我好多服一剂催眠药,早些睡下,因为近来身体不好,晚上老要失眠,怕与你的行动不便。还有一句话——你若来时,心肠应该要练得硬一点,不要因为是我的书的原因,致使你没有偷成,就放声大哭起来—— 
      这样的生活与情绪状态,何来欢快呢?况且,在这段时间郁达夫又写下了《薄奠》《十一月初三》等小说,在此我不必多赘言小说的情境与民生状态,都可以感受到郁达夫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并不快乐!
      可是在这篇散文中,“是一阵风,施施然袭来,像一幅硕大无朋的裙裾,不由分说就把我从头到脚挤了一遍,挤牙膏似的,立马我的心情就畅快无比。我在夏天总没冬天那么活力洋溢,就是一个脑子清醒的问题。秋天要先来给我解决一下,何乐不为。”
      “来来往往的人开始多了,有人像我一样看,那是比较浪漫的,我祝福他们;有人奇怪地看我一眼,快步离去,我也祝福他们,因为他们在为了什么忙碌。生命就是这样,你总要做些什么,或者感受些什么,这两种过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

刊载《我撞上了秋天》伪文的书籍

      不再举例了,我从《我撞上了秋天》怎么也找不到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点:绘画美、情韵美、感伤美、个性美!
      我要急于下结论了:这是一篇假冒伪劣的散文。郁达夫在天有灵,是不是会说:如果在北京的岁月那么欢快,我何必离开北京到武昌去碰一鼻子灰呢?
      呵呵……
      郁达夫怎会撞上这样的秋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