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山水画中的不重物象吗,后人明朝末年以来几百年都搞错了!

 新用户79569919 2021-04-28
有人说元代人作画不重物像,随意而为,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元人作画大多写自己生活的区域山水,是比较重写生,更注重理法,这是传承宋代精髓。


我们根据杨维桢在给夏文彦的《图绘宝鉴》作序时所说的话来看,他对元代这种写实风有更绝对的说法:“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如画猫者,张壁而绝鼠;大士者,渡海而灭风;……若此者,岂非气韵生动,机夺造化者乎?”


元人画与自然及写实性造型有密切联系,是因为这仍然是一个与宋代一样的讲究“意境”的时代。“意境”者,意与境相生相发也。由境而生意,因意而触境,刘勰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之诗画结合的倡导,即苏东坡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是这种诗情与画境的结合。诗画结合成为这位文人画理论奠基者的名句。


而我们看宋代绘画,不管是院画还是文人画家,都重点讲究一个意境,这点是相通的。我们再去观看董源,巨然山水画作品,其中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这更是少了人工刻意而已的工,多自然情趣,符合江南山水平淡天下的趣味,我们观看江南前,没有北方浑厚伟岸的气势。


他们的山水岚色郁苍,枝干勁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诸掩映,一片江南也。”也是因为意境,但是物像的造型却有着北方山水中的一些特点,这和他们吸收北宗山水的一些技法有很大关系,可知以前的山水并没有纯粹的南北宗之分。


到了明朝末年甚至是清代,画风白有了转向,董其昌,四王借助他们在画坛的势力而分南北用,重点谈笔墨,导致笔墨独立至上的倾向突出,画家们才不太关注丘壑造型,对自然的写实却丢失了,而且尤其怕沾惹因此而来的俗气,一个心思全扑在笔墨上,哪还有什么意境可谈,诗意更没有了,有的只是自己不出房门,闭门造车随意而为。


这也导致后来的绘画发生了变化,出面了转折点,使得继承断了层,这也进一步导致今天的文化艺术领域缺乏精神支柱,导致今人开始怀疑古人,而谈什么创新,说古人的画不行,跑去向西方学习。
从董其昌、“四王”开始,规划上的题跋都题理了,没了诗画相辅相成,而题画仅仅成了画法花论之谈,这个风气持续至今天还余绪尚存,所以学画还要从根源上去找,而不是学习今人。

元代画讲意境讲写实,除对笔墨帮助造型的功能较注意,而对笔墨自身并不太关心外,赵孟的一些题画诗是今人对元代笔墨产生错觉的主要原因。诗是这样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题的画法,而她是绘画意境的辅助,使得以后画与诗也分离。

后人讲的以书入画,帮助造型,强调的都是书法意味与造型意味的相“通”相似(“如”)。而没有什么书画同源之说,这个的搞清楚,书法只是对绘画造型的需要而辅助作用。
书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是绝对地服从于造型的需要,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去选择能与之相匹配的书法用笔,而且很多书法更没有艺术可言,但是能写字者都可以写,而规划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

在看赵孟的书画,一边主张以书入画,一边仍在重造型师造化的基础上创造意境,而以书入画不过是帮助达到此种境界的手段而已,只有把对历史的理解还原到历史的真实场景中去,才可能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不然我们真的很难理解题写书画结合的赵孟的画还那么写实,为何还会赞成“与物传神”,也就更难以理解钱选明明说过士气就在于隶体入画,可自己仍心安理得地画自己精致细软的青绿山水;这一切难道不矛盾吗?
也不会明白倪瓒嘴上说只抒逸气,但是为啥又把竹子画得实实在在一丝不苟,所以元代人都是写实和意境同时注重的。他们提倡的是既要画的像,而且还要有意境之美,如果画的不像还谈什么生动,神似。

你说你画个猫都成为狗了还谈什么生动,传神,这难道不是故意而为吗,所以问题出在明朝末年之后。
新文化运动更是把中国文化人还搞偏了,使得好多中国学习知识的人不再是纯粹的中国人,而是喝着外国人奶水的两性人,还大谈西方学问高,中国的落后,也出现了向孔子开炮的做法。
说白了元代也是一个写实造型的时代,元代仍然是一个通过意境——而绝对不是通过笔墨——的塑造来传达个人心绪的时代,元代是宋代传承,当然更多地是宋代尚处于初期阶段的文人画传统的继续与发展。


而且,元代承传宋代的过程还持续到明代中期。知道董其昌时代,发生变化。到清代《芥子园画谱》也同样尊重传统。称“赵子昂居元代,而犹守宋规。沈启南本明人,而俨然元画”。他们看的很清楚,看到的就不仅是宋元关系,而且是宋元至明中期画风的相似性。如此等等画史阶段间关系的论述,不绝于史。


董其昌甚至清初四王时代绘画才以笔墨而至上,注重关注笔墨关系,而忽略了绘画的造型,更不在关注写生,为了避免出现俗气,而以笔墨论,今人学习可以重点选择,把笔墨精华吸收溶于前人绘画中,这样才会使得绘画更加丰富多彩。


有这么一段话说的很好,世人爱书画而不求用笔用墨之妙。有笔妙而墨不妙者,有墨妙而笔不妙者,有笔墨俱妙者,有笔墨俱无者。力乎?巧乎?神乎?胆乎?学乎?识乎?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绘画要笔墨都有精妙,黄宾虹一生都在耕耘于传统,他很了解,称“宋画如酒,元画如醇”,道出了宋画与元画那种真正的同一美学思潮间的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