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管理学校:校长该不该事无巨细?

 老胡聊科研 2021-04-28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我们先看一段对话:

 我:“XX主任好,看看本周X上午哪一个老师有时间,到郑州XX电视台做一期节目,咋样?”

 主任:“我跟领导请示一下。”

 我:“这还需要问领导啊?”

 主任:“是的,我们所有事情必须领导同意。”

 我:“你们学校领导是不是天天闲着没事干啊?!”

 主任:“哪能呢?太忙了,每一个方案,宣传稿等都要审核。”

 我:“天天那么忙,还管这些小事情?”

 主任:“没办法,需要领导把握方向。”

 我:“只是当一次科研专家点评而已。”

 ……

 主任:“XX您好!经学校研究安排郑州市名师,郑州市教科研专家库推荐人员XX老师参加,谢谢您的支持!XX老师电话138xxxxx。

 我:“我们需要的是班主任啊!?”

 主任:“没事,她能做,管理和教科研都是专家型。”

 我:…… 

案例2:

 有一天,某学校希望我邀请一名具有较为丰富科研经验的一线教师,面对面给学校老师们分享一下个人科研经验。于是,我首先想到了某某名师,因为她不仅科研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很强,而且还善于表达和沟通,是承担本次科研普及工作最好的教师之一。

于是我给该名师打了一个电话,征求一下她本人的意见,希望接受XX学校的邀请。该名师本人倒是很愉快地答应了,但他说要去向校长请假。我说:“活动也就半天时间,还需要跟你们校长亲自请假吗?”他说:“我们学校老师外出参加活动,哪怕只是半天时间也都需要校长亲自签字或者同意。”我说:“那好吧,等候您的回复。”

大约半个小时后,该老师给我回复说:“胡老师,我可想去,但我们校长说学校最近工作忙,不同意我去。没办法,我去不了了,抱歉啊!”

我无语……

案例3: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去某学校调研活动,在校长办公室坐了大概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包括副校长、主任和老师像走马灯一样请示校长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下午的专家研讨会座位咋安排?包括厕所设计多少个蹲位?包括某教师生病了准备安排谁替课?包括某教师请产假已经到期时间了,暂时接替谁的课等等?……也就是说,学校从副校长到主任和老师都来校长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然后由校长亲自拍板。我们再看看校长的眼睛,似乎有点没睡醒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手揉揉眼睛。此情此景,一方面我们感叹该校长个人能力太强大了,几乎无所不能,好像学校任何事情对校长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另一个方面发现该校长做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了,感觉校长特别特别累,特别辛苦,不得不让人心疼。

(二)

上述三个案例,都是我们在与学校部分老师打交道过程中遇到或见到的几件事情。这三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校的大小事务都要经过学校主要领导甚至校长的同意。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校长对学校各项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基本上做到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案例1中,根据本期《聚焦教科研》节目的需要(准备录制的一期节目是《初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研究》),我们本打算想邀请一名省级名班主任为这一期的科研点评专家。于是,我们从网上搜到了《第三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拟认定名单公示》,看到了XX名班主任的名单。但我们又不直接认识这个名班主任,于是想通过学校一名主任联系一下,看看该班主任能否支持一下科研工作。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居然还要请示学校领导,而且学校还指派了另外一名教师参加我们的活动。

案例2中,这名老师具有一定的科研指导能力和经验,也是部分学校希望一线教师进行科研的现身说法,所以我们邀请她。但感到意外的是,该校校长以学校工作忙为由,拒绝了该校教师的请求。我不知道是不是学校工作真的很忙,但令我更为吃惊的是:一名普通老师请半天假,而且是业务工作,居然还需要校长的亲自审批同意才行。我不了解该校是否有请假制度,也不清楚学校的有关请假规定,但一名普通老师外出进行半天的业务培训活动,还都需要得到校长的亲自批示吗?

案例3中,短短的半个小时,竟然有若干副校长、主任和普通教师请示汇报工作,而校长也非常“轻车熟路,驾轻就熟”排解了大家的各种“疑难杂症”,不得不令人信服。同时也不得不感叹校长的精力极其旺盛,感叹校长真的很累。校长每天这样高负荷地、事无巨细地工作着,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方向的引领呢?

(三)

当然这两个案例,只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冰山一角,我们相信类似的事情应该是屡见不鲜。这样的学校,我们基本上判断没有请假管理制度,至少是请假管理制度不完善。即使有请假管理制度,可能也是一种摆设,否则每一名普通教师为什么还要向校长亲自请假啊?教师能不能请假,请假的依据是什么,校长说了算。教师能不能参加一些校外培训活动,或者让谁参加校外培训活动,也都是校长说了算。也就是说,校长把副校长和主任的活“承包”了——自己一个人把学校的活都干了。我不知道,还要那些副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干什么呢?

显然,学校的管理主要是靠校长的个人能力,校长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广大一线教师的意志。不言而喻,校长的管理水平,也就决定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我们经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之,那么一个坏校长呢?一个管理能力低下的校长呢?我们不敢想象结果啊!而谁又能够保证,所有的校长都是好校长呢?因此,一所学校把学校前途寄希望于一名校长的个人经验和能力,这显然是让人担心的。

就一所学校而言,校长资源是相对比较稀缺的,而学校事务性的事又太多太杂,因此也就决定了学校校长不可能把学校的大事小事都抓在手里。如果学校校长管得太细,那么会出现一些什么状况呢?第一,不能有效发挥老师或者主任或副校长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凡事都要“早请示晚汇报”,因此“不敢越雷池半步”;第二,学校校长如果亲自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自己也会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疲于奔命,不亦乐乎;第三,无暇顾及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引领和制度建设;第四,剥夺了年轻干部成长的机会,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主任或老师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能力;第五,校长凭经验或个人能力进行学校管理,管理工作就会容易发生失误甚至错误,甚至导致学校办学方向发生偏差;第六,学校工作氛围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朝气,广大教师“等、靠、要”思想日益严重……

(四)

作为一个人来说,无论时间、空间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同样,学校校长也不是“三头六臂”,他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当然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学校校长过于事无巨细关注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那么他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思想引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个别校长确实是一个“工作狂”,他不仅高效地处理好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思想引领,而且也能处理好学校的一些事务性工作,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毕竟是个案。再者来说,即使校长是一个“工作狂”,具有无限巨大的时间、精力和空间,如果一旦被事务性的工作所缠绕,往往也就很难脱身,这样学校的管理工作会变得非常被动。我们发现,凡是那些陷入学校事务性工作而不能自拔的校长,往往办学方向不清晰,办学思路不明确,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为低下。而且,学校也相应会出现没人愿意干事,没人敢承担责任的“怪圈”,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等现象十分突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显然,校长的领导首先是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进行领导,然后才是处理学校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即行政领导。

那么,学校校长如何从学校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呢?我们认为其实这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思想领导,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办学思想,让学校中的每一名教师都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二,推动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包括学校的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晋职晋级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工作制度等等,做到制度管理人,人人按照制度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学会分解工作任务,学校的副校长、主任、年级长以及教研组长等,要分别赋予一定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长不要随意插手事务性工作;第四善于分享集体的智慧,对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事项以及牵涉到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应通过行政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结束语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做人做事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当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这就是君子做与不做某件事的标准和准则。

 那么,作为一所中小学校的最高管理工作者——校长来说,哪些是该自己亲自做的事情,哪些是其他人该做的事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和原则,职责分明,层次清晰。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一样保持着正常、高效运转。

我们认为,一所富有理想的学校,校长应无处不在但又“无所作为”,教师有什么需求或者承担什么工作任务,不是只知道找校长而是也知道找相应的管理人员去解决;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应该是人人有事干,人人知道干什么,学校充满正能量,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所积极进取的学校,应该是到处充满着服务意识,眼里装着他人。正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刘伟校长说的那样:“管理是'成就他人'的行为,'当校长就要成就干部,当干部就要成就老师,当老师则要成就学生。'有了理念,接下来要的是将这种“成就”利他的认知落于实处、落于细处。”成就他人,实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