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教材是老师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语文的江湖也莫不如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以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中华大地上,百花齐放,竞妍争春。

虽然,每个版本都有其优势,每个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各版本教材的论剑争锋并没有让语文教学得以良性的发展,语文的江湖仍是一片混乱。

现在,“一纲多本”已经出现三十多年了,可语文仍然是饱受诟病的学科。痼疾沉疴没有得到根除,语文在学科教学中,仍然处于尴尬的地位。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将向何处去,怎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科学的?一个个现实问题困扰着语文教育工作者。然而,困扰虽在,语文教学仍然是表面上的繁荣,根本问题仍然是没有得到实效性的解决。语文要教什么?语文要怎么教?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的前路仍然是一片迷茫。

近日,教育部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实行了一个大的举措,决定,从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而出版社,又回归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看了一下七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使用的教材就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而今,久别重逢,从文本的选择和编排的体例上,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可是,细一观察,又和以前的教材有着很大的差别。从选文上,这套教材所选文章既有曾经的经典文章,又有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新篇章,文质兼美,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适当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令人欣喜的是,一些经过岁月沉淀的经典文章又王者归来,重新被选入了教材中,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还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这个争论一直没有休止过,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结论,为了二者兼顾,“部编本”语文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是按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所以,有的内容则是按文体组织单元。从文体的角度来组织单元,很显然是考虑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者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以人文主题展开教学,也可以从夯实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这样的安排,更便于教者把单元中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这样的安排,更具有科学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语文教学的器——“教材”变好了,语文教学令人不堪的现状是否能改变呢?非也!事情能不能做成,关键不是看使用的是什么工具,而是看使用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的春天能否来到,也不在于编了一本多么好的教材,好的语文教材,只不过是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人,是使用教材的老师。因为,最好的教材是老师。

教材是沉寂的个体,老师是活生生的存在。教材编得再好,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蕴含在教材中的文化和思想,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能真正地有所得,有所获。教材,毕竟是教学的工具,只有老师才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只有老师才能把学生从黑暗引到光明。

想起了上世纪初,那时的民国教育,在教材编订的科学性和文章选材的合理性上,和现在的教材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就是在那一时期,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载留史册的名人逸士,学识和品行,都让人屈指称颂。其中,许多文化名人,都曾有过任教中小学的经历,这,无疑促进了当时人才的培养。

西南联合大学,是教育上的一个传奇。那一代的大学生,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西南联大建校八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后来成为院士的就有154人,两弹元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人,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等方面,也涌现出一大批突出人才,人才可谓济济,名流可谓如云。西南联大为何如此成功,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南联大有着一大批有着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老师。尤其是在人文教育上,更是大师云集。

当时,西南联大有许多老师的授课形式是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的。据说当年刘文典有一次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宣布提前下课,改在周三晚饭后七点上课。原来,那个周三是阴历五月十五,刘文典要在月光下讲《月赋》,想一想当时的场景:学生环坐一周,师者坐在中间,面对一轮明月,吟诵《月赋》,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意境啊!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不优秀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而最关键的,是解惑。只有解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迷惘;只有解惑,学生思想才能深邃;只有解惑,学生的思想境界才能提升,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书本教材能够解决的。但现在,有多少老师是以一个解惑者的身份来教书的呢?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知识的传声筒的作用。在教学中,一味地照本宣科,教材中怎样讲的,他(她)就怎样教给学生,教参中是怎样分析的,他(她)都毫不吝啬地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部倒给学生。也不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学,能不能接受得了。教书不是照本宣科,一个老师,连自己都不思考问题,怎么为学生解惑?

好的语文老师,使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语文教学中,他们以教材为中心,把知识四散开来,进行广度上的扩散,以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他们以教材为起点,对知识进行深度上的挖掘,以期让学生的思考深邃起来;他们以教材为道具,把知识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以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好的语文老师,既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名学习者。他们知道,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语文,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人文性的可变性,推动了工具性的变化,而在语文的变化中,语文老师也要发生变化,为了不被变化所淘汰,语文老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汲取知识的源头活水,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新鲜感。

好的语文老师,要让阅读与写作相伴终生。阅读是一种积累,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获得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随之,人的思想意识会发生改变,变得广博,变得深邃;写作是一种释放,在写作中,我手写我心,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点,在书写中,为生命留痕,让人生充满意义。阅读和写作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会助力语文老师,实现人生理想。

好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部书,一部很好的语文教材,里面有高山流水,里面有花鸟鱼虫,里面有大漠孤烟,也有江南美景。与这样的老师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似与“天光云影共徘徊”一般。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现在有一些语文老师,以一颗语文心在思考着语文,他们的出现,让语文教学在悄然变化着,渐渐扮美着语文课堂。这些语文老师,他们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是以课本为纲,以教材为引,但所讲的内容,已经深于教材,广与教材,高于教材,他们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教材在他们的手中,能够呈现出学生想要的美轮美奂的画面。

最好的教材是老师,我希望,每一名语文老师都是一部书,学生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