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日偶读《病中“吟”》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午后的长春,天阴沉着脸,在踌躇了一番后,竟然飘起了雪。雪如柳絮般,岑寂寂,静无声,默默地从空中飘落,给广袤的大地染上了一层白。

下雪时的我,正躲在居室中,浏览着网络文章,打发着闲散时光。网络上的阅读,迅捷得如流星闪电,在眼前倏忽而逝,可一篇文章的出现,却让我久久地凝视。《于永正︱病中“吟”》,吸引我的,不是题目《病中“吟”》,而是前面标注的作者于永正。“于永正”,拥有着这三个字的人的身份是小语名师,在小语届,于永正老师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个人人争相学习的对象。其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也从未看过他的作品,对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其名而已。

而题目中的一个“病”,和被加上了引号的“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由于好奇,我想了解这个“病”,和这个“吟”。外面的雪仍在不紧不慢地下着,虽不甚大,但也是上下一白,把喧嚣淹没。室内有同事的说话声,可我却全然听不清。我沉浸在于永正老师的文字中,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地读着文章。这是一篇能够触动人内心的文章,这是一位智者、贤者内心的低语,这是一位对生命怀有着乐观心态的人向病魔发出的檄文。檄文是火药味很浓的文体,可这篇文章并不猛烈,也不铿锵,而是像一弯细流,缓缓地流淌着,在生命的河中流淌着。静静地,娓娓地,而又欢快地,流淌在我的眼中,流进了我的心中。在我的心中汇聚成海,开始汹涌澎湃。

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于永正老师,这样拥有着无限人格魅力的,仁者的思想的力量。在文字的流淌中,我知道了,于永正老师,这个小语届的高山,意外地遭遇了白血病的飓风侵袭。生命被卷入了漩涡中,在这个旋涡中,他身不由己,只能一步一步地抗争。可他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着这猝然而来的一切。生性幽默风趣的于永正老师在叙述自己的病情发展的时候,语句间的诙谐风趣仍然像他的课堂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当他写到在201433日住进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28号病房时,房间拥挤,很是不利于养病,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在文章中叙述道:“28号床在最南头,靠洗手间,'方便’很方便”。当来到天津血液病医院治疗的时候,全身虚弱得上洗手间都成了问题,于是,女儿为他买来了一把夜壶,他却高兴地和同房病友说:“世界上的发明有千千万,但有两项发明最伟大。”病友问他哪两项,他说:“第一项是夜壶,有了它,夜晚解小便就不用下床了。第二就是洗衣机,一按开关,洗衣机就乖乖地转动起来,只需四五十分钟,就洗好了。”

当他的一位深圳的弟子听说他得了白血病后,在手机里破口大骂“老天不长眼!”是啊!老天真是不长眼啊!于永正老师首创“五重”教学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作文等文体教学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并且,他能够把所思所得写作出来,影响了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他在语文教学上的贡献重于泰山,他的千秋功业,注定会永载史册,可是,上天竟然如此残忍,让他得上了这个让人恐惧的不治之症。上天是不公平的,好人应该有好报,可是,人世间有多少灵魂丑陋,心灵阴暗,狠毒残忍的人却享着高寿之福,而让一个个能够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过早地离世!

而于永正老师却说,“苍天有眼啊!它很眷顾我,已让我健康、平安、顺利地走过了整整74个年头!大概上天看我太辛苦了,于是找了个理由,让我放慢脚步,休息休息。放心,师父会坦然以对的,笑面人生。”得了绝症的病人是需要人来安慰的,可是,于永正老师却来安慰别人。这样乐观的心态,不禁让他的弟子动容。能够成为于永正老师的弟子的确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于永正老师交给弟子的,不仅仅是上课的技巧和方法,更主要的,是对弟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远远比拥有知识更主要。

“不怕死,争取活,活得好”,这九个字是于永正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的话,于永正老师深深地记在心里,时时用这九字箴言勉励自己。化疗期间每次要服12片一种白色的激素药,药片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字母“P”,每次在服药的时候,都会笑着对女儿说“你老爸厉害吧,一口能吞掉12个'P’”,这个“P”被他重重地念了出来,产生的效果令处于忧伤中的家人哑然失笑。生命的诞生是快乐的,而生命的逝去是痛苦的,可是,生命的出现是一种偶然,而生命的结束却是一种必然。当一个必然无法避免的时候,我们还不如坦然面对。于永正老师通达的不仅仅是语文教学,还有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对待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他学会了淡然面对,乐观接受。处于病患中的于永正老师,为所有的人又上了一堂人生课。

在养病期间,于永正老师学唱京剧,和各地来探望他的朋友、弟子聊天,病情渐渐地有所缓解了。出院后,于永正老师接受中医的建议,采用中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于永正老师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就是在患病的这段时间里,于永正老师仍然心系语文教学,心系教育,相继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还为两位弟子出的书写了序言。

于永正先生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他为教育而生,他为语文而生,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心中都有语文。他曾经感慨道:“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要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 

这是一位老教师的肺腑之言,这是一位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深深地热爱的语文人的内心感言。语文是需要热爱的,可是,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语文却掺杂了更多的虚假。放眼天下,环顾语文的江湖,今天出现一个理论,明天出现一个学派,语文的前面被加上了一个个修饰词,被弄得粉雕玉琢的,华丽得很,炫目的很。看起来很高大上,可是,有几个是着陆到地面,与语文这片土壤休戚与共的。过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千方百计地想在语文这个大蛋糕上分一杯羹。语文是需要静下心来,静静地成长的,于永正老师,更像语文田园里的一位耕者,每日里迎着朝阳,沐着晚霞,享受着真语文带来的快乐。真希望世上多一些于永正这样的语文老师,语文的世界里有于永正老师的存在,是教育之幸,是语文之幸!

《病中“吟”》是于永正老师写作于2017423日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此时的于永正老师在经历了病情的反复后,否极泰来,病情趋于平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上天眷顾于永正老师,让他战胜病魔,能够重新站上讲台,造福苍生。

因着感动,我对于永正老师充满了憧憬,因了感动,我对语文教学愈发的充满了希望。外面的雪停了,阴郁的天空开始晴朗了起来,阳光从云的缝隙中渗出来,光芒点点,明亮着这个雾霾横行的北方的冬季。

可当我再次浏览朋友圈的时候,蓦然发现,在一位语文杂志主编的朋友圈里,赫然写着“小语届名师,敬爱的于永正老师今天清晨五点因病去世!沉痛缅怀,于老师一路走好!”我很惊讶,也不相信,这样的一位令人尊敬的语文前辈竟然猝然长逝了。可随后不久,在朋友圈里,在各个语文群里,到处都是悼念、缅怀于永正老师的话语,于老师生前写作的文章也一篇篇地被转发。现实的确如此,使我不得不相信,于永正老师,的确是走了……

语文渴求真教育,世间痛失于先生。于永正老师,我希望,您来生还作一名语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