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师》|师从名家,主动发展——在继承与创新中实现生命飞跃的朱煜老师(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朱煜,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吟诵学会会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上海市园丁奖、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等称号。著有《教书记》《讲台上下的启蒙》《把孩子教聪明》《让课堂说话》(三卷)《赵清遥的作文故事》《赵清遥的阅读故事》等十余种专业著作。近年致力于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

已经登临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殿堂的朱煜老师,不但有了叱咤教坛的功夫与战绩,而且有了大量作品的发表与十几本著作的问世。在其从教的三十载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自己生命的飞跃。这给广大教师以启示:一个人不能长久地在同一个平面上滑移,而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生命的飞跃,从而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也许有人说朱煜太过幸运,是他拜了贾志敏这个全国一流名师,才有了他后来的巨大成功的。不可否认,贾老师是朱煜精神生命的贵人,对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还有一个别人未必看到了现实,为什么其他拜师于贾老师者,并没有取得朱煜如此之大的成就呢?

如果真正走近朱煜,细心浏览一下他的精神发展史。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也像其他老师那样学习贾老师教学的高超艺术,可是,他的不同与智慧在于,他还走进了贾老师的灵魂深处,学到了他最本真最内核的东西,有些甚至是看之不见甚至不好言说的神韵,即学到了贾老师教育教学之“道”。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老子之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如果不能走进贾老师的精神世界,所有的教学艺术,都只能在“止于术”的层面缓慢地徘徊。

笔者在采访贾老师的时候发现,他的就是一个生命不断飞跃的奋斗史,虽苦虽难而犹进的百折不挠精神,以及其不断探索的精神,才让他走向了全国一流名师的方阵,从而书写了他那辉煌生命史。

而朱煜可谓深得贾老师“道”之真谛者,他并没有在贾老师课堂技法上亦步亦趋,而是在悟透其精神的同时,同样具备了贾老师那种坚持不懈、主动学习的精神,从而在荡漾着贾老师精神气象的同时,又主动探求,挥毫书写了烙印着朱煜生命灵性的画卷。所以,也有了他的在继承中创新之举,并收拢了丰硕的收获。

拜师于名家贾志敏

“名师出高徒”是一个公认的教育规律,可是,一般教师要想投拜名师谈何容易!如果拜全国小学语文界被誉为“四大金刚”之一的贾志敏为师,那简直有点儿“痴心妄想”。可朱煜何其荣幸,从其第一天做老师起,就受到了时任浦明师范附小校长的贾志敏的指导,此后还名正言顺地成了贾老师的徒弟,从而让他的为师之路上,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教育路程。

一、尚未毕业,即为人师

1988年,朱煜考入四年制的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可三年半的时候,他就离开学校,当上了人民教师。

这似乎有点儿离奇,可也是一种偶合。

1992年3月的一天,在浦明师范附小担任校长的贾志敏来到浦明师范。

而朱煜则下课走出教室时,班主任告诉他:“有人在找你。”他随班主任走到学校办公室,已有几位教师坐在那里“恭候”他的“光临”。朱煜发现,贾志敏也在其中,因为他听过贾老师的报告,对他既敬仰又崇拜。

未等朱煜说话,贾老师就问了:“你是朱煜吗?”

朱煜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是。”

贾老师又问:“你愿意到我们学校工作吗?”

已经当了三年半的学生,当然愿意去当教师了,所以,朱煜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愿意啊,那样我会很开心的!”

“那就来我们学校教书吧!”贾老师言简意赅地说。

因为附小师资不足,贾老师希望能有一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尽快来校任课,于是便来到师范学校请求帮助。学校通过了解,得知朱煜品学兼优,便推荐给了贾老师。

这对朱煜来说显然是意外之喜。

贾老师走后不久,朱煜便成了附小的一位教师。

二、始教美术、数学,终成语文教师

朱煜初为人师,并不像现在的新教师一样,只担任某个专业的学科教学工作,而是根据学校需要,应时而变。

当时学校缺少美术老师,朱煜刚到附小,就安排他做了美术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后,学校数学又缺师资,朱煜又教起了数学。不长时间,学校又让他兼任了一个学期的大队辅导员。

不管干什么工作,朱煜都是尽心尽力;可是,他更爱的还是语文,所以,第一个学期刚一结束,他就去见贾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贾老师当即拍板:“好的!给你一个班,你就教语文!”

贾老师不但支持朱煜当语文教师,而且对这位年轻教师非常信任。

适逢学校一个副校长的孩子由外校转来,在征求插到哪个班里时,贾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安排到朱煜班里!”

可朱煜不但是一个教龄只有半年的年轻教师,而且还从来没有教过语文啊!

这就是贾老师的智慧之所在,他通过在师范了解情况和本校表现,坚信朱煜是一个可造就之才。

当年贾老师50多岁,早已誉满全国。而上海电视台,正在拍摄录制《贾老师教作文》电视系列片。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电视上开讲小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系列专题,在上海市电视台虽不能说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

贾老师虽然成竹在胸,可还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撰写讲稿,有时还要预先和学生对对台词,以及适当的排练等。贾老师每有试讲,朱煜老师全都认真听讲,有的时候,还参与某些相应的筹备工作等。

如果说以前朱煜热爱语文教学的话,那么,这个契机,则让他与语文教学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而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收获。

三、名正言顺志为贾志敏徒弟

从在附小成为语文教师的那一刻起,朱煜就怀揣了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是成为贾老师的弟子。可是,初出茅庐,意欲拜师于泰斗级的贾老师的名下,非但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相应的资格。不过,他一方面认真地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方面通过各种机会学习贾老师的语文教学之道。其实,朱煜是在悄悄地积蓄着能量,一旦时机成熟,就有可能梦想成真。

机会终于来了。

那是1995年,分管教育、体育和卫生的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专门为贾老师带教徒弟举行签约仪式,朱煜非常荣幸地成为贾老师的弟子。这种政府行为,让朱煜名正言顺地成为贾老师的弟子的同时,也让他有了更多向贾老师学习的机会。

不过,贾老师带徒弟自有其“个性”,他没有像一般名师那样指导徒弟如何备课乃至磨课,也不指导徒弟撰写论文的具体方法。即使师徒一起备课,也并不太多。因为贾老师认为,当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绝对没有一个一个地教授他们如何备课与讲课,更多的是言传身教,是在无形之中让弟子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贾老师主张真语文,认为“道法自然”是最高境界。所以,很多看似随意而为,却有可能让徒弟抵达到一个高层境界。有时他上一节新课之前对朱煜说:“我今天试教,你来听听。”讲课之后,他会问朱煜,听懂没有?有的时候,还让提些建议与意见。

一切都那么自然与随和,可却让朱煜在不经意间学到了语文教学的真经,而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到了他的心田里。

所以朱煜说,拜师贾老师,也许是一种非典型语文教师的成长专业制度;可却对自己来说,却是化之于心,终生受用不尽。

四、乐此不疲地加班办“报”

朱煜喜欢写文章,也热衷于指导学生写作文,还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学生有了好的习作,就“发表”在每月一期的由朱煜命名的《文学月报》上。朱煜从学生所写的习作中优中选优,再进行逐篇修改,然后排版,再工工整整抄在一张A3纸上,加之以与文义相符的插图,就有了《文学月报》的问世。每一期报纸的出版,都要耗去朱煜不少时间,可他却乐此不疲,愈办兴致愈高。因为他发现,学生的作品“发表”之后,写作的信心大增,写作的水平也水涨船高。

《文学月报》每出版一期,朱煜都要呈送给贾老师请求指正。贾老师对一一认真阅览,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出版”三四期后,贾老师对朱煜说,如果你喜欢编报纸的话,干脆为学校办一个校报吧。朱煜非常高兴地答应下来,并立即投入编辑工作之中。当然,校报上“发表”的文章,有学生的,也有老师的,还有学校某些动态新闻等。

既然是校报,又是浦东新区第一张小学的校报,办起来就要格外用心,即使在排版格式等方面,都要与正式出版的报纸相差无几。

对此,贾老师似乎早有“预谋”,他拉开办公室桌里面的抽屉,伸手拿出一叠印有《劳动报》抬头的正规划版纸,上面印有密密麻麻各种方形的小格子。贾老师指点朱煜如何排版,诸如哪个位置放什么内容、字体大小与字形规格等,都交待得一清二楚。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根本没有今天电脑排版之说,而是拿着排好的版样,到贾老师联系的一家印刷厂铅字印刷,还要一一校对。所用时间之多,花费工夫之大,是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的。况且,这些全系分外工作,没有加班费,可朱煜却情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把校报办得有声有色。

而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发表”一篇文章不但可以拿到2到5元的稿费,还能收到盖有学校公章的录用通知单,从而让这些“名利双收”的孩子骄傲得满面放光。当然,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写作热情也一浪高过一浪,写作的水平也与时俱增。

五、整理“贾志敏教育口述史”

要想修改好学生作文,让其步入“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写作素养。为此,朱煜争分夺秒地大量阅读作文报刊图书,从中汲取理论素养,解码写好文章的奥妙,而一以贯之的办报阅历,让他又拥有了一般办报人难以具备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不断发表的同时,他的写作水平也不断地攀升。

同时,朱煜不但教学语文,还兼任了教科研室主任,后来又担任了校长办公室主任的要职。于是,一些与学校相关的往来公文、教师的先进事迹、学校的工作总结的撰写,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朱煜的身上。可贵的是,他每次写完之后,贾老师都要用红圆珠笔一一修改,不少修改意见,常让朱煜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时间一久,如何写好各类文章,朱煜也就了然于胸了。有时朱煜还会跟着贾老师到出版社,与编辑们交流如何写书和出版的事宜等。这为他以后持续不断地发表文章乃至出版著作,无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贾岛所说的“十年磨一剑”在朱煜身上得到了验证。十年来,在浦明师范附小跟着贾老师所学的,不只是教好语文的真谛,还有如何为人师表的品格,以及与不同人交往的智慧。

正是由于具有这一特殊的经历与感情,才有了贾志敏口述、朱煜整理的《积攒生命的光:贾志敏教育口述史》的出版,本书从贾老师自身受教育、走上教育岗位的经历开始谈起,讲述了他当教师、校长期间亲身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教学名家不同凡响的精神世界。而且,本书文字如行云流水,又不时有感情的激荡,还有精神与思想的亮光,所以,读来让人感动不已又大为受益。

贾老师在世的时候,笔者曾多次请他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讲课,每每都是好评如潮。同时,笔者还撰写了一篇长达17500多字的文章——《他,是一本书——贾志敏老师的生命突围与“真语文”情结》,在刊物上发表之后,又收入到笔者所著《陶继新论道名师》一书中,并入选“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所以,在读贾老师口述、朱煜整理一书时,总有一种心灵的共鸣,又一份感动涌上心头,真可谓“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