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在左,课堂在右———培训随想录(3)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此次培训,是一次漫长的学习之旅,当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很是恰时地,学员们迎来了潘丽老师。

潘丽老师是长春市的语文教研员,在她当市教研员的这初始几年里,长春语文人经历了命题形式的改变,经历了教材使用的改变,在这些改变中,潘丽老师是一直和长春语文人共同面对的。

且在面对改变中,潘丽老师总是很语文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使长春语文人在这次变革中,沿着语文的路,能够不偏不倚地,向前走,不迷茫,不彷徨。

但,前行的过程很是艰难,因为,语文毕竟是语文,它的庞杂,它的深博,总是需要语文人在行走中披荆斩棘,涉水跋山。于是,很是期冀着,能有破浪之风,登山之屐。

潘丽老师此次的讲座,和教材有关,和课堂有关。而教材是叩开学生语文之门的钥匙,课堂是浇灌学生语文素养的田园,教材如何有效使用,教学如何有效开展,一直是语文老师们深深的困惑,我觉得,此次潘丽老师的讲座,是能够给语文老师们以拨雾,以启思的。

潘丽老师此次讲座的题目是《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与促进》,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使用的主体工具是教材,应对措施是教法,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语文老师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潘丽老师从她这段时间的听课经历开始谈起,告诉语文老师,在听课中,要能看出他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针对问题思考出一些改进措施,要能够针对课堂给出一些有效的建议。这些,是很能够看出一名语文教师的语文功底的。

能够看出来,是因为你在听课的过程中,胸中有丘壑,知语文,懂语文。

能够想明白,是因为你有一定的语文理论的支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能够给意见,是因为你思语文,研语文,对语文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可语文的现状是什么呢?很是令人堪忧。

从2020年长春市语文中考试卷分析来看,长春外县市和长春城区存在着8个点的平均值,有的,甚至是10个点,这说明,外县市的学生和长春城区的学生,整体上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存在着差距。为什么?

和城乡有关,尤其是和城乡教师的语文能力有关;

和教师有关,教师的从教经验,教师的怠惰感,都影响着语文;

和教材有关,教材在变,可是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却没有改变,缺乏对语文学科本质上的把握;

和备课有关,一些备课,流于形式,没有深入思考,必然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无效。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潘丽老师从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诚然,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本。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皆赖于此。

可是,教学现状是什么呢?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总是想走捷径,于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大量地去搜集一些和所讲内容有关的课件和教案,然后,再把这些教案和课件的内容照抄照搬到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万课同一,真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子。

缺少自己的思考,照搬别人的思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缺少灵魂的课堂。课堂,必须有“我”的存在。

在讲座中,潘丽老师围绕教材的使用,从语文知识的讲解,各种文体的讲授,助学系统的使用,课堂问题的设置,课堂练习的命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很有启发性,很有实操性。

例如——

在讲《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关于文章中的“五更、纲、札付、书呈、五月半酷热、驿路、”这些古代文化知识,语文老师要读细,讲透,让学生有所积累。

在讲《孤独之旅》一文中,像“他们最大的敌人,也还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他就是孤独。”这样的句子,要让学生进行交流总结,从词句分析中,抓住文章的主旨。

在讲议论文这一文体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对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毫无下限的伤害,要结合议论文的特点,层层推进地指导阅读,不能进行自我臆想的教学,切实做到让学生议论文的读写中有所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使用一些助学系统,像阅读提示了,积累拓展了,以及自读课文中的一些批注了,我们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全面地阅读,深入地思考,细细地研究,唯有如此,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高效,变得使用。

在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开展中,潘丽老师传授了一些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

在讲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一文中,我们的导入不需要华丽的修辞,也不需要炫美的图文影像,完全可以从最基础的入手。介绍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学生,毕业于西南联大,随之拓展延伸电影《无问西东》,拓展范曾先生谈到的昆明大观楼的长联,这样的导入,更实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阅读提示入手,围绕课文进行问题设计,像2020年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理想的风筝》的最后一题,“文章的题目时'理想的风筝',4——8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这道题,就是从《昆明的雨》的阅读提示中衍生出来的。

潘丽老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频繁琐碎的问题,杜绝一些短暂肤浅的讨论,要设计好主问题,以主问题带动全篇。

由此,我想到了陈晓东老师的“一语立骨”,诚然,这样的课堂,有一根主线支撑,就会成为一堂既清晰,又有主次的课堂。

这次讲座,其实对我的震撼还是很大的。自统编教材实行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统编教材如何用,语文课堂如何上。也曾想过好好地去钻研教材,去改变课堂,可在教学实践中,却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使课堂教学的改变无法落到实处。

归其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我们语文老师自身。

潘丽老师已经给了我们语文老师明确了方向,清晰的思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实践,就是践行。

语文的前方有一条路,我们只能向前行走,行走的路上,最应该拿着的,是语文教材,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色生香,花开满路。

教材在左,课堂在右,中间是我,一起行走,才能拥有属于我们的语文……

长按左侧二维码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输入我的微信公众号:lvshitaoyuan加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歌声飘过我身边

2.梦中楼兰【小说习作】

3.“好好儿活……”里的母爱——我读《秋天的怀念》

4.孩子,不要冷漠你的语文工具书——浅思2020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一)

5.终于看清了你们的脸

6.心音处处——《中国文化课》随读浅思

7背太多的诗,不好!——《中国文化课》闲读浅思

8.云朵,音乐天空里的“楼兰姑娘”

9.校园风声鹤唳,怎不让教师步步惊心【随笔】

10.我被考试撞了一下“腰”【随笔】

11.寒门出贵子,需要过三关【随笔】

12.行行好!别再鱼肉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