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黄晶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就像一个魔咒。很多老人把这两个岁数看成坎,提前就开始焦虑害怕,影响了健康。 其实了解这两个数字来历后,就不会觉得它们魔幻了。因为孔子在73岁去世,孟子在84岁去世,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圣人与亚圣的地位特殊,普通人认为自己肯定活不过圣人的岁数,因此这两个数字也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 长期下来,人们已经忘记了73与84本来的含义,只记住了他是老年人的一道“坎”,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心里过不去的坎”。
中医情志病四君子获国际认可国际疾病分类(ICD)第11版将精神类疾病更名为“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与ICD-10的“精神与行为障碍”有所区别,其分类方法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在ICD-10中,将躯体形式障碍与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惧症等相并列,都归属于神经症性障碍。而在ICD-11中,单列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王新志教授强调,临床中大量患者以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为主诉,在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 其次,抑郁障碍被归入心境障碍中,其中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在临床中症状复杂,需要重点鉴别诊断。 值得强调的是,ICD-11纳入了传统医学疾病,其中精神情志类包括了百合病、癫病、郁证、脏躁、不寐、多寐、痴呆和火病,王新志教授将这8种疾病称为“八大金刚”。而其中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百合病、郁证、脏躁、不寐被称为“四君子”。王新志教授表示,这是国际对于中医疾病的认可,也是对中医理论的认可。 王新志 教授 隐匿性、躯体化:情志病隐匿于各科,难觅其踪无论是躯体不适、躯体体验障碍还是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患者,常常散迹于综合医院的各大科室。研究显示,血透患者中100%都伴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者高达98%、脑血管病79%、普外手术71%、糖尿病61%…… 这些患者自己无法察觉精神障碍,非精神科专业医生对精神疾病没有警惕的认知,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精神疾病的“隐匿性、躯体化”特性。患者的很多躯体化症状,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症状相同,混合在一起,无法明确辨别是因何而起,隐匿于复杂的症状中,无法识别,王新志教授称之为“化了妆的情志病”。 很多疾病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如脑血管意外、癫痫和脑外伤等,“病”生“郁”是焦虑抑郁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为大脑因出血、缺血、外伤等导致大脑受损,大脑的生理病理改变,脑细胞的代谢出现异常,进而出现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既是情志病的病因,也是其结果,两者几乎并存。 其次,“郁药”生“郁”,很多经典的抗抑郁药有致郁的副作用,如氟西汀易引起兴奋、紧张和睡眠障碍等。 病可致郁,药可致郁,在临床中需要仔细辨别,揭开情志病神秘的面纱,还其本来样貌,以免漏诊误诊。 剪不断理还乱的“四君子”春节后夜间2~3点烧心反酸,醒后不能入睡,65岁的王先生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零星的灯光,他知道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失眠、烧心、反酸、口苦,食欲欠佳,从3年前的春节开始,王先生就出现了这些症状,持续1~2个月,春去夏来,症状就自行缓解了。 因为这事,原来身强体健的王先生,近两年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了,他下定决定,明天一定要到医院找个好大夫,把病治好了,不想再受失眠折磨。 王新志教授表示,王先生的病症,西医诊断为失眠,中医诊断为不寐病,属于肝郁乘脾证,治疗应疏肝泻火,兼以理脾,处方以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治疗,14付药后,患者症状消失。 “五脏皆可致郁,情志不遂致肝疏泄失常,肝气郁结。”王新志教授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郁,五脏、六腑、五窍、五液皆为情志的靶器官。他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将情志病总结为九期,分享了其治疗主方: 肝期——柴胡疏肝散 肝脾期——逍遥散 痛泻要方 肝心期——酸枣仁汤 肝肾期——六味地黄汤、二至丸、柴胡疏肝散加减 肾期——肾气丸 心期——炙甘草汤证或桂枝甘草汤 心脾期——甘草小麦大枣汤证 心肾期——防己地黄汤 心肺期——百合地黄汤证 “四君子”包括:百合病、不寐、脏燥和郁证,四个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都有不寐。 百合病:出自《金匮·百合病》第一条:“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主要表现是欲卧不能卧、欲食复不能食、欲行不能行。 脏燥:《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6条“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主要表现是:脏燥不寐,数欠伸。
“多脏腑联合治疗是关键。”王新志教授强调,临证之中,脏燥、百合病、不寐、郁证均是情志病变,虽然从不同脏腑分期分型论治,但临床中脏腑多相兼为病,故治疗应不拘一格,多综合治疗。如甘麦大枣汤证多联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治疗;酸枣仁汤证亦可联合逍遥散、百合类汤治疗。 解郁丸:逍遥自在、舒心畅快的灵丹妙药解郁逍遥忘忧草 一把小麦十个枣 外加和事甜甘草 善忘忧愁和烦恼 不害心病活到老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毓书老先生,对于郁证性失眠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是“多脏腑联合治疗”的实践大家,综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研制了逍遥舒心丹(现更名解郁丸),被誉为逍遥自在、舒心畅快的灵丹妙药。 解郁丸中有从肝脾论治“胸闷太息”,专治郁证的逍遥散;有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的甘草小麦大枣汤;还有从肺肾论治,“欲卧不能卧”的百合病治疗主药百合;以及“合家欢乐”的合欢皮和“解郁黄金”的郁金。解郁丸的组方,充分体现了多脏腑联合治疗的原则。 药方化裁自《伤寒杂病论》和《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两本中医名著中的名方,可谓根红苗正,其疗效有口皆碑,受到医生和患者交口称赞。2010被列为“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并于2012年被列为中国医师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遴选药物。 北大药理学院用现代方法对解郁丸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 ★解郁丸调节不同脑区的5-HT、NE、DA传递和再摄取实验:单次、或连续14天给药,均可增加大脑皮层、下丘脑、海马区5-HT、NE、DA的含量,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解郁丸对MAO-A、MAO-B两种类型的MAO的活性降解都有抑制作用,对单胺重摄取抑制剂不敏感的患者,解郁丸比其他药物更有优势。 ★21天连续应激模型实验证明:解郁丸通过降低慢性应激导致的过高浓度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白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通过逆转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抑郁作用。 ★解郁丸有延长睡眠时间作用,但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抗抑郁的同时,也有抗焦虑作用。 小结“两座大山名和利,压得天天喘不过气,大老板们怕破产,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羡慕嫉妒外加恨,不得安生的是肉体和灵魂。” 情志病是一个综合征,需要综合治疗,药物、非药物系统治疗。王新志教授强调,患者为本,是主体,医生为标,是辅助,如果标本不得,患者不能与医生配合,那么治疗效果就无法收到很好的疗效,因此,心病当需心药医,当需畅情志调心理,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