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中华传统诗词经典作者:王力 当当 诗词格律诠解作者:张小燕 陈佳 京东 今天就说下七律和五律的不同,五律其实起源和定型都比七律要早,如果说五言律诗是最唐代的诗歌体裁,那么七言律诗就是最宋代的诗歌体裁。不过,文学史所谓的唐代宋代,并不与历史的真实年代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五律在初唐和中唐时期比较流行,是主要的诗歌体裁。唐诗(五律为代表)、宋诗(七律为代表),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其实任何文学体裁的盛行,都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足见当时社会的繁荣。那么,对应的文学题材就比较凸显在闲逸、空灵的点上。而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也和宋代多难的社会现实有关。很多文人不是一味的沉迷于风花雪月,多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这就导致了五律和七律一个明显的区别。对后世来说,并不是说七律比五律就先进或有意义!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体裁也在紧跟生活。五言律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在五言诗当中,往往诗人是融入到情景之中。比如大家熟悉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诗人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自然之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气魄。从内容上来说,七言律句并不是机械地由五言律句扩充而来。七言律诗,则更强调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这种表达,参入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理解。在七言诗中,往往有一些词句,表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评论和态度,凸现出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如果说在五言律诗里,你所读到的是一个世界中的人。那么在七言律诗当中,你总能感到有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评论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鲜明的诗人主观情绪的烙印,也才有了七律的筋骨思理。五言律诗要求精简,可能追求的是空、虚的境界。七言律诗则要平实许多。五律的句比七律的句少两个字,这就需要更好的凝练功夫和深厚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五律的难度要比七律大的。写诗最忌讳的就是乱堆砌华丽的辞藻,为了华丽而华丽,结果就反而不漂亮了,宁可说的都是大白话,也别乱玩那花哨的。 五律适合言景,七律适合言情。当然,所谓言景,不是单纯地只做景色白描,而是在景色描写过程中或描写之后,自然地带出自己的所感所想,这种所感所想,多是因景而来的,基本上属于“触景生情”。一般的讲,景色描写才是真正考究文字功底的,写景,要写出景色的神韵是第一位的。写景不必写的多么细致逼真,写的是你“心中的景色”,不管它来自你的视野还是你的记忆或者想象,或者是多源的综合,这都没关系。诗景的描写不要太实在,常言说的好“一实三分傻”,要带点灵气才好。对起承转合之章法的认识,要体会到,它其实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管是五律七律,还是五绝或七绝,虽然各自形式的特点不同,但是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章法表现的是诗体的完整性、逻辑性、有序性以及动态性。五律特点既然是以客观为主,那么,景色描写也是要有所变化的,一层一层的递进,一幕一幕地展现,情思的体现及人之主体的表现既融合在景色的描写当中,也会在某个位置上升为主体的。比如在颔联处,往往就是思感之突出的所在。章法之于五律,没有整体结构上及本质上的特殊性,拘泥于五律的起承在哪, 转合在哪,意义不大。往往五言律诗中所不需要的成分或者说必须被省略的成分,则七言律诗中都要写出来。不仅写出来,而且是要被强调的对象。七律是近体诗最基本的形式。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首先它具有相对充足的空间,不论是写景还是写情,都可以从容地铺垫渲染发挥。其次它有严谨工整的架构,其偶句(对仗)的稳定性是其主要特点。具有近体诗其他形式所要求的所有的要素,完备而精细,是适合初学者入手的体裁。五律的章法或技法也都是在七律题材上得以发扬光大。所以,作为初学者,首先从七律入手,掌握以后,五律自然贯通融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