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收集了许多石斛的样品, 石斛品类繁杂, 需要好多好多篇文章才能摸得一二。 既上次的10种石斛显微鉴别, 现分享7种市场上的石斛, 若有错误,希望有小伙伴可以帮忙指正。 之前写过的石斛: 1:鲜石斛 2:虎牙石斛 【基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干燥茎。 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除去杂质,剪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 或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前者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后者习称"铁皮石斛"。 【浸出物】照醇溶性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5%。 【含量】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铁皮石斛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不得少于25.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露糖应为13.0%~38.0%。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 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铁皮枫斗嚼碎了可以直接吞下去,没有任何纤维的感觉,有点像吃糖,有点粘牙。煮水后喝着没什么味道。 紫皮石斛稍微有点粘牙,渣子比较少,味道和铁皮石斛差不多。煮水后喝着有点涩。 水草枫斗有一点粘牙,嚼碎之后有渣,不好吞下去。煮水后喝着也稍微有一点涩,但是没有紫皮石斛那么涩。 真虫石斛嚼起来也没有什么渣,嚼着稍微有点油哈味,类似于变质虫蛋白。煮水后喝着有点酸味。 刚节石斛不黏牙,有很多渣,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喝着既无涩味,也无酸味,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马鞭石斛不黏牙,有好多渣,而且有苦味。马鞭石斛的水喝着有酸苦涩味。 白平头枫斗比较粘牙,渣子比较多,没有什么异味。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石斛之极品,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以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养阴药,铁皮石斛的干品称为铁皮枫斗。因铁皮石斛资源稀缺,1987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 《本草纲目》有“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的记载,说明铁皮石斛在滋阴的同时还能补阳,使人体的阴阳平衡。 从而起到补养脏腑、清热除痹的作用,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铁皮石斛能温煦肾脏,补养人体精气(正气),改善生殖功能,可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 能补益肠胃,使肠胃功能厚实、强健。 可治疗饱食或者积食后肠胃郁结,水谷精微吸收不畅,胃气不得宣通,或者呃逆、恶心、呕吐及反胃、腹胀腹痛等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 铁皮石斛既补肾,又补脾胃,为健康提供了第一保证。 铁皮石斛有滋阴作用,使人体阴液、阴津、阴精强盛充实。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 铁皮石斛对饮食不节,过饱过饥或者过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导致的脾胃运化失调有调理作用。 “痈疽”为毒疮,痈多发于肌肉,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红肿高大,多属于阳证。 疽多发于骨之上,是痈的演变,由气血壅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 铁皮石斛具有清热的作用,能祛除邪热所造成的痱子、痈疽。 铁皮石斛对痹症所引起的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本草衍义》载:“石斛,治胃中虚热。”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功同参芪。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本草害利》记载:“长于清胃除热,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不得混用。” 《得配本草》补载:“陆英为之使,畏僵蚕、雷丸。恶凝水石、巴豆。味甘淡,微寒。入足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经。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但力薄,必须合生地奏功,配菟丝,除冷痹,精气足也;佐生地,厚肠胃,湿热去也。虚寒者用之,泄泻不止,佐以川芎搐鼻,治睫毛倒入。” 《本草再新》补载:“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经肾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解暑。” 1:铁皮石斛 2:紫皮石斛 3:水草石斛 4:真虫石斛 5:马鞭石斛 6:刚节石斛 7:白平头石斛 8:对比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浅析《本草纲目》中铁皮石斛的功能主治 罗迪 庞璐 赵兴兵 蔡光先 吴维佳 珍贵濒危药材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品鉴人:邓江 (3)切片制作:陈穗 (4)样品收集:许建明 |
|